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36计

丰南实验学校 孙玉梅

<p>请欣赏一段视频。</p> <p>  这个视频来自电影《小孩不笨》。电影《小孩不笨》(1、2)以真实的故事、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青少年在学校及家庭里所面对的压力,深入探讨了父母与子女因缺乏沟通而产生的代沟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困难。有时引人捧腹,有时催人泪下,观后会让所有的家长屏息深思,并为之震撼。视频中孩子面对大人的唠叨,左耳进,右耳出,心门关着,即便大人嘴皮子磨破了,会有什么效果呢?</p> <p>  现在许多家长都感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困惑,孩子不听话,什么方法都用过了,都不管用,实在是束手无策。前几天有一位初中生妈妈因和儿子起了冲突,晚上九点造访,历数孩子的种种“罪行”,到午夜方被我劝走。这位妈妈所说的话,全部是对儿子的指责和埋怨,两个多小时的哭诉滔滔不绝,说儿子“真不听话”:夜不睡晨不起,不听网课玩游戏,不写作业被通报,和家长吼叫摔东西……能说这位妈妈不爱儿子吗?百般辛苦。会爱吗?结果百般无奈。</p><p> 孩子叛逆问题,不只在青春期,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叛逆。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叛逆。叛逆的本质是什么?是权利的抗争、自尊的维护,是需求不被满足,是不被理解和接纳,一句话,是沟通不畅。</p> <p>  许多教育专家一直在强调:"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 "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100种教育方法。”而亲子关系取决于沟通品质,亲子关系不和谐一定是沟通出了问题。有了沟通,就有了教育。</p><p> 孩子真的那么难以沟通吗?看似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病根却应在父母身上找。其实,只要大人们不是简单、粗暴,而是蹲下来与孩子心贴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理解、接纳和尊重,对抗就会软化。小孩不笨,小孩不坏,小孩都想积极向上。</p> <p>  那么,怎样的沟通更有效呢?有什么技巧吗?今天,我就将外出培训课程《亲子沟通36计》中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用。</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体验篇】两种最常见亲子沟通</span></p><p> 首先,我邀请大家做个体验,因为体验是最好的学习。</p><p> 请你邀请身边一个人帮你完成下面两个体验:</p><p> 1、你站立不动看着对方。对方双臂交叉抱在胸前并抬起来,扬起下巴,高人一等、严肃讲道理的神情。这样的雕塑动作坚持两分钟。双方觉察感受。</p><p> 2、你仍然站立不动。对方左手叉腰,右手手臂前平举,四指握拳,伸出食指指向你的鼻子,看着你的眼睛。这样的雕塑动作坚持两分钟。双方觉察感受。</p> <p> 怎么样?你的感受如何呢?这是用雕塑的方式展示了两种常见沟通方式:讲道理和指责。你此时的感受,就是孩子被讲道理、被指责时的感受了。</p><p><br></p><p> 是的,此时的孩子是孤单的、无助的、委屈的、低价值感的,甚至是愤怒、恐惧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反思篇】有效沟通的"绊脚石"</span></p><p> 看看沟通定义: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识的过程。沟通的目的是表达感情、和谐相处、传递信息、达成共识。请您想一想,平时您的亲子沟通中,有没有预设目标?除了信息,有没有思想和感情的传递?是单向还是双向传递?通了吗?达成共识了吗?</p><p> 举个例子,孩子对你说:“小明是个坏蛋,他朝我脸上洒水,还把我的书也弄湿了,我真想狠狠的揍他一顿!”这时,你如何回应?总结起来,家长对孩子常见的回应有10种类型,都可谓是<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沟通的绊脚石”</span>。</p><p> 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命令</span>:明天你朝他脸上洒水,把他的书也弄湿!</p><p> 2.<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威胁</span>:你要是敢跟别人打架,别怪我不客气。</p><p> 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说教</span>:你们是同学,你应该原谅他,不应该打架。</p><p> 4.<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建议</span>:去跟老师说,让老师批评他。</p><p> 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贴标签</span>:你是个没脑子的人,就知道打架。 </p><p> 6.<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赞美:</span>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很好的解决这件事。</p><p> 7.<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讽刺</span>:打架是野蛮的表现,没有教养的人才会靠拳头解决问题。</p><p> 8.<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安慰:</span>同学之间撒点水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去计较。书弄湿了一点点也不影响阅读,算了,搞好同学关系是很重要的。</p><p> 9.<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分析</span>:他把水洒到你脸上,可能是跟你开玩笑。他跟你开玩笑,说明你们的关系很好;把书弄湿,可能是玩笑开得有些过火,也许他内心也很愧疚。</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0.</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转移退缩</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过去的事就算了,别再提他了,还是想想怎么完成你的作业吧。</span></p> <p>  上面的回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甚至越来越疏远父母。