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会重生,你也一样”这首歌是由意大利著名歌手、作曲家ROBY Facchinetti,最新创作的抗疫歌曲,献给意大利北部新冠病毒肆虐的贝加莫城,歌曲感人至深。</p> <p>目前,全球已有205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病例,人类诞生以来从没有出现过这种横扫全人类的瘟疫感染。随着病毒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关上国门、封锁国境、实行旅行限制。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从未发生过的。</p><p><br></p><p>北京时间2020年4月3日凌晨,新冠肺炎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00万例。国内的疫情已经由防“输出”变为控“输入”,云南偶有三、两个境外输入病例的情况通报,但已引不起民众更多的讨论,大家更多的关注点在国外疫情和国内疫后如何重生。重生,这个主题跟歌曲一样应景。这首歌曲,是疫情爆发以来,我听过的最感人的抗疫歌曲,国内的这些工作者好像创作枯竭了,没有佳作问世,只能听听赵传老歌。4月4日是清明节,国家也在这一天进行全国哀悼,以悼念在这次重大疫情中遇难的同胞和牺牲的烈士,10时准点,听到防空警报鸣响,大家自觉站在树林中默哀3分钟。</p> <p>驴友问我:“爬苍山,就这样结束了吗?”我回答:“是的。但爬山,才刚刚开始。”户外与我而言是一场何其有幸的艳遇,它不是我的事业,而是心中弥足珍贵的一步一步踏出来的足迹。</p> <p>从2019年4月13日初登鹤云峰,到2020年4月5日龙泉峰结束,今天是4月13日,整一年时间,42回/次/个登顶苍山峰,名副其实的“峰了又疯”。是时候跟苍山说再见了,防火期不再登苍山了。</p><p><br></p><p>人为什么要登山?英国探险家马洛里说:“因为山就在那儿。”中国登山队的攀登者说:“人类是注定走向未来的,大洋深处,喜马拉雅,甚至是外太空。我们就要在这个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当中,走向未来……”《攀登者》的作者阿来说:“登峰是用身体去感触自然界的伟大,感触自己人格与意志的升华。”爬苍山确实让我感受到一种力量的召唤,这种力量暂且叫它为苍山精神。</p><p><br></p><p>从什么时候开始关心起“苍山精神”的?这还要从一次爬山说起。老友哥带领我们爬苍山电视台,在龙泉峰合照结束后,为了避免原路返回与后面的队伍撞车,我们选择走山脊下。就在下山脊的路上,意外发现立了一块石碑:苍山精神。老友哥、蓝精灵、我们三人自然跟这块精神石碑合影,我也和老友哥合个影。下山后整理照片发朋友圈,驴友们纷纷点赞的同时也提出了问题:这块石碑在哪里?224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苍山精神?我也在朋友圈求索,无法回答,偶尔有人提起,都只能指指路,而无法回答石碑的含义,都以为这是纪念电视台的建设和付出的辛苦卓绝的努力,从而形成了某种“精神”产物。直到古稀老头发了一篇文章,孙老师才留言:何为“苍山精神224”:是为纪念前些年苍山电视台工作人员因公牺牲而在那里立的,224表示牺牲日期是2月24日。终于解开“224”之谜。什么才是“苍山精神”呢?对因公牺牲的工作人员而言,石碑就是电视台为讴歌以生命守护苍山的工作人员而立,长眠于此作为苍山的守护神。此为苍山精神。</p><p><br></p><p>天价的二师兄、新型冠状病毒、全球陷入瘫痪、这里山火那里车祸,我们自己被社会现实逼迫得神经了,却要去关心一座“山”是什么精神?确切的说它还只是一块石碑。下山一段时间了依然提不起精神,我是不是得了一种新型的腿状精神病,驴友们管它叫:爬山有瘾。</p><p><br></p><p>既然“有瘾”了就得多爬山才过瘾。或三、五人,或三、五十人,昼行夜出,既能看见初升的太阳,也能一睹落日的晚霞,看遍途中美景还能嘻嘻哈哈讲讲带色笑话。自己气喘如牛爬到山顶,还得呼呲呼呲回到山脚,就这样被苍山虐了42个峰头,与我而言虽是巨大的进步,对于大神而言才刚刚起步。我问哈巴雪山的向导爬过几次哈巴,他说从第一次爬哈巴找到自己的“神”开始,一千次以后就没有计数了,惊为雪山大神。