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国地大物博,有风和日丽,细雨润无声的江南水乡,繁华似锦,文人墨客辈出;也有塞外大漠,春风不渡的戈壁沙漠,征战杀伐,金戈铁马的英雄层出不穷;身在关中平原的我们年轻时已去过南方多次,現步入了古稀,忽对西域这块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想实地考察一下当年的边塞烽火和丝绸之路的兴衰文化、历史。借今年春节休假之机,不按常规,冬季旅行要到气候宜人的南方,而是西行,去神秘和向往已久的甘肃转转。当然,主要是到名震海内外的雄关,国家隗宝所在地的敦煌和嘉峪关看看。</p><p> 按计划,此次旅游将历时八天(2月4-11日),除到敦煌地区看莫高窟、月牙泉和阳关、玉门关外,还要到长城最西端的城市—嘉峪关、酒泉游览,最后将由兰州乘火车返回西安。</p><p> 下边,就是按旅行时的时间顺序和在景点游览时的经历和所见用“美篇”所做的真实记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敦煌街头的“反弹琵琶”雕塑</p><p><br></p> <p> 第一天(2月4日,初五),出发。早9.15分到咸阳国际机场,12.25分乘东航MU2215航班于15时到达敦煌。在飞机上结识了也到敦煌旅游的肖勇夫妇,相约结伴在敦煌游览。机场到市区有20KM路程,需乘机场中巴,票价每人10元。到市区后我们入住了全国连锁的如家宾馆,(标准间122元/天),卸下了随身行李,了解了敦煌主要景点的分布情况,安排了明日游览路线,于16时左右,我们就已漫步在了敦煌街头。</p><p> 敦煌市,甘肃省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它还是古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尤以“莫高石窟”闻名天下,也是世界遗产汉长城、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p><p> 由于这次旅行还在春节期间,敦煌市年味正浓,尤其是有反弹琵琶雕塑的环岛和张灯结彩的市中心广场,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这个县级市的缩影。市民们也同内地一样,在家享受着一年辛劳所带来的收获和浓浓的团聚亲情。我们是游客,街道上行人稀少、大多店铺不开门,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参予敦煌人的节日之乐,只有孤单的信步街头,希望能寻找到可供我们晚餐的地方就阿弥陀佛了。18时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当天开始营业的一家四川饭馆,点了鱼香肉丝(15元)、麻婆豆腐(10元)和西红柿鸡蛋汤(8元),共消费39元。这就是我们在他乡欢度“破五”的佳肴。餐后,我们也找到了敦煌大剧院,可惜没有演出,只能在暮色下沿街道边散步边返回。</p><p> 今天,我们由关中头次到了西域,在这冷清的,寒冷的街道上,在漫步中发现敦煌市的夜晚在节日中还是很漂亮的。用灯光绣出的祝福很是享用,吃了年饭,拍了夜景,也算是在异地他乡度过了一个别有情趣的春节吧。</p> <p><br></p> <p> 这天,我们感受到敦煌同西安的时差、温差的不同。-10℃以下的温度,近15℃的温差,使得4-5级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敦煌早8.30分左右天才泛白,这里的店铺早9时才陆续营业,比西安晚了最少一个小时。 </p> <p> 根据在网上做的功课和前台的了解,敦煌的景点主要分东、西两线,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游完。东线的景点是莫高窟和鸣沙山,都距市区较近,都有公交可达,路程在1-2小时之间。西线路程约200多公里,往返需7-8小时,主要景点包括:玉门关、汉长城遗址、雅丹魔鬼城、阳关,需参团或租车游览。</p><p> 我们在敦煌的安排是:明天将乘肖勇夫妇预定的包车到西线去游览玉门关、阳关、魔鬼城;后天再改乘市内公交到东线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游玩。</p><p> 从街道散步回来,因明天将汇同肖勇夫妇到西线旅行,处于礼貌,我们到肖勇夫妇所住的嘉年华宾馆,商定了费用AA制和出发的时间后才回宾馆洗漱休息。</p> <p> 第二天,2月5日,初六,西线一日游。要去的景点是玉门关、汉长城遗址、雅丹魔鬼城、阳关。早9时,在嘉年华酒店门前(如家宾馆隔壁),我们四人乘包车(往返400公里,包车费400元)开始了第一天的旅行。 这天,寒风凛冽,乘坐的雪佛莱轿车路过敦煌古城时,开车的师傅说:“仅有几个人造景,没有意思”,听从了司机的建议没有下车,先到了小方城,也就是玉门关了。</p><p> 玉门关,又称小方城,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的戈壁滩中。车停在路旁,就能看剧远处的那个土城(:就是照片背景中的那个方形土台),资料介绍,那就是当年的玉门关的关城,也是当年玉门关都尉府所在地。