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庚子鼠年,如期而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曾经沉浸在四海升平时语笑喧阗的人们,在阴霾压抑的日子里,瞬间转换角色,挺身而出。鲁迅曾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疫情肆虐的那个冬日里,走在抗疫情前线的每一位,他们既是一个个血肉之躯的平凡人,也是一往无前的英雄。在这种临危受命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有时也会嫌弃自己没用,文不能定国安邦,积极为疫情防控献计献策,武不能请战驻守,很是颓唐。疫情让孩子们暂时回不了校园,作为基层新老师的我就这样跌跌撞撞开启了线上教学之旅。</p> 求实 潜心备课 <p>刚开始的我,面对崭新的教学方式,面对各种各样在线学习困难的乡村学生,给孩子们找了许许多多名师课堂、各个角度的教学视频,但是收效不佳,这让我对如何把控线上教学让其变得更高效更易接受感到迷茫,甚至感到有些无助。思考之余,发现我一直忽略了身边的伙伴,《教师教学用书》和教科书在我书案一旁,静静地召唤我。《教师教学用书》是日常教学里重要的课程资源,它能帮助我们领会教材的编写理念,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于是我开始删繁就简,潜析文本。</p> <p>教参是我的良师益友。路漫漫其修远兮,线上教学需要更加合理、更加充分的利用教材。</p> <p>部编版的教材,与以往不同,它引导着两个显著的教学方式变化:1.落实课后阅读。2.整体教学。</p><p>教学板块的设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解决目前学生阅读量缺失的现状。用整体教学的方式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新教材对教学提出的课题。 </p> <p>新教材对教师整体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单元自成一个主题,每一篇课文,相对又是一个整体,吃透教材才能融会贯通。 </p> <p> 对于每一个新老师,潜心备课、博采众长是进步最快的方式。 当备课不再急于求成,我开始慢慢戒掉浮躁,告别迷茫。 </p> <p>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所有阴霾之下都匿蔽着柳暗花明曦光初现的希望。</p> 求真 日常教学 <p>处处留意皆学问,做教学的有心人。从2月10号开始线上教学以来,我每天晚上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整理一下每天的作业、生完成情况以及在教学中出现的状况,开始只是想做个整理,便于反馈,后来发现没有一丝努力是白白浪费的,日常的积累便于思考,便与反思。</p> <p>我来自于临涧镇东庄完小,一个距县城23公里的乡村小学,我们这里四面环山,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临涧镇是远近闻名的樱桃小镇。这里环境好,但是孩子们居住相对分散,地势不一,好多孩子线上学习存在困难。</p><p>随着时间的充裕,线上教学的深入,我们也开始尝试直播,钉钉,QQ,微信,各个平台并举,更直观地对话,让课堂反馈更直观起来。我们学校还开启了上午直播,下午家访的模式。让不爱参与、沟通不畅的学生再也没有了借口和保护伞。</p> <p>鲁迅先生曾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线上教学原本就没有路,是教师多样化尝试,各种匠心,就走出了最适合学生线上学习的路。</p><p>但立直标,终无曲影。</p> <p>自三月中旬以来,临涧镇中心校的教师开始了到校值班。上午在教室直播,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下午就直奔学生家了。这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常常给学生和教师双重惊喜。偷懒的孩子再也不敢耍滑,自律性好的孩子更加勤奋。</p> 求新 线上研讨 <p><br></p><p>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特殊时期线上研讨,集思广益。</p> <p>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全镇召集所有四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共享单元设计。</p> <p>鲁迅说过:“无数的远方,</p><p>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p><p>愿四海疫情已终,疾患永散;</p><p>愿终不辱使命,立德树人;</p><p>愿诸君平安喜乐,遂顺一生。</p> 临涧镇东庄完小 吴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