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封国封城 八天了!在基督城宅家轶事

popo

<h3>⬆️封城期间,我就宅在上图这栋屋子里。下图是隔壁邻居,基督城是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风景很美的。然哦 可恶的病毒已经悄悄的在人群中蔓延了。新西兰从2月底 第一个輸入病例开始,随著每天成百上千人入境,从1个 、2个 、4 、8 、20、40、每天猛增兩位数。<br><br></h3> <h3>⬆️有人在囤货,平常比较顺服老伴的我,此刻自作主张,自願加入囤货组织,买了卷纸,(不明白为嘛卷纸都要存),人家买我也买,不买白不买。还有消毒湿纸巾、消毒漂白水、洗手液等,又去一家肉食品加工厂买了肉排骨、切片火腿等,加上冻水饺 抄手 果汁 南瓜等等,把冰箱冰柜挤滿,心滿意足。坐下来看疫情报道,又增加了几十个,不平靜的时刻到了!<br><br><br><br><br></h3> <h3>⬆️ 封城 ,即将开始 !下午6点过 ,刺耳的警报声从手机揚声孔传出 ,小国政府几経权衡 ,决定封国封城。瘟疫流行,全球不宁,呼籲远在海外的公民居民,包括你们的至亲,赶快囘来。过去我们常说「金窝银窝 不如自己的狗窝」 ,西方人说「East West Home is Best 」,意思是说「西方也好 东方也好 家里最好」 二者同工异曲,世界原本是一家。<br><br></h3> <h3>⬆️ 一,封城第一天 3月26日 星期四 艳阳髙照我爱养花,但喜新厌旧,毫不心痛地把门口信箱边上种了八年的美丽日中花连根拔除,把土平整好,撒上香雪球的种子,靜待花开。撒种的是我,澆水的是我,但叫它们生长的是老天。下午宅家追剧,看完了「安家」「奔腾年代」,又在看⋯⋯哈哈,剧名忘了。<br><br></h3> <h3>⬆️ 第二天 ,3月27日 ,星期五街上行人本无多,封城之后少之又少,住家对面左側 有条小溪伴著小路,路边的核桃树 板栗🌰树下,刚一入秋,必有人去拾捡,长者居多,如今封城,明确指示,老人更应呆在家里,不要外出。今年的果子,随风吹落,掉在地上、落入溪水,归于何处?昨天还是晴空万里,今天下午风起云湧,基督城的涼爽夏天走远,从南边吹来无比清涼的风,「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模式开启。心里有些冷,因为今天新增87人,包括拟似,有些人测了几次都「阴」,但症狀是「阳」,所以统计数字的时候把他们也统进去了。后来听媒体说,有些人症状全无,测试为「阳」,妥妥的行走带毒者。<br><br><br><br></h3> <h3>⬆️ 第三天,3月28日,星期六早上起來,打开院门,街道对面近年新建的退休村,相当于我们说的老年公寓,二楼阳台上,有个穿白色睡袍的长者,向我挥手打招呼,赶紧跑囘家拿手机拍照,她已囘屋了,只拍到在路边散步的中年女士,我也向她打手势问早安。下面的这张照片是站在街道中间的行车分道线上拍的,以往,我敢吗?昨晚一夜大雨,后院小溪涨滿了水,忽闻上游嘻笑音,扑通一声,冲下一只小船,原來我家和上游邻居家的河床 有30多公分的落差,呈現出一段小小瀑布,很好看的。現在突然冲来一个划船老翁,都什么时候了,还有这闲情逸致,你就拿出点隔离的样子来好不好?<br><br></h3> <h3>⬆️ 第四天 星期日 3月29日 宅家看电视、玩手机,我们顺服封城的规定,疫情期间 停止聚集。宅了几天,我由「多动症」变成为「自闭症」。闲得无聊,整日翻箱倒柜,沒事找事,把夏天的拖鞋刷洗干淨。有朋友送了点零碎毛线,织几双地板拖鞋,欢迎秋冬闪亮登场。<br><br></h3> <h3>⬆️ 第五天 3月30日 星期五 国內织女朋友把宅家经验告訴我:「囤夠食品、玩毛线」,按照这七字宝典,动手拆毛衣,造方便面。我真有喜新厌旧毛病,近年才织的毛衣,并不难看,只是有点紧。我身材差,平胸、粗腰,穿宽松点好遮丒。闲着也是闲着,果断拆掉,造了一大锅方便面,粗細都有,,织女群朋友远程教我 如何把毛线烫直的好多小妙招。愛玩毛线的懂得,高手是从拆手来,我不是高手,我只是资深拆手,今儿个重操旧业,多动手指,預防痴呆,一举多得,何乐不为。<br><br></h3> <h3>⬆️ 第六天 3月31日 星期一 女儿住在离我们20来分钟车程的地方,每天电话问平安不平安,囘答「平安」。你们倆呢?答曰「平安」,这是人生中多么珍贵的兩个字啊!外孙女十天前从加拿大囘来,按規定在家隔离,她妈妈请假在家陪隔,变着花样做吃的,发了不少美食照片。我的烹飪手艺不如孩子,外出做工的人常说,好想妈妈的飯菜味道,很遗憾我沒有能拿得出手的飲食让晚辈怀念,一辈子粗茶淡飯,宅家期,早歺牛奶 面包 表片,雷打不动。变点花样也是就湯元一碗,我血压血脂血糖都不髙,喜欢甜食。 巧克力 冰淇淋 饼干 薯条 等垃圾食品,一直是我的最愛。