</p><p> 想象中,当时的玉门关,应该是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而现在只剩下这座孤零零小城堡还是超出了想象。</p> <p> 沿上照片背景中左侧道路可以进入关城,入内面积不大,内空落落的,没有遗迹。方城四面都是黄土垒的关墙,高约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保存完好,是一座长度约25米左右的正方形,西北面墙上各开有一门洞供游客进出。</p><p> 从北侧门洞出去,在正前方大约有150米处有一个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的遗址。据说是当年担负警戒、瞭望的哨所,现已面目全非,仅存一些基础依稀可见。站在这高处,干枯的疏勒河河床和极目处的戈壁滩到是一览无余。</p> <p> 穿越关城站在古瞭望哨遗址的高处,放眼四周,全部是荒凉的戈壁,只有不知名的枯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疏勒河早已干枯,也只剩下沼泽遍布,沟壑纵横,芦苇摇曳。这与使人心驰神往的古关雄姿相去甚远,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p><p> 面对此景,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p> 从玉门关遗址前行二、三公里就是汉长城遗址了。<div> 汉长城距今两千一百多年了,是在汉武帝时期为抵抗匈奴所建的防御工程。资料介绍,汉长城一千多公里,整整修建了二十多年。当时这里的长城上也是几十米一个烽火台,站满了戍守的士兵。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现如今,只剩下这低矮的残垣断壁。当年的英雄们都已作古,这遗址确见证着当年的历史。</div> 照片背景中的土墙就是这里汉长城遗址的残垣断壁,哪有居庸关、山海关、嘉峪关的长城伟岸、蜿蜒,烽燧雄风兀立的形象。只有刺耳的风沙漫天席卷而来,大自然的摧枯拉朽,让当年的的雄风已化为乌有。<div> 风沙长年累月的侵蚀,城墙的外形还尚清晰可辨,高约3米,断面呈梯形,下底宽约3米,上底宽约2米,断断续续的豁口像是张嘴向我们述说着大自然的无情。在戈壁沙漠之中,曾保卫我们家园的的汉长城,因为没有维护,已被淹没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讲解、也没有多少可看的东西,只能拍些照片留作纪念。 </div> 可以想象,在冷兵器时代,生产力低下,这么浩大的工程,耗费的物力和死伤的人数都应是天文数字。当时的劳动人民就在这样艰难的困境中挥洒心血和汗水,发挥聪明才智,历时二十多年才建造出这个伟大工程是多么的不易。他们根本不会想到现在长城已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的龙。他们可以安息了。 敦煌雅丹地貌:位于新疆、甘肃交界处,距玉门关西北80余公里处,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堪称敦煌的又一奇观,是我们西线之旅的重点观览景区。<div> “雅丹”的维语为“土丘”。景区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2公里,在这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北京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许多动物,如狮子、孔雀.....;等等,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它的模型。置身这里每一处景点,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由大自然写出的天书,任你阅读,任你遐想,我们似乎掉进了由这片戈壁滩编织的梦幻中。虽然,因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这些缩影有不同的认知,但都得承认这里确确实实是一个天然的雕塑博物馆,是一处地质科普的殿堂。</div><div> 景区管理自驾车不能入内,必须换乘观光车才能游览(由于是淡季,景区不要门票,只有雅丹观光车票每人30元)。这个景区的标志石头就摆在景区大门外的停车场上。我们弃车、排队、购票,改乘摆渡车前往景区。</div> 据摆渡车上的导游讲解,雅丹地质公园的形成是经过了几万年的地壳变动,海水冲刷,沉积山脉的上升,老天爷的刀斧神功、大自然的精心雕凿,才让这里的景观气象万千,气势磅礴。这里的土丘众生相,时而像狮面,时而像人身,时而化为孔雀,时而又为熙熙攘攘的城市楼群…。这些被介绍的景点都在路的两旁,进深在500米左右,更远的就需要乘越野车才能前往。我们还要前往阳关,也就随大流沿路游览了。<div> 雅丹地质公园又称为“魔鬼城”。这是因为每到晚间有风时,寒风穿梭在这30多平方公里土丘中发出的啸叫声如鬼哭狼嚎,使戈壁滩上的沙石随风舞动,若再逢电闪雷鸣,忽明忽暗,显得那些奇形怪状的土丘飘忽变幻,会使人毛骨悚然,景区也显得狰狞可怖,似群魔起舞,所以又称为“魔鬼城”。