当瓜哥哼着小曲唱着情歌一路小跑转眼就不见的时候,你才明白自己跟大神的差距不只是跟大神多爬几次山,也许就是云弄峰到斜阳峰的距离,那是19峰150公里的差距,瓜哥是苍山大神。那个赌咒发誓不再爬山的是我,一旦哨响积极活跃分子也是我,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已不辩真伪。当再次响起集合钟声,看到满血复活的自己,头戴头灯,脚穿雪套,双手紧握登山杖,目光坚定,这一次,我们换个位置再爬一次。此,又谓苍山精神。</p> <p>四月八日晚,张文宏教授到华为上研所解答全球海外员工及家属抗疫问题,时长2小时,氛围轻松愉快,以下总结了会上张教授的几个观点,仅供参考:</p><p><br></p><p>1、温度:不要太指望随着温度升高新冠病毒会消失,新冠状病毒可能要在50℃环境下才会失活,除了赤道地区,其本上达不到这种环境条件。</p><p><br></p><p>2、疫苗:不要太指望短期内疫苗上市,目前疫苗研发最快的是中国与美国,其中中国与法国正在进行疫苗实验合作,如在猴子(灵长类动物)身上实验,疫苗上市至少要一年半。</p><p><br></p><p>3、时间:张教授:“如果1-2个月全球疫情能结束的话,我就没必要来华为解答抗疫问题了,预计全球疫情会持续1-2年,东亚、东南亚范围基本处于可控范围,包括日本、新加坡等。未来相当长时间可能会处于医疗系统非常敏感,大家工作不慌不忙的常态化阶段。”</p><p><br></p><p>4、国家:目前张教授最担心的疫情国家分别是:印度、南美以及非洲,主要是这些国家医疗条件相对落后,饮食营养较差。</p><p><br></p><p>5、预防:1)洗手时最关键的,一定要疯狂洗手;2)保持充足的睡觉,不要熬夜;3)与人交流,即便戴口罩仍然要保持安全距离,切记不能凑到一起交谈。</p><p><br></p><p>6、症状:1)发烧、咳嗽不完全是新冠重症表现,如果在国外医疗资源紧缺地区,可先自行隔离恢复,避免去医院可能导致交叉感染;2)但是以下情况,需要额外注意:如果发现自己爬楼梯,从一楼到三楼有明显气喘、无力迹象或者平地行走200米有明显气喘、胸闷迹象,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能大意。</p><p><br></p><p>7、饮食:首先对于新冠病毒,目前没有药到病除的特效药,大多人(尤其年轻人)可以靠营养治疗康复,其中的关键是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张教授对轻症患者的日常饮食要求:一天至少要保证两个鸡蛋、两杯牛奶、一顿有鱼、一顿有牛肉。(张教授认为白粥和米饭蛋白质含量是远不够的,少吃咸菜)</p><p><br></p><p>8、病例(上海):目前以上海所有病例统计来看,小孩感染患者都是轻症,80%患者通过饮食、中西医辅助治疗可自愈;20%患者需要依靠吸氧治疗,两个星期左右可自愈;只有3%~5%的重症患者需要插管治疗。</p><p><br></p><p>9、治愈后:1)治愈后基本不留后遗症,不会出现类似SARS的肺纤维化;2)治愈后患者不会再传染给他人;3)治愈后的抗体免疫力,目前吃不太准,不能绝对说有了抗体后以后就完全没问题。</p><p><br></p><p>10、办公:1)据上海病例统计,目前没有足够或直接证据表面新冠病毒通过中央空调传播,上海所有病例都能追溯到具体传播途径;2)从统计来看气溶胶传播并不是主要传播途径,办公环境具有最大风险的地方是电梯;3)办公环境有窗开窗,没窗建议还是带口罩为好。</p><p><br></p><p>11、口罩: 1)如果是正常生活情况,口罩没必要严格按照4小时一换,张教授口罩在家也是摘下来,找个有阳光的地方晒下后再戴,没有太大问题,注意看仔细正反面就好;(张教授顺便炫了个富。。。唉,羡慕嫉妒恨呐)2)有一点要注意,千万不能与附近人同时摘掉口罩,尤其在飞机上,切记不能与隔壁人同时摘掉口罩吃饭。</p><p><br></p><p>12、健康:1)疫情期间,不要太劳累自己,疲劳过度会导致免疫力下降;2)不要太瘦了,太瘦了说明营养不太均衡,要合理膳食,尤其蛋白质摄入;3)也不能太胖了,过度肥胖,重症时影响很大;4)担心吃的多,导致肥胖,建议多加强锻炼,尤其早起人少时,出门跑几圈,跑步是很好的锻炼;5)不要在家一次性宅太久,目前户外是安全的,尤其人少的公园,可以多去走走,保持安全距离就好。</p><p><br></p><p>总结来看,平日多摄入蛋白质、勤洗手、加强锻炼,保持好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