</p><p> 可能有人说,指导、建议、赞美,也会成为沟通的绊脚石吗?</p><p> 当孩子那样说时,他是有极大的情绪的,当他处在不舒服的情绪状态下,内心需求是什么呢?想想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特别烦恼要找人倾诉,其实只是想倾诉而已,需要谁的指导吗?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帮助就是不帮助。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这才叫真爱。</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理念篇】亲子沟通的基本理念。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父母怎样教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有效果才更重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3、沟通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4、沟通的效果由对方决定,但由自己控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5、重复没有效果的沟通模式,只能得到旧的效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6、没有效果的沟通,只会使关系更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7、声调和肢体语言决定沟通的效果,不是文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8、每个人都有在某时、某事里拒绝沟通的权利。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9、每个孩子都有能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只是这种潜能尚待开发。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0、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感受来衡量。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1、亲子之间有冲突,孩子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教育方法。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2、父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与孩子沟通。</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那么,怎么沟通更有效呢?下面是几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技巧,您可以试一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技巧篇】亲子沟通技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积极倾听法</span></p><p> 积极倾听,就是听懂孩子的情绪,并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p><p> 比如上面孩子那样说,是想表达他的愤怒,并不是真的要这么做。如果妈妈这样回应:“哦,小明朝你脸上洒水,还把你的书弄湿了?这让你很气愤,是吗?”孩子说:“是的。我很气愤。”这样的沟通就是成功的。</p><p> 你可能还会想,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朋友,情绪是一种能量,我们用积极倾听的方式就是在同理孩子的情绪。当他的情绪被家长理解和接纳时,孩子就会获得一种安全感、力量感。有了安全感和力量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吗?如果你觉得非要引导,那也得先跟后带。</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先跟后带法 </span></p><p> “先跟”,就是建立亲和感,去肯定和配合对方的观点、情绪、动机,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在对方“是啊”“对啊”“是的”等言语中愿意和你交流,再提出你的观点,对方就容易被你“带”到你所希望的地方。</p> <p>  使用“先跟后带”的方法有五个小锦囊:</p><p>  (1)跟说过的话。哪他说了10句话你只认同一句,也请说出来,肯定他。</p><p> (2)跟情绪。“你爸爸这么批判你,你一定很委屈。” </p><p> (3)跟动机。“我知道你是想得写快一点,才省略了步骤。” </p><p> (4)从孩子角度考虑。“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你,是不是觉得很没面子?” </p><p> (5)承认新可能。“嗯,是有可能像你说的那样,是我的思路窄了。” </p><p> 孩子在你的认同中感到开心、放松,才更愿意说下去,去倾听你的意见。</p><p> “带”也不能是提建议,可以用提问引导他:“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还有呢?”</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3、录像机说话法 </span></p><p> 录像机法就是用非主观评判性语言说话,只说事实,不加评判。就像是录像机一样,镜头看到的就是事实。</p> <p>  当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性语言,一般会去拿走鞋子、去关灯。</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4、身语配合法</span></p><p> 从孩子说话声音的大小、快慢、高低方面去配合他,孩子就愿意听从你的意见。</p><p> 比如我的老师课上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们一家三口开车去旅游,在回来的高速路上:</p><p> 女儿:“我饿了。”</p><p> 妈妈:“这里有饼干、火腿肠。”</p><p> 女儿:“我不吃。我要吃饭!”(声调渐高)</p><p> 妈妈:“这在高速上,没有别的饭啊。”</p><p> 女儿:“我要吃饭!”(举高双臂嚷起来)</p><p> 妈妈(模仿女儿的姿势、音高、语速):“是啊。我好想变出一顿大餐来给我女儿吃啊!”</p><p> 女儿睁大眼睛看着妈妈,停了一会儿,声音低下来说:“那……我就吃点饼干和火腿肠吧。”</p><p> 妈妈就是用身语配合法,化解了女儿的大喊大叫。 </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5."