</div> 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鸟,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div> 这只大自然创造的孔雀酷逼了,不论整体的形态、造型的比例和神态都像极了。因雌孔雀无尾屏,大自然造就的这只应该是一只在野外信步觅食的雄孔雀,正在收拢的全身的羽毛,昂首挺胸,骄傲的似乎正准备开屏。</div> 景区中最震撼的造型要数“西海舰队”了(照片背景的土丘群)。这片土丘群在路的左侧,断续延伸达上千米,宽30-50米,远远望去这片土丘就像庞大的舰队,而无垠的戈壁就是那大海,浩浩荡荡的舰队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蔚为壮观。一只只形状各异的船舰整齐的排列成队,劈波斩浪,迎面向你驶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震撼不已…。 下面的两张照片被赋予的名字分别是“狮身人面”和“金狮迎宾”。“狮身人面”应该说的是新加坡的图腾“,而“金狮迎宾”应该是景区欢迎游客的噱头。大自然的作品就是照片后的土丘,同“孔雀”相比就有点差强人意了,也许是我们的观察角度造成的错觉吧。 <p> 回程绕道去了阳关(门票每人50元)。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阳关成为人们向往的圣地。</p><p> 如今,历史的阳关城已经化为一片废墟,除了孤寂的烽火台遗址,其他的景观多为后来供游客游览建造的人文景观。但是,我们还是兴致很高的乘坐驴车前往“阳关大道”(就是照片背景中的那片沙漠),驴车得得的走在昔日的出关道上,象征性的的通过了阳关城楼,到了阳关烽燧,看到被考古发现的18米宽的,不知通向何方的,现还被沙漠掩埋的阳关大道。此景此情,我们感触很深,不知它是否还记得昔日接踵的驼队、各国的通关语言和各种肤色的商人?也不知耳熟能详俚语“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是否取自于这里?</p> <p> 作为古时的军事要塞,当年的雄风和商贾通关的繁华早已逝去,但千古绝唱“西出阳关无故人”却使现阳关成为了一处纪念历史的驿站,成了中华民族无法割舍的片段,它已烙在我们每一个人记忆深处。</p><p> 阳关景区主要遗址是阳关大道、墩墩山烽燧;其次就是后建的丝绸之路博物馆,都尉府,关城,仿汉兵营等。院内尚有王维石雕、张骞铜像。观后印象最深的当属博物馆内的壁画《丝路友谊图》和出关的度牒了,而仿汉大校场、兵营与周围后建的汉唐历史遗迹在大漠中也是交相映辉,蔚为壮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下图就是竖立在院内“张骞出使西域”的铜质雕塑。</p> <p> "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它与长城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阳关附近的汉代烽燧遗址中就数这个墩墩山顶上的烽燧最大,保存也较完整。</p><p> 这个“烽燧”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烽隧处有说明石碑,上面写着:墩墩山烽燧系汉代建筑,现残高4.7米、上宽南北8米、东西6.8米、底宽南北8.8米、东西7.5米、为古阳关候望之处,故有“阳关耳目”之称。</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是从院内座驴车上到烽燧的,步行下山时在路旁有一块醒目的石头,上面镌刻着[ 唐 ] 王翰的<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凉州词:“</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span><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回?”。可见这里曾是古战场,也是汉武帝拓疆、张骞出使、霍去病收复河西、玄装取经等故事的发生地。我们前来凭吊一下先贤们的丰功伟绩也是一次不错的选择。</span></p><p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下午6时左右,包车司机将我们送回到敦煌,到“沙洲小吃街”下车,我们吃了当地的“炕饼羊肉和素菜砂锅”,很好吃,四个人共消费了120元。</p> 第三天,2月6日,大年初七。今天要旅游的景区是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div> 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拥有众多的古遗址、文物遗迹、典籍文献、石窟壁画,尤其是享誉国内外的飞天、反弹琵琶……,是我们最想看的艺术。若完成了这次敦煌莫高窟之行,我们就可自豪的说:中国五大石窟我们全部留下了足迹,没有了遗憾。<br><div> 早8.30分,我们按计划乘坐公交中巴(每人8元)首先到了想往已久的莫高窟参观。景区在敦煌市区东25公里的三危山,门票旺季160元/人,淡季80元/人,我们的门票享受淡季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双重半价待遇,为40元/人。