平安清明,文明祭祀——王庄镇中心学校二年级二班清明节系列活动。

不哭不闹不放弃――晴儿

<p>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p><p> 今年比较特殊,虽然国内疫情控制成果明显,但是当前防止输入性感染任务依然严峻。所以我们倡导:文明.绿色.健康.环保.祭祀。</p><p> 我们王庄镇中心学校二年级二班开展了以“平安清明,文明祭典”为主题的清明系列活动。</p><p><br></p><p><br></p> <p>鱼子琪朗读古诗《清明》</p> <p>王可馨朗读古诗《苏堤清明即事》</p> <p>党思雅朗诵儿歌《烈士墓》</p> <p>  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处在危机的时刻,是他们,不顾一切,冲在前头,保护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时光。“少年强则国强。”现在的我们也必须不停学习、奋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今天而倒下的先烈们。</p> <p>手抄报:</p> <p>清明活动:</p><p>&nbsp; </p><p>&nbsp;扫 &nbsp;墓&nbsp; &nbsp;</p><p>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p><p> </p><p>插 &nbsp;柳 &nbsp;</p><p>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p><p>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p><p><br></p><p>踏 &nbsp;青 &nbsp;&nbsp;</p><p>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nbsp;</p><p><br></p><p>&nbsp;</p> <p>  倡导祭祀新风既是疫情防控所需,也是引领时代风尚所需。让我们携手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移风易俗,倡导新风,保护环境,共抗疫情,度过一个安全、文明、低碳的清明节。</p><p><br></p><p><br></p> <p>  乌云总会消散,万物终将向阳。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困境也是课堂,艰难孕育成长。少年强则国强,这次疫情让我们经历了痛苦与希望,见证了国土与脊梁,懂得了自强与担当。愿我们做一个懂感恩.怀梦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

清明

扫墓

清明节

柳条

踏青

疫情

晋文公

我们

文明

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