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古诗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缅怀祖先,一起了解传统习俗。</p> <p><br></p><p> 清明节在公历4月5日前后,又称为踏青节、三月节、行清节、祭祖节等,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p><p>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由于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都可以在二十四节气中体现,因此劳动人民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上升,雨量渐多,非常适合春耕春种,民间也有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可见这个节气对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作为节日,清明与纯粹的节气有很大的不同,它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纪念意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吧!</p> <p> 清明节的节俗主要有祭祖扫墓和踏青郊游,从一些古诗词中就可看出,这两大习俗从古代传承至今。</p> <p>1.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p><p><br></p><p>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人们以此来慎终追远,寄托哀思。扫墓原是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的内容,相传介子推死于清明前一天,为了悼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禁火吃寒食,后来演变为寒食节。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后来,因为寒食与清明日子接近,所以两者便融为了一体。于是就形成了清明之日禁火扫墓,只吃凉食的习俗,并且传承至今。如今,很多人会在清明节前后前往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致敬英雄。</p> <p>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p><p><br></p><p> 清明节除了禁火、扫墓,还有插柳、踏青、放风筝、荡秋千、赏花、咏诗等活动。踏青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清明节前后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大自然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踏青能让人们放松心情,心态更加阳光。此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期待通过放风筝将烦恼和不好的事情送往别处,给自己带来幸运。</p> <p> 清明节既饱含祭祀扫墓的悲酸之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同时它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人们通过扫墓祭祀可以满足追思先人的情感需要,完善亲情关系;人们通过缅怀祖先可以追根溯源,吸取历史教训,从而更好地教育子女。清明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弘扬孝道亲情,更在于增强家族成员乃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