<br><br><br><br></h3> <h3>⬆️ 这是自种的黃瓜🥒和刚釆下的,以往多的时候,到处送人,現如今宅在这个小院的就我们倆人,每天 拍黃瓜 拌黃瓜 木耳黃瓜 生啃黃瓜。<br><br><br><br></h3> <h3>⬆️这是今天晚上的配菜,豬肉骨头 蕃茄 小青菜 豆角 黃瓜(又是黃瓜),菜是半小时前刚采的。在这非常时刻,每天能吃到如此新鮮的蔬菜,是多大的福分啊。听说我至亲至愛的武汉同胞,在封城一段时间后,其他疫情较轻的地方,给他们送去的蔬菜水果,被某派出所长的家属们截到自家厨房去了,还在网上显摆。我每天必读的一本书上说:「要与喜乐的人同喜乐,与哀伤的人同哀伤」,其实与人同乐不容易做到,因为有忌妒人的。而与人同悲比较易行,因为大都有同情弱者的慈心。 武汉人民为防止疫情扩散,承受了几多苦难,半路截食者缺德。<br><br><br><br></h3> <h3>⬆️ 封城第7天 4月1日 星期三关心我的亲人们,冰箱空了、牛奶光了,面包沒了,鸡蛋少了,买的菜少了,酸奶不多了,「进口货」(指吃的東西)減少了,这才过去一週啊,——別听这人瞎咋呼,凡事谢恩吧、知足吧,冰箱空冰柜滿,菜园里的菜吃不完。看看她们家种的 ,从第三张照片往下,依次是檸檬 蔓越梅 葱 韭菜 冬苋菜 蕃茄 南瓜 豆角 刚出苗的小白菜和今天晚上的配菜⋯⋯<br>封城已过去一週了,怀着感恩的心 写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 百姓日常生活点滴。唯愿平安康泰归于远处的亲人,和近处的亲人。我应 心安宁 常喜乐,但在这从未有过的世界大灾难面前,我內心深处的愁烦是 日本歌曲「北国之春」的最后一句歌词:故乡啊 故乡 何时能囘祢怀中⋯⋯<br>拙写到此,该暂停了,还要看看手机上亲朋的问安,关心疫情消息的公告,疫苗研发进展情況。座机电话☎️响了,我耳朵不好,老伴接听,一般英文电话我接,这是我唯一可以在他面前稍微昂首的长处。原來是家庭医生诊所来电话说,流感疫苗到了,叫我倆明天下午4点10分去注射。封城前我们就預约好了,因疫苗紧缺,延至明天去打。所以,我想把明天走出家门的经过再给亲们分享。<br><br><br><br></h3> <h3>⬆️ 封国封城八天了,4月2日,星期四 阳光普照,万物接受溫暖。照片1⃣️ zf 反复強調,70岁以上老人不要出门,要寻求帮助。感觉乘坐朋友或子女的车,不如步行,老伴在前我在后,一路上也看到个別散步的、坐在家门口弹吉他的。照片2⃣️ 3⃣️看到有一家 因不允许去海边,把气派的遊艇停在家门口,弱弱猜一下,这家一定是富豪。照片4⃣️走了20多分钟,到诊所门外。有兩三个 事先预约好的人 都不需要进入诊所,以免交叉感染 保持2米以上矩离 等在院子里。照片5⃣️ 护士小姐姐提着她的工作小栏子,在下午的金色阳光中,缓缓走到一辆汽车边,给坐在车里的老人注射。照片6⃣️ 朋友送的口罩。照片7⃣️给我老伴打針。这是疫情流行以来,我俩都是第一次戴口罩,国內的朋友听说这里口罩紧张,给我们寄来快递,可能过两天能收到了,她们刚从困苦中走出,马上就来帮助海外的人,多好的朋友!问:老伯伯在打针,妳在哪儿?答:我在用手机拍照呢。照片7⃣️ ,我在这儿,这就是我,如假包換80后。因为口罩少,想多用几次,人家教我垫纸巾 ,沒垫好,总往外跑,正好把我颜值不太佳的脸挡住, 不然 我还不願意把自己照片放到网上去呢,哈哈😄照片8⃣️ 9⃣️ 医生叫我们等20分钟再离开,我们惦着晚上的食物(实在不敢说美食二字)打完针就原路返家。把手套、口罩挂在玫瑰花枝上,外套鞋等都挂起來了。进屋就洗手,已入耄耋之年,并不怕完蛋,但怕成为传染源波及他人,所以格外小心。 有些难题是医学家 科学家 的事,不是我们普通人能操心得了的,管好自己,少给別人添麻煩,就是最好的老年生活了。<br><br></h3> <h3>后记:以前编的美篇用了繁体字,后有一人发评论说不喜欢这个字体,这次就改过,用简体,会有个別沒有切換好的,有时混用了,请多原谅。有二张照片借用了老伴的,其余全是自己的手机随拍。编輯中,老伴让我看看基督城名人 太平紳士张博士的封城日记,我不看,怕受別人思路、风格和高水平的影响,我又是个深怕有人看见我、认识我的人,更是不願和人爭论的人,只願把这几天的居家杂事 记录下来,发给我人数不多的亲友,让他们放心我。<br>不管这次疫情和野生动物有沒有关系,人类都不应该再滥杀滥捕了,不要再为了私欲杀象取牙 杀熊取胆 杀虎取骨 了,善待牠们吧。唯愿公平似大水滾滾,使公义如江河淊滔。可恶病毒早日消除,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旅遊业兴旺复甦,不然 我这个曾經的旅遊达人就彻底下岗了。<br>  谢谢各位,敬祝平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