而后返回敦煌市吃的午餐。饭后13时左右,我们再乘坐3路公交到位于敦煌市南五公里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门票每人60元)。</div></div> 据记载,莫高窟是在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三危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从此,一座世上绝无仅有的艺术宝库诞生了。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因战乱及偷盗,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所以莫高窟的历史也是一部沉痛的破坏史。莫高窟还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窟,内容极为丰富。历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文化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在莫高窟参观,不论淡季、旺季,每批游客都配有专职讲解员。据说,旅游旺季对每批游客每个讲解员只开4-6个洞窟讲解,由于每个讲解员讲解的洞窟不同,有兴趣的游客可再随同其他讲解员观览;由于我们是在旅游淡季参观,游客不多,带我们参观的讲解员讲解了12个洞窟,真是高抬我们了。莫高窟管理规定,窟内文物严禁拍照、录像,因此,原计划多录制一些壁画、雕塑供今后欣赏的目的没有达成,也只有这几张莫高窟的外景照片能证明我们也曾到此一游。而我们这次在这艺术宝库的游览,没有留下今后可供回忆的资料确实是很遗憾的。<div> 中午12时,原车返回市区,吃了敦煌的名小吃“驴肉黄面”,每碗25元,感觉味道很一般,还很贵。</div> <p><br></p> 这张照片是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入口,景区核心区域面积约12.7平方公里。进入景区,满目都是沙子的世界。不远处有招揽游客的骆驼,右侧有一条约2米宽的,时而是水泥路,时而是木栈道的道路,路标指示是通往月牙泉的。月牙泉和鸣沙山是这个景区的孪生姐妹,月牙泉就在鸣沙山的怀抱中。 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敦煌城南,其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远远望去,同内地的山峰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没有植被,溪流,显得苍凉,没有生气。山顶或山腰有许多黑点,是好滑沙的年轻游客,他们费力的爬山山顶,又沿山脊从山顶滑下,玩心十足,嬉闹声也阵阵传来,使人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我们年龄大了,即使在景区沙山的最陡处悬挂有供爬山的绳梯,我们也不敢尝试。 鸣沙山是怎样形成的?为啥会发出锣鼓声?这是鸣沙山自然景观中的一个谜。传说,以前,月牙泉畔每逢庙会,都要唱戏敬神。有一年正月十五闹社火,泉畔社火队云集,锣鼓喧天。不料,惊动了瀚海沙漠中的黄龙太子,愉跑出来看杜火。看到精彩处,激动得大声叫好。霎时飞沙倾泄,一座沙山平地而起,将所有的人全压在黄沙下面。黄龙太子自知罪行深重,回去也无活路,便一头撞死在山上,从此,月牙泉前后都有了沙山。而山底下被压得无数冤魂,便经常敲锣打鼓,诉说他们的不幸遭遇,才有了现在的锣鼓声。 <p> 这次西域的旅行让我们最难忘的就是在鸣沙山骑骆驼了。</p> <p> 我们是第一次骑骆驼(100元/人)。温顺的骆驼按它主人的指令卧倒、我们骑乘、起立,然后它慢条斯理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将我们送上左侧的沙山。骑在骆驼上的感觉就像乘座在一只小船上,即有了泛舟沙海,就随波逐流吧。听着驼铃声,欣赏着大漠风光,享受着漫步沙海的怡然,也是很惬意的。想当年的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恐怕就没有我们这种心情吧?通过这次的亲身体验,也才知道到为什么要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了。</p> 我们骑骆驼从沙山上下来,迫不及待的直奔月牙泉。很远就看到竖立在沙漠中的这块“第一泉”市碑。<div>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虽经常遇狂风而泉水却不被流沙所淹没,地处沙山环抱中的泉水却不干枯。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所以称之为“第一泉”。</div> 这就是鸣沙山下的月牙泉。我们春节期间来此,天气很冷,泉水冻住了,看不见网上介绍的垂柳飘扬,芦苇摇曳,野鸟飞翔的景观,但见到在这沙漠里突然出现的这泓清泉,外形还是那么美,还是让人惊喜的。可以想象,在哪春暖花开的季节,这泉水周边一定是生机勃勃,资料介绍的美景一定是有的。而现在这漫无边际的黄沙中有了这泉水的点缀,一切也都显得有了生命。 鸣沙山.