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组(第七周总结) <p> 北京的三四月,正是姹紫嫣红开遍,牧童遥指的杏花,就开在眼前,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虽然不能出门感受春风的十里柔情,但是我们可以走进书本,去探寻春季来时的路,说说春天里的节气,用特别的方式不负十里春风,让“文化的粮食”丰盈头脑,与春天来场明察秋毫之约。</p> <p>一、项目背景:</p><p>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制定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雨水和谷雨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出门要带雨具;春分,昼夜平分,白天和晚上一样长;立秋,贴秋膘,需要进补,一场秋雨一场寒,需要增加衣物了。节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是有它存在的价值的,精准的反映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至今依然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而且,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聪明的中国人根据几千年的劳作总结的规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p><p>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请世界非遗成功,甚至有人把它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那么什么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阴历还是阳历?它又是怎样形成的?每个节气又有怎样的风俗?老师引导孩子们带着一连串的问题,以问题驱动,发挥能动,开启充满活动与智慧的学习之旅,将了解节气引向深处。</p> <p>二、项目目标:</p><p>1、通过阅读书籍和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上网查阅资料、学习与节气相关的古诗,了解春季的后三个节气(春分、清明、谷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p><p>2、通过此次项目式学习的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节气的认识和理解,感悟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唤起至真至善的感受。</p><p>3、通过制作《二十四节气——春天来了》汇编,体悟探究式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p> <p>三、时间安排:</p><p> 2020年3月30日——2020年4月3日</p><p>四、项目准备:</p><p> 相关节气简介、相关节气古诗、视频《竖蛋的原理》《清明插柳习俗》《风筝制作》、制作“谷雨花”教程(ppt)</p> <p>五、活动形式:</p><p>(一)第一阶段:居家习节气</p><p>活动一:知节气 扬文化</p><p>1、讨论“共研” 激发原动力</p><p>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节气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一次次讨论共研中,积蓄学习动力。在探究春分节气时,课后利用日历与学生一起讨论今天属于哪个节气,第几候。孩子们在日历上圈圈画画,纸笔间加深了对“三候”的理解。紧接着追问孩子们:“春分时节,应是昼夜平分,是这样的嘛?仔细观察一天的变化,明天我们继续交流。”一系列的生活实际问题不仅让孩子们感受着学习节气有什么用,更牵引着他们步步深入。</p> <p>2、逆向探究 思维导图指导方向</p><p> 节气源远流长,内容纷繁。学习节气知识既要全面,更要详略得当。老师引导孩子们根据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口,从阅读内容中选择3-5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并推荐孩子们利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边研究边记录。简约却“不简单”的思维导图即给孩子们指明了学习方向,又留出了自选空间,不限定具体内容。一张张生动的思维导图为此次项目学习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架”。</p> <p>3、提供多种可选资源</p><p>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部分三年级的孩子查阅资料的能力有限。因此,老师会在学习之前提供一些关键性、专业性的学习资料,供孩子们有选择性阅读。另外,面对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老师随时提供一对一的帮扶。</p> <p>活动二:画诗情 悟诗魂</p><p>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用诗歌来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与各个节气相关的诗词都不胜枚举,“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古诗是古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古诗为我们提供了解二十四节气最原始的材料,孩子们在一词一句中走进古人的视野,与他们共情。为了让孩子们深入探究古诗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老师鼓励孩子们用诗配画的形式展现映射到每个孩子心中那不一样的情与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诗情画意。</p> <p>活动四:巧动手 体民俗</p><p> 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有一些寓意深刻的习俗,这些习俗之中隐藏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节气习俗,不仅激发学习兴趣,更是文化传递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孩子们亲近、尊重大自然,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美,唤起至真至善的感受。</p> 春分习俗——竖蛋 清明习俗——插柳戴柳、放风筝 谷雨习俗——制作“谷雨花” <p>活动四:展收获 促成长</p><p>1、一学一“记” 共同成长</p><p> 为了培养孩子们学会学习,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了两种学习形式。线下自主探究和线上共同交流。孩子们经过线下自学探究,将每天学到的最感兴趣的内容制作成手抄报,分享给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孩子们在积累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赏阅中拓宽视野。</p> <p>2、汇集成册 交流提升</p><p> 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意识比知识本身更珍贵。老师鼓励孩子们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孩子们在经历了明确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多角度获取信息之后,还要学会发现信息间的联系,不断深入思考,形成知识网络。经过两周的学习,孩子们完成了“二十四节气——春”的学习,零散的知识点急需一次梳理。老师鼓励孩子们将所有学习材料装订成册,制作成你“出版”的第一本书。并把你的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把最精彩内容讲给家长、同学和老师听。</p> <p>(二)第二阶段:打造“节气”科普班</p><p> 项目式学习的黄金项目法则指出,项目学习要具有“可以持续的探索”。在孩子们了解了节气的基础知识之上,第二阶段计划在“打造‘节气’科普班”的活动引领下,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细化学习。首先,筛选学生最感兴趣的几个问题,进行分组探究学习。然后,汇总学习成果,在班级展板中展示。最终,通过学校学生进班参观,小组成员进行讲解,交流学习成果。请大家拭目以待哦!</p> <p>六、项目成果:</p><p>1、《二十四节气——春天来了》汇编(手抄报、思维导图和诗配画)</p><p>2、完成动手实践活动:“竖蛋”、编织柳环或插柳、放风筝。</p><p>3、手工作品:谷雨花、风筝。</p> <p>七、项目评价:</p><p> 此次项目式学习——《二十四节气——春天来了(下)》,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节气,设计了有趣的探索活动,多样的表现形式,以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代替机械的记忆、背诵,将“看不见”的学习力,转化为“看得见”的行为表现,让学习“可视化”。以平等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取代传统的讲授,以多元化智能的发展,打破单一能力的培养,鼓励主动学习,像科学教一样探究!</p><p>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像一颗颗优质的种子,需要我们这些“播种人”将文化的种子撒进孩子们的心田。纪小三年级的“播种人”在摸索中总结方法,在项目式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深入推进,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助力学生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