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丽团队的故事—记少年先锋学校英语组老师教学记

Tracy田

<p>  花儿谢了,还有重开的时候;鸟儿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但孩子们的成长不可等待。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师生返回课堂的脚步,但阻不断线上教学的全面开战。网上直播教学以来,英语组老师用责任和担当诠释着师者情怀,备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更不放弃每一个孩子。</p><p>有教也要有研,只有教和研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更高境界。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方式,更需要细致的研讨来助力直播教学。从第一周开始到现在的第七周,英语组组全体成员教研的脚步从未停止过。</p> <p>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春是一年新的开始,不为昨天而苦恼,把握现在,珍惜春光。梦若在,心就在,希望就在。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通过阅读,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之余,老师们也不忘自身的成长,一直在坚持每日一读。</p> <p> 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陪儿子读《论语》,读了几周,就想了解更多其中的含义,于是,我把尘封已久的《论语别裁》又拿了出来。这次读《论语别裁》给了我新的认识。现在读《论语别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难懂,而是有种与南怀瑾先生面对面交谈一样。原来读《论语》这类四书五经的书也能这样有趣。同样,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认为的古人读书都得“寒窗苦读”的见地。然后,是我对“三家店”的认识。南怀瑾老先生生动形象地比喻,让我明白了原来“五四运动”时,那些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竟这样理解孔子的话。  还有就是南怀瑾写这本书是用心在写。他把自己原本的认识与现在的理解,毫无保留地都说出来了。南老先生在这一篇中对孔子的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将所有自己的解释都总结在了一起。尤其是这篇中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说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还告诉了读者,做人做学问成功的途径。—温文尔雅的敏杰老师</p> <p>  “没有锚⚓ 的船🚢 当然也可以航行,只是紧张充满了你的一生。”读到这句话时莫名的紧张,不安,迷茫和恐惧从身上压过,让灵魂更加躁动不安。恐惧可能是前进道路上的伴侣,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助推器,尽管在当下它依然惹人厌。未知的挑战让人兴奋,危险也会随之而来。总在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他人,那会显得自己傲慢且无知。尊重他人的选择,有些现在不能理解的事,不代表它就不对。谅解和尊重也不失为学习的一种方式—来自活泼可爱的乔乔老师</p> <p>充满活力的张慧老师,她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孩子们心中的“孩子王”</p> <p>《论语》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它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来自温暖如春的崔老师</p> <p>《人间词话》有三句古诗分别为:一、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三,梦里寻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分别为知、行、得三境界。于人生则为"物质、精神、灵魂“。于个人则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无论何为,总不过奋斗二字。以曾国藩“日以学为业”的精神,加强学习,多于锻炼,提高能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因为,奋斗其乐无穷。奋斗的道路也许是痛并快乐着的,但只要目标确定,那么执着的像所寄托的方向努力,未尝不是日日有事,时时有务的充实。朱熹有“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之古训,北大校长季羡林给成功下了个定义:天资+勤奋+机遇=成功。所以躬于行、亲于践,努力把握好今天,方不负韶华。立志不难,贵在坚持,不怕失败,勇于尝试,终能登顶,满目芬芳。回首而望,则笑谈无悔。—博学多才的马鑫老师</p> <p>《启动心的力量》</p><p> 人心有多大,境界就有多大,格局才有多大。虽明白人心的力量,却不知如何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强大,所以不自觉的想拿起这本书,好好研读一下。打开书本,先是被作者露易丝·海的简介给震惊到了,一岁半就经历了父母离异,之后被继父虐待,五岁被酒鬼强奸,15岁离家出走,16岁生下孩子,结婚后被丈夫遗弃直至自己被确诊患上癌症,这样悲惨的经历让人看后不禁对其产生了浓浓的同情,不断地感叹她的命运怎么如此坎坷!同时我又被作者的顽强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给折服,六个月后她自己用心理疗法和饮食排毒等逐步摆脱了癌症,甚至创办了出版社和基金会。她从未自暴自弃,一直在努力地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甚至在自己成功克服病魔之后去帮助更多的人。是啊,心若向阳花自开,人若向暖清风徐来,她始终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壑壑,翻越大山虽是历尽艰险,但跨过去就会拥有一马平川。当你觉得自己不行,在一遍遍的心理暗示中我们会放弃很多东西,最后的结果就真的是我们原来设想的,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还会说:看吧,我就知道我不行。