月牙泉是整个敦煌最神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景区。确实名不虚传,难怪许多国内外的画报都有它的身影,众多资料都对他赞美有加。在这飞沙走石的戈壁中还有这么一对相偎相依的自然景观还是让人难于忘怀的。 我们是从景区栈道上斜插到月牙湖畔的。也就是说没有按照路标的指引顺时针观景,而是踩着黄沙迫不急待的,直奔月牙湖的弧顶处的,沿这镌刻有驼队的护栏外反复的观赏、拍照,摄像,唯恐遗忘了什么,流连忘返。 <div> 在这月牙湖的对面高处还有一处古建筑群,最高的建筑是一个六、七层的塔,我们沿湖逆时针进入这院内,看到这些古建筑都是雕梁画柱,美轮美奂,应该就是资料里介绍的娘娘殿、玉泉阁、雷音寺了。我们的知识有限,也不知道这些殿堂里供奉的都是哪路神圣,只是登上了这最高的玉泉阁眺望,开阔的视野又一次将精致、美丽的月牙泉收入到我们的眼帘中。<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张照片上的古建筑就是玉泉阁</div></div> 这个雕塑是月牙泉古建筑群中娘娘殿前慈眉善目的娘娘。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知道她是送子娘娘还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娘娘,唯有祈求她保佑国泰民安,我们全家平安健康了。<div> 因我们就要离开敦煌, 在所住的宾馆门前,同肖勇夫妇交换了各自为对方所拍的或所需的照片,互留了联系方式。 至此,两家在敦煌的结伴旅游结束,也使我们有幸的在敦煌度过了有互助的,愉快的三天。</div><div> 别了,古老的、美丽的、向往已久的、魂牵梦绕的敦煌。这个在我们的印象里神秘莫测的西域小镇,这个有历代能工巧匠心血创造的艺术珍品囤积的地方,一直是我们“梦里见过几多回,醒来却是南柯梦”中的牵挂之处。现在,这个梦终于醒了。</div> <div> 第四天,2月7日,初八。早8时,我们退了如家宾馆,步行到丝路宾馆门前乘中巴(票价每人3元)到敦煌火车站,将乘坐9.32分的K592次列车到下一个目的地-嘉峪关。</div><div> 我们到嘉峪关购买的车票是:4号车的卧铺和12号车的硬座。4号车虽然从敦煌开出就没有其他旅客,但因列车查的很严,我们两人途中一直没能汇合。因第一次到嘉峪关,下车后两眼一抹黑,我们只能就近先找旅店休息,也在车站附近吃了晚餐,住进了条件很差的车站招待所。说是休息,实际是躺在床上,用手机调查嘉峪关的景点,住宿、交通等情况,为明天的旅行做好准备。</div><div> 经查,嘉峪关的主要景点除祁连山腹地的“七一冰川”距市区约120公里外,其余都在嘉峪关文物景区内。包括市内公交可达的城楼,关城,游击将军府和不通公交的,散落在近郊的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新城魏晋壁画墓等。因在嘉峪关要观览的景点都较近,临时调整计划,舍弃了“七一冰川”,增添了到距嘉峪关只有22公里的酒泉市,要看看当年霍去病倾酒于泉中犒赏三军的西汉胜迹-酒泉。 </div> 第五天,2月8日,初九。根据昨天调整的计划,按先远后近的攻略,早晨起来,先退了车站招待所,乘1路公交到市中心的雄关附近,住进了比较干净的“天辰商务宾馆”(标间80元/间),这里交通很便利,有利于我们在嘉峪关旅游期间的吃、住、行。稍事休息,精简随身所需,就在宾馆门口乘坐城际公交(每人3元)前往酒泉。<div> 酒泉市,是甘肃省地级市,地处甘肃省西北河西走廊西端。古称肃州,是历代边防重镇,是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枢纽;也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重要通衢和商埠。现在,因我国建设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在这座城市的辖区内,使得酒泉更为世人所熟知。<div> 相传,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远征得胜归来,驻军在这里,汉武帝遣使携酒犒赏。酒少兵多,霍即下令倾酒于此泉,与士卒开怀共饮,“酒泉”由此得名。</div></div> 9.40分到达酒泉,乘出租(7元)去观览霍去病撒御酒于泉中的“酒泉”遗址。现在这里已建成了一个遗址公园,称之为“西汉胜迹”公园。园中湖水已结冰,湖中丛丛枯萎的芦苇摇曳,显得很冷清。只有遗迹泉水潺潺,与泉水相邻的群雕展现出生机和昔日的辉煌。<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图就是当年霍去病犒赏三军的“酒泉”遗迹所在处</div> 泉眼的不远处,是霍去病西征匈奴的一组雕塑,雕塑的旁边有两颗百余年树龄的左公柳,穿过柳荫,眼前一大片开阔的水面,便是左宗棠的湘军曾经疏浚修治过的泉湖。 “西汉胜迹”又名酒泉公园,位于鼓楼东1.9公里处,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代园林,园内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点。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我们按景区中的交通标志绕泉湖一周。