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奶奶

石语拾遗

<p>清明节即将来临,往年这个时候,我们肯定又在忙碌着筹备祭奠的物品,留意着天气情况,掐算着时间,准备前往老家的河阳山公墓扫墓,因为那里安息着我的爷爷和奶奶。但是今年情况有点特殊,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有了好转,但是考虑安全因素,和父母商量后还是决定放弃了此行,我想爷爷奶奶在另一个世界也会原谅的。</p> <p>深深愧疚</p><p><br></p><p>奶奶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在我的心里依然十分清晰。爷爷奶奶是相继离世的,奶奶比爷爷晚一年。奶奶去世时75岁,她有严重的咳嗽病,经常咳不停,医生说是气管炎。那时候家里条件很一般,也没有再去深入检查,连她自己都没当回事,以为是老毛病没大碍,就配点药吃吃,有时好一点,有时又严重点,拖拖拉拉的,最后慢慢地就越来越严重。想到这一点,我常常愧疚万分,奶奶生病如果能好好地住院治疗,她就不会那么早地离开我们,而我连尽孝的机会都没有。</p><p>我和爱人工作的厂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小镇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交通还很落后,镇上有公共汽车,一天两班,从镇上到市里的路也不行,要一个半小时,厂里的人去城里办事一般都搭乘工厂接送车,因为有一部分职工住在城里。那个时候我刚成家,住在厂里分配的职工公寓里,父母及爷爷奶奶住在市区,也是厂里分配的福利房,房子很小,还有在城里工作的妹妹也住在一起。我平时也不大回家,爱人怀孕后就更顾不上了,那时电话还没普及,更没有手机了,我父亲也在一个厂工作,平时有事就在厂里联系。有一天快下班的时候,父亲和我说,奶奶情况很不好,估计时间不多了,要我回去一趟。我第二天早上乘公交车回去,到家的时候只见家门口已经放着花圈,我的心一下子蹦到了嗓子眼,意识到不敢想的事已经发生了。我快速冲进家门,只见妈妈在伤心地哭泣,奶奶安详地躺在床板上,像睡着了一样,她已经离开我们了。我的眼泪刹那间奔涌而出,止不住唰唰地往下掉。在给奶奶换寿衣的时候,我轻轻地捧起奶奶的头,当时我清晰地记得奶奶长出了一口气,我忽然间意识到,原来她一直没有落下最后一口气!她肯定在等我呢,等她一生最爱的孙子来。奶奶原来握着的手也松开了,一枚金戒指滚落到地上,那是我工作后不久送给她的,是她最珍视的东西。她身体好的时候曾经说,以后这个戒指要留给我,我也没太在意,没想到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惦记着。我知道,在她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多么地盼望我能在她的身边啊!我为什么不早一晚回家呢?那样还能见她最后一面。那一刻,我的心痛到了极点,我实在愧对她,我恨死自己了。</p> <p>勤俭持家</p><p><br></p><p>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还在偏远的农村,后来改革开放后父亲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才搬到城里的。那时候,父亲在远离家乡的工厂上班,一年只能探亲假回来两次,对家里根本照顾不上。爷爷有腿疾,走路一瘸一拐的,不能干重活,家里主要靠奶奶操持着。在集体经济的年代,我们家因为没有男劳力,每年年底生产队分红的时候总是“透支”,不仅分不到钱,还要赔出去。虽然有父亲在工厂挣工资,但是那时候工资很低,除去自己的开销,寄回来的钱差不多都赔给生产队了。但是在我记忆里,我们家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这主要归功于奶奶会持家。</p><p>为了挣钱,奶奶和妈妈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干完家务,还要在灯下做“花边”(一种绣花)。镇上公社里的“花边行”,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发放一批花边出来,奶奶得到消息,总是早早地去排队领取,一领就是一大包。领回来后,就赶紧做,一针一线地缝,及时地上交。我常常从睡梦中醒来,还看见奶奶和妈妈在专心地做着。下雨天或农闲时,除了做家务,他们可以一整天坐着做花边,即使有事去邻居或亲戚家,也总是随身带着花边,一有空就做。家里还养着两头猪和两只羊,还有一些鸡和鸭。没有花边做的时候,奶奶就带着我和妹妹出去割羊草,那时候割草的人很多,因此附近的路边、河岸、荒野地上草都很少,我们要走很多路才能割到一筐草。除了给羊吃饱,还要晒草干,留着雨天或没时间割草的时候喂羊。到年底的时候,猪肥了就出售给公社的食品站。羊是用来剪羊毛的,羊毛经过加工后用来织毛衣穿。鸡和鸭基本都是母的,生了蛋,供家里改善生活。</p><p>奶奶把家里的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那时农村每家都有小块的自留地,我们家的自留地总是不会空着,边边角角都种着菜,蔬菜总是吃不完的。当然,为了种好这些蔬菜,大人们也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偶尔还会让爷爷到镇上买点肉回来,但是每顿饭我和妹妹只能吃一小块,烧一次肉要吃好几天,他们大人基本就是喝点肉汤。看到有的人家有钱的时候就大鱼大肉地吃,没钱的时候咸菜萝卜也要向邻居讨,奶奶总是说“有钱记着没钱时,没钱要想大荒年,千万不要学他们,做什么要有节制,不能大手大脚,今天过了还有明天,细水要长流。”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家非但没有穷透,还把几间低矮的草房拆了,翻建了三间高高的新瓦房,实在不能不佩服奶奶的持家能力。