心念的力量是强大的,改变思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充满安宁和幸福的生活!—美丽智慧的贾明慧老师</p> <p>最近读了《被忽视的孩子》,是美国作家乔尼丝·韦布写的,他是童年情感忽视领域开创者,临床心理学博士。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为我们剖析了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将产生怎样的巨大影响。同时,它将提供相应的方法,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作为成年人,又如何疗愈曾被忽视的自己。其中我摘取了两句印象深刻的话。</p><p>第12页:如果孩子不能确信自己对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经常因为自己对父母关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他将会成长为一个忽视自己情感需求的人。 </p><p>第94页:作为孩子,他们像小电脑一样,接受来自环境的反馈,存储在记忆中,结合各种各样的反馈,发展出一整套对自己的技巧、天赋、缺陷和不足的认知。—智慧灵动的宋珍珍老师</p> <p>一丝不苟,尽心尽力求最好的蒋秀珍老师,孩子们心中的好妈妈。</p> <p>一生的幸福忠告</p><p>成熟,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达到,而且,往往要经历痛苦方能见效,勇于承担责任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p><p>如果成功有秘密的话,那就是具备一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而不是你自己的角度去看事物的能力。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孙瑜老师</p> <p>教学中循循善诱,生活中点滴关爱,孩子们心中的第“好姐姐”,低调的大小孩—孔芳芳老师</p> <p>读《内在的从容》</p><p> 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就可以把违心减少到最低限度。远离无谓的交际与应酬,不算损失,反而收益无穷。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对于一个满足于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无比宽阔的。</p><p>读《禅宗》</p><p>人生是苦,涅槃是福。涅槃不是死亡,而是超越了生死轮回的境界,人生和涅槃就像和的两边,一边是苦不堪言的此岸,另一边是清闲自在的彼岸。所谓苦海,是指人心的烦恼,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必须通过大智慧才能实现~~般若波罗蜜多~</p><p> —春风化雨的陈贝贝老师</p> <p>《俗世奇人》讲的是民国天津的水陆码头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又更在市井民间。人间百态,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奇人妙事。—默默无闻的皮红艳老师</p> <p>本周读的书是《正面管教》,突来的疫情,让孩子在家学习,也是陪伴孩子最长的时间,孩子是有自己思想的,有意愿的个体,为了让他多学,看到他对自己的学习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也崩溃的大声吼他,但发现他对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专注的时候,我安庆自己的孩子还有自己的爱好,还会沉浸在自己的喜欢的事情当中,我知道自己又该通过学习来了解他,来理解教育的意义。晚上熬夜看了三分一,知道了心态平和的妈妈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知道有智慧,会引导的妈妈是孩子多大的福气。尊重孩子,温和的语言,温柔而坚定的语气,积极的正能量,是妈妈必备的,希望自己能多读书,做不吼叫的妈妈,做真实踏实努力的老师,虽然疫情让作为老师的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隔空,但是我希望我认真回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陪伴。喜欢纪伯伦的一句话,“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使被爱者,更尊严高贵。” 作为老师和妈妈双重身份的我,希望我的孩子们都是被尊重的,都是被正确的爱的。—兢兢业业的张金凤老师</p> <p>在教学中总是追求完美郑沛沛老师,待生如子,教学精进,好老师的典范!</p> <p>读书心得:</p><p>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心中的目标哪儿去了?人一定要怀着目标前进,没有目标就会事倍功半,碌碌无为。每个人一生差不多只能做好一两件事,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具有做好100件事的本领,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从一个人身上发现他能“做好一件事”的特长,然后激发这种特长,强化这种特长,如此,他便可以安身立命了。一定要让猴子唱歌,一定要让鹦鹉举重,这不仅是残忍的,也是愚蠢的,我们应该有一个地方让人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小兔子跑个痛快!—勤奋好学的葛老师</p> <p> 读历史好处很多,以史为镜,知对错;了解国家过去的发展,更加珍惜现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但是一般的史书读起来难免晦涩,枯燥,习惯了公众号的快文章的阅读模式的我难以沉下心来翻看。不过《明朝那些事儿》不同,作者文笔幽默诙谐,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历史。刚看《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开头用档案的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朱元璋的一生,之后又介绍了他贫苦的童年。其实不难想象封建时期的那个年代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处处被迫害,但是朱元璋在长期的困难生活磨砺之后没有怨天尤人,得过且过。