虽各景点都到了,但毕竟是在冬季,又在春节期间,游客稀少,服务网点关门,湖水结冰,杨柳萧条,偶尔会有野鸟从枯黄的芦苇中飞出,一切显得很安静,萧杀。哪有花月双清、芦伴晚舟的情趣,不过我们也算是到此一游了。<div> 而后,我们乘坐9路公交车又到酒泉的市中心-钟鼓楼转了转,这里的钟鼓楼同西安的很相似,也分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这时,已到午饭时间,我们在附近找到了一家宝鸡人开的饭馆,吃了“西安羊肉泡”、“岐山哨子面”、“肉夹馍”,味道还比较正宗,能在这吃到家乡小吃也就不虚到酒泉一行了。</div> 饭后我们仍乘坐城际公交返回了嘉峪关,回到宾馆还不到下午2点。<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汉酒泉胜迹公园<br></div> 稍作休整,包车(往返70元)前往距嘉峪关市东18公里的“魏晋壁画墓”景点(半价门票16元/人)。整个景区只有我们两个游客,景区管理人员为我们开了专场,参观了展馆,专车送到墓区,沿45度墓道进入了地下画廊。这是一个三进室的墓穴,墓穴的四壁都是用砖砌筑,砖上采用矿物颜料画的人物、马匹、飞鸟、花卉等,这些砖上壁画风格独特,画技巧妙,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后二间内停放的棺塚内壁六面也都有绘画,色彩斑斓,内容取材于当时的生活;在这地下,我们见到这保存了近1500年,仍旧色彩鲜艳的壁画,让人叹服。据管理人员讲述,在这里分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的墓群,目前,才开挖了18座墓穴,开放的只有6号墓。若全部开挖,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画廊。 参观期间,景区管理人员全程陪同,墓穴内不允许摄像、拍照。参观完“魏晋壁画墓”返回市区还不到18时,在市区转了转,吃过了晚饭,就结束了在嘉峪关的第一天旅游。 第六天,2月9日,初十。今天是在嘉峪关游览的第二天,今天也将乘晚上20.58分的火车离开嘉峪关前往兰州。我们今天安排的的计划是游览嘉峪关城墙景区、悬臂长城和长城第一墩三个景点,这都是在嘉峪关旅游时必看的景点。<div> 早9时,退了住房,将行李暂存前台,乘4路公交车到“嘉峪关城墙文物景区”下车。很幸运,我们计划参观的三个景点在春节期间实行通票,每人21元(旅游旺季126元/人),我们先包车(往返100元)去了“悬臂长城”和“长城第一墩”,中午12.30分左右返回城墙景区。因景区农家乐春节期间都不营业,不得已,又乘4路公交返回市区吃了午饭。于下午两点才进入长城文物景区参观。</div> <div> 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城墙都筑于很陡的山脊上,在山下仰视长城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取名为“悬臂长城”。悬壁长城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1987年又进行了修缮,现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div> “悬臂长城”景区的长城有两段,一段就在景区入口的左侧,进入景区就可攀登,也是资料主要介绍的悬挂于悬崖绝壁之上的,古代城墙和烽火城楼都有的悬壁长城。它建在大于45度的山脊上,长城逶迤延绵,很有气势,望而生畏。我们还真行,首先一口气爬上了这段长城最高的烽火台,先有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自豪。 另一段就是反映丝绸之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石关峡悬壁长城,又称断臂长城。这段长城更陡,需要攀爬一段羊肠小路才能到长城的断臂处。 还是有一种征服的快感 ,不是吗? 悬壁长城是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延伸。在景区入口处还有水门、古代兵器展览、服务中心、广场、停车场等。<div> 我们到时没有游客,上几张照片就可以看到长城都是黄土夯城,满目土黄色,长城的最高烽火台,几乎看不见绿色的植被,给人一种骨感苍凉的感觉。景区入口处就是当年的军事设施水门,进入景区极目远观,正前方是一处院落,有塔,有房舍,似一个寺庙;远观右手侧就是石门峡悬壁长城,山下有群雕;</div><div> 这些照片就是我们在攀爬悬壁长城时拍的。当时风很大,也很冷,我们上下用了一个多小时,有点累。登上最高处的烽火台后四周看,这段长城将连绵逶迤的群山和一望无际的戈壁分开,似乎再告诉我们“什么都不要怕,有我在,谁敢欺负你”,确实是一道很有母爱的霸气风景!</div> 石关峡又名水关峡,它的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古道”雕塑群就在这长城脚下。下照片就是断臂长城。从图片中可看到若想到达这段长城烽火台,就需要从山脚下沿小路到长城最近断臂处才可以。景区没有游客,我们有点胆怯,望而生畏,只有舍弃了。 