</p> <p>言传身教</p><p><br></p><p>我和妹妹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虽然非常疼爱我们,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留给我们,她经常说:“你们没有吃过,我怎么咽得下去呢?”但对我们的教育也十分严格,特别是在品德教育方面,时刻不放松。她告诉我们做人要正派。她不止一次地给我们讲“偷鲞鱼的故事”:一个小孩有一次在卖鱼摊上趁人不备拿了一条鲞鱼,拿回家后,他妈妈非但不责备,还夸他有出息。孩子从此以后就经常偷些小东西回家,渐渐地就变成了惯偷,长大以后成了大盗,最后被杀头了,这个时候他妈妈后悔也晚了。奶奶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从小要做正派的人。那时候,农村很穷,有些人就经常偷偷摸摸,她最看不起那些人,她说“不就是能多吃一点嘛?少吃了也不会死,倒把自己的名声搞坏了,这是一辈子的事啊!”“年轻的时候做做人,老了只需到到人。”她的话很朴素,但是道理很深刻,在我们幼小的心里注入了正确的价值观,对我们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p><p>他叮嘱我们要有出息。奶奶虽然不识字,但她好像一个万宝全书,在我的记忆里她啥都会。那些生活中必须的技能,她样样都精通,而且高人一筹。她做的菜特别好吃,邻居的小孩经常来我家吃饭;针线活更是针脚细腻,人见人爱;包粽子、做团子、腌咸菜咸肉……。她经常手把手地教我们,使我们在较小的时候就具备了一定的生活技能,以至于后来我15岁外出读书独立生活,一点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困难。奶奶还会不少推拿及小孩治病的方法,我们小时候有个感冒发热什么的,从来不用看医生,经过奶奶侍弄侍弄,就慢慢好了,感觉很神奇。读书后,奶奶对我们的学习十分重视,她经常对我们说:“我们家因为没有男劳力,有些人就看不起我们,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要有出息,将来考出去,要争口气!”。其他人都怕到学校见老师,但奶奶不怕。她不怕老师不是对老师不尊敬,相反对老师特别尊敬,她教育我们对老师要有礼貌,每年端午节,她总要让我们给老师送一些粽子。她却经常会抽空到学校里主动找老师,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向老师请教教育方法。她要我们放学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回家作业完成,然后再做其他的事。我和妹妹在各自的班级里学习成绩都排在前几名,后来我初中毕业考取了中专,妹妹考取了名牌大学,也把户口从农村转到了城镇。在农村一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这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家也从此出了名。奶奶也许不知道,就是她从小对我们的激励,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树立了奋斗的目标。</p> <p>热心助人</p><p><br></p><p>奶奶是个热心人,村上哪家有困难,她都会去帮助。奶奶一生喜欢小孩,她懂得不少育儿知识和技能,所以村上哪家的婴儿有不适,总会请奶奶去看看,她也总不会让人家失望,一般的小毛小病,她一看一个准,总能手到病除。她很热心,只要人家一叫,哪怕手头有再重要的事,她都会立即放下,跟着人家去了,为此爷爷没少责怪她。但她总是说:“小孩的事耽误不起,小孩一生病,全家都不安生的,我们家的事又不急。”</p><p>村上有一对小夫妻,家里没有老人照顾,孩子没人带,奶奶就主动让他们送到我家来,和我及妹妹一起带,无偿地帮助人家,她说:“带一个孩子也是带,多带几个也无妨。”这个孩子一直到了上学年龄才离开我家。还有一对小夫妻刚结婚,女的就生了较重的病,常常卧床不起,干不动重活,只能在家做做家务。奶奶知道了,就去看望她,并建议她可以学做“花边”,虽然挣钱不多,但也能贴补家用。她手把手地教,教会了以后,每次自己去拿活的时候就给她带一份,做完了就顺便帮助她去交掉,这样坚持了好多年,这不仅帮助了人家赚钱,也使人家看到了希望,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后来病情慢慢也有了好转。直到现在,那对夫妻还经常会和妈联系,时不时专程送点土产来。他们说,当年如果不是奶奶全力帮助他们,日子真不知道怎么过下去,奶奶的恩情他们永远也不能忘。</p><p>奶奶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家里翻建房子的事也得到了大家的帮助。父亲很少回家,建房子的事只能奶奶来筹划。到采石场运石头,到砖窑拉砖头,到供销社买木头……只要有事,邻居朋友都会来帮忙。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家的宅基地地势比较低,必须填高了才能造房子,那时也没有机械化工具,要填土只能靠肩膀一担一担地挑,我们家哪有这个劳动力?还有泥土到哪里取?每年冬天村边小河要抽干水,挖淤泥做肥料,等淤泥挖掉了,奶奶就和队里商量从河底挖新泥填宅基地,这样就解决了取土的问题。到填土那天,奶奶请了村里很多男劳力来帮忙挑土,有好几个没有请的也自己主动来帮忙,那场面比生产队出工还壮观,着实让人感动。奶奶觉得很过意不去,但是大家都说:“阿娘(方言,婶婶的意思)家的事我怎么能不来,人要讲良心。”</p> <p>按照现在的说法,奶奶绝对是个女强人,她以自己的勤劳滋养了全家人,以自己真诚感染了周围人,以自己的人品阐释了民族的美德。</p><p>奶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