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不断努力,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个过程肯定是曲折的,又激励人心的。我会继续读下去,学习洪武大帝是怎么从一无所有成长为一个英雄。—和蔼可亲的申岩岚老师</p><p> </p> <p>最近在读一本《透过佛法看世界》的书,我不是佛教徒,但是看完此书之后感觉佛法充满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去除很多痛苦。</p><p>这本书有一点作者讲到:很多时候,你若柔和而坚定,对方反而会有所忌惮,在好的修行人身上,柔和是一种力量。我觉得这一段话挺好的,我想让自己也变得柔和而坚定,从每一天的修行开始,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好好教育子,好好读书,让自己变得柔和而坚定。从当下开始。</p><p> 看完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段:人们总是过于劳累,过于心急。比起我们的祖辈父辈,我们累在哪里?累在心里。因为我们要的太多,争的太多,却总觉是理所应当。也常常如猪八戒吞食人参果,胡乱吃完才问:“猴哥,这人参果究竟是什么味?”一直反省,还是一错再错。老子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可以不为圣人,却可行之道。所以要学会满足,学会放慢脚步,学会给人生留点空白。就如她的比喻,“中国画中的留白,五墨之色不可用满,要留出空白给月光淡淡,要留出空白给烟云隐隐,这叫‘以白守墨’。如果没有空白,翰墨的精彩如何体现?”只因太多追求,太多计划,太求精致,太求完整,才会有太多的苦累与后悔。</p><p>所以我们不要追求太多,要学会知足常乐,让生活充满乐趣。—好学上进的曹海满老师</p> <p>尽职尽责的苗双老师。</p> <p>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能力不够,会在中途走不动的时候停止,可如果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的话就会停滞不前 。</p><p> 一个人学会与学不会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学与不学却是态度的问题。如果想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坚持每天学习,循序渐进,保持不断的进步,然后才能够取得成功。—埋头苦干的孙鹤老师</p> <p>  这个寒假因为新冠病毒,不得不跟可爱的孩子们进行线上的交流,孩子们进行线下自主学习。每天反馈孩子们的单词和经典的读记情况成了我必做的事情。有时候跟搭档们一起探讨,怎样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抖音小视频都用起来了,拍一些小视频小律动作为孩子学习的奖励。因为孩子年龄小,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家长在操心,监督孩子听读作业,鼓励孩子们更加有效的坚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的孩子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越,有的却是紧赶慢赶刚刚跟上老师的脚步。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加智慧的做法,Cindy老师在微信群里设置的乐学币奖励给我很大的启发,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孩子,他们喜好什么,什么让他们能够启动自我管理程序呢?因为乐学币,每个孩子学习劲头十足,家长也时不时在群里反馈孩子的学习热情。团队的力量无穷大,姐妹同心,其利断金。我们二年级小团队各司其职,齐心合力,营造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老师们热情高涨,才能带着孩子越跑越远。停课不停学,我们在行动。—美丽好学的职承苗老师</p> <p>《傅雷家书》寒假前,得益于孩子班主任老师的推荐,最近一直在阅读这本书。读了以后更加感受到世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显得尤为重要,信中的傅雷流露出对儿子的深情,同时也不乏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信中的父子,似乎已成了朋友。他们谈论着艺术,生活,学习,做人修养等。一封封的书信,一次次的爱,作为父亲的傅雷用父爱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会了他如何在这世上生存。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递给他人并给他人带来幸福,那么世界上将会处处充满爱。懂你、懂我那时的我们将会生活的更加幸福。</p> <p>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个团队需要有一个智慧引路人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领路人—胡青老师,在她的总指导下,英语组各有分工、井然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她懂得责任,所以努力担当;她懂得珍惜,所以努力包容;英语组在她的帮扶下,成为了一直有梦想、有有责任,有担当、有方向的团队,教学路漫漫,携手永向前,未来我们一起携手拼搏。</p> <p>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存的问候,一汪感动的泪水,一次倾心的交流,一番严厉的批评,一节精彩的课都在体现着老师们的风采和内蕴。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在脚踏实地干;没有望洋兴叹的感慨,却用滴水石穿的信念在前行;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自负,却在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这方神圣殿堂因为有你,有大家而精彩纷呈,这方土地因为有希望,我们共同的希望而充满活力。让我们一起努力,携手共进,共同演绎教师的风采!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在这个非常假期中,英语组的教研之花绽放得“疫”样美丽,绚烂无比!</p>

老师

孩子

自己

我们

学习

教学

生活

论语

智慧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