断臂长城山脚下的雕刻群主要展示的是在嘉峪关地区有过历史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的雕塑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组成的塑像群,借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div> 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策马杨威的霍去病英姿,张骞出使西域和反映当时丝绸之路的驼队雕塑。</div> 悬臂长城水门实际是一个提升溪水的水利设施-水闸。由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此水闸上增添了炮台,成了一个综合利用的特例而被记入游览景点目录。也是悬壁长城景区中的古代兵器展出的一部分。 <div>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墩,是嘉峪关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距嘉峪关关城7.5公里,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div> “长城第一墩”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为它位于中国万里长城最西端。如果说山海关老龙头是长城巨龙的头,嘉峪关的长城第一墩就是这条巨龙的尾。墩台遗迹建在讨赖河大峡谷的北岸上,它的西面是浩瀚的戈壁,北面与雄伟的嘉峪雄关相连,南面为逶迤起伏的祁连雪山被讨赖河阻断。 <div> 这是进入长城第一墩景区的入口。</div> 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座丰碑崛起的地方。这座残墩台高约10米,其底部呈不规则正方形,底宽14米,内部仍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土层厚10~20厘米。“长城第一墩”碑文由已故的西路军将领魏传统题写,字迹飘逸洒脱,清秀隽永。<div> 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极目南眺,山峰终年洁白,衬映着蓝色天空,更觉清新如画。正所谓“余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舞飘”。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综合服务区、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内容。</div> 现在讨赖河峡谷谷底建成了一个影视基地,有兵营、驿站、栅栏、箭靶……等。河的南岸建的是一处驿站,也叫讨来客栈。是冷兵器时代传递消息、过往官员休息,住宿及粮草储备的地方。这里有古驿站所需的设施,只不过都比较简陋。影视基地与驿站之间的交通是由一条吊桥沟通。当你跨上这吊桥,从很宽的、已结冰的讨赖河上通过时可以想象的到,在其他季节,在这么高的吊桥上晃晃悠悠的行走,看桥下奔腾的、湍急的、清澈的讨赖河时一定会眼晕,能否到达彼岸都是问题。 嘉峪关城墙景区就在市区内。应该是整个嘉峪关长城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一部分。他东连酒泉、西接玉门、北靠黑山、南临祁连山的咽喉要地,非常宏伟。景区的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之遥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嘉峪关关城城墙建于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关城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是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为第一墩所在地,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div> 雄关万丈,烽火狼烟,沿着丝绸古道往西,祁连山脚下,一座雄关凸显在茫茫戈壁中,它彰显的是大汉民族屹立在西域的雄姿。站在这壮丽的城楼上,夕阳西下,我们仿佛已融入到那个年代,眼前浮现出的是将士戍边的情形,耳边也响起悠扬的驼铃声, 我们在书本和电视剧中对嘉峪关的印象得到了证实。 </div> 我们在城墙景区拍了照,摄了像,参观了长城博物馆,于17.30分左右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景区。回到了宾馆,取了寄存的行李,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吃了晚餐(白皮面、青椒肉丝、木耳回锅肉,共42元),乘坐当晚20.58分的K9662次列车离开了嘉峪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长城博物馆大厅</h3> 第七天,2月10日,初十一。我们到了旅游的最后一站-兰州。 按计划,我们要在兰州滞留15个小时。<div> 昨天,K9662次列车在嘉峪关站早到了35分钟,甚是罕见。