我信息"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对比下面说法有不同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你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感到很生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你整天哭丧着脸。"——"我想看到你的笑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你这孩子真不懂事。"——"我再为你收拾完屋子就会迟到了。"</span></p> <p>  "你信息”表达,容易将孩子推到对立面,孩子在承受指责的同时,形成自我防御。</p><p> “我信息”的好处:家长只需诉说自己的感受,不必发火就能解决问题;孩子能经常关注父母的我信息,会变得更加善体人意。</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信息”表达包含三个部分:</span></p><p> (1)对不可接受行为的描述;</p><p> (2)说出自己的感受;</p><p> (3)不可接受行为对父母的具体影响。</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公式:行为+感受+影响。</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三部分加在一起就是完整我信息表达:“你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描述行为,不是对孩子行为下判断),让我心里很烦(说出感受),我和阿姨谈话都听不清楚(影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面对孩子不可接受的行为时,为何“我信息”更有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表达比较温和。没有贬低指责和辱骂,不会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把改变的责任留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3)诚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发出同样的诚实信息。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6、“双赢法” </span></p><p> 例如,星期六你想让孩子先做完作业,可是孩子要你带他出去玩,冲突就来了。</p><p> 无效方式:</p><p> (<u>1)权威式:孩子输,父母赢。</u>父母赢了孩子,却不是赢得孩子;孩子输了,内心会产生怨气,开始消极对抗。</p><p> (<u>2)溺爱式:孩子赢,父母输。</u>孩子赢了后,会骄横、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没有感恩之心,不懂得什么是责。父母输给了孩子,会产生无力感,不满,失去自尊。</p><p> (<u>3)摇摆式:权威式——溺爱式——权威式(或溺爱式——权威式——溺爱式)</u>不论谁赢,最后都会失去权威,不论谁输,输的一方心里都充满了怨恨,亲子之间的冲突不断加深。</p><p> 除了你输我赢,还有第三种选择吗?共同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不需要强迫地方,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实现“双赢”。</p> <p>  双赢沟通:“星期六妈妈想让孩子先做完作业,你想先让我带你出去玩。我们的意见不一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妈妈不希望强迫你,这样你会不开心。我们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个方法,保证既能把作业写好,又能玩好?"</p><p> 运用双赢的沟通模式,父母应思考的三个问题:</p><p> 1、孩子希望得到什么结果?</p><p> 2、父母希望得到什么结果?</p><p> 3、如何达成共识?(分析比较所有解决方案——确定最佳方案——执行——总结改进)</p><p> “双赢”是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存在根本对立,不是非输即赢,成功的教育永远双赢,否则就是双方都输掉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就是三赢了。</p> <p>  上面提供了一些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具体的方法适用于每一个人。除非你从正确的理念出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p><p> 总之,和孩子关系中充满火药味的父母,大多是管控型父母,或者是用赤裸方式直接命令管控,或者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幌子“名正言顺”地隐形管控去干涉孩子。而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与父母的身份角色都在发生着变化,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感在下降,他们的不服从不听劝,他们的想法和言行都是在急于证明自己可以对自己负责,以显示自己的长大。有时候,甚至就是为了反抗而反抗。去年我接了一个初二女士的咨询,她早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反抗妈妈,因为妈妈说她不要早恋。</p><p>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柔弱胜刚强”。这个时候的父母,不能一味强调服从,要在平等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做孩子的大朋友。就好比在打太极,父母用太极这样看似柔和的方式与孩子过招,柔不等于没有力量,反而利用这份柔去化解青春期孩子的躁动,更好的去应对他们的各种抗争。太极强调一招一式都柔中带刚,我们父母也能在柔软中带出一份钢,充分在理解与孩子做好深度链接的基础上,去支持去引导,给予孩子力量。 </p><p> 甘地说,“如果我们换上对方的鞋子并且理解他们的立场,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痛苦和误会将会消失。”当我们意识到父母也要和孩子共同成长,以打太极的方式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充满火药味的亲子关系将不复存在。</p><p>&nbsp;</p><p>&nbsp;</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内容来自亲子课程整理笔记。)</span></p>

孩子

沟通

父母

亲子

妈妈

感受

教育

对方

情绪

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