兰州这个城市,地处黄河上游,南北群山环抱,黄河为东西向,穿城而过,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早8时左右,我们在车站附近找了一个临时休息处,精简了行李,吃了每份10元的“台湾永和油条豆浆”,乘公交开始了在兰州游览。在兰州,我们观赏了白塔山、五泉山景色,瞻仰了有名的黄河第一桥和黄河母亲雕塑。午餐,按当地人的指点,品尝了兰州正宗的牛肉拉面,感觉确实不错,味美面香,名不虚传。</div> 中山桥,即黄河第一桥。是白塔山下一座跨黄河公路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在黄河上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称之为黄河第一桥的铁桥已不再是沟通兰州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这是因为它不仅有100多年的功绩,更因为它展示的是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 白塔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北,黄河第一桥的北端,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整个公园雕梁画柱、飞檐走廊、亭台楼阁、色彩绚丽。我们拾阶而上,登上了白塔寺所在得山巅。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和黄河,白塔山与黄河上的中山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奔腾的黄河从山脚下穿越城而过,使兰州市充满了活力;当然,这又象征着兰州人民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需要说的是在兰州我们所见的黄河水面宽阔,河水清澈,而与壶口、潼关的似黄泥的黄河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黄河母亲石质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她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雕塑由"母亲"和"男婴"组成,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五泉公园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而得名。相传是霍去病征西,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著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这虽属神话,但五泉山的“五泉”却实实在在存在。我们到时,公园内还留有大雪的痕迹,我们只找到了甘露、掬月两泉,因路很滑,也很累,没有登顶,就匆匆下了山了。<br> 在兰州一日游的景点都没有门票。于18时左右返回宾馆,吃了晚餐,稍作休息,于20.40进入车站软卧候车室。将乘坐当日21.40分的从兰州始发的K120次列车返回西安。 第八天,初十二,即2月11日。早7时列车正点到达西安车站,结束了我们的这次旅行。这次旅行总的感觉是:玩的愉快,吃的可口,行的顺利,计划圆满完成。<br><div> 通过这次旅游,使我们对丝绸之路中的河西走廊有了感性的认识。途中,看到了广阔无垠的戈壁滩,冬季枯萎的骆驼草在寒风中抖动,似乎就代表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抗拒酷暑和严寒的艰辛;看到了在阳光的照射下,鸣沙山上的黄沙被风搅起,晶莹闪亮,五彩缤纷,在空中飞舞;感受到了温差很大的塞外气候和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见证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的苍凉,完成了目睹国家宝窟艺术珍品的愿望;体验了在戈壁、沙漠中的艰辛跋涉,也体会到了西域沉重的文化沧桑和在哪个年代所建的嘉峪关、阳关、玉门关、长城的不易;更主要的是拉近了对当年的丝绸之路和边塞烽火的感情距离,达到了旅行目的。</div><div> 旅游中,了解到西方列强对中华文明的掠夺,为捍卫民族尊严,边塞各民族所做的努力;在面对1900多年前的历史遗迹时,我们更清楚的意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用我们的先辈们的血汗筑起的。我们赞美中国文化底蕴的浑厚,也理解了古诗词中对西部要塞、烽火、铁骑的描写;为抵御外辱和维护和平的那些民族英雄们的可歌可泣事迹,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对他们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肃然起敬,就想借此美篇发扬光大,为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