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清》

李木子

<p>  4月2日,星期四,摄氏10度,阴。</p><p><br></p><p> 昨夜的春雷春雨把祖屋后花园的桃花洒落一地,斑鸠在竹林“咕咕,咕咕”,不知谁家的公鸡引颈“喔喔———喔”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高昂,两只“呷呷”的喜鹊与几只麻雀在杨树枝桠上跳来跳去。薄薄的春雾在屋后的山上飘移并慢慢洇开,木屋旁的竹丛、桂花树时隐时现,一缕炊烟从浓到淡似蛇样随微风变形融入薄雾。阳光未能穿透这雾帘带来温暖,但仍有明晃的感觉。</p><p><br></p><p> 好一幅灵动的温润的山村水墨。</p><p><br></p><p> 中饭后我和兄长肩挎背篓带上镰刀,在离祖屋百来步的杂货店买了香、纸、蜡烛及清明祭祖专用的祭品———“清明飘飘”去给2016年8月1日过世的父亲挂青。两人边走边聊日常琐事,尽管阅历不同,三观不同但不影响倾心交流,因为身体里的血脉相同,基因相同,面相相同。</p><p><br></p><p> 路旁田地里的油菜花已凋残只剩星星点点,绿色的还未丰盈的豆荚挂在油菜梗上。过往的泛黄,今日的明媚共生于一株漫溢着清香肆意铺展在田野上。稍远处的油桐树白色的花爆了满树。</p><p><br></p><p> 这个季节春意盎然,处处爆燃着生命的灵性与鲜活,行走在田埂、山坡小路上的挂清行人没有悲悽之神,没有“欲断魂”。“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嘣,嘣”冲天雷的响声炸响了山弯田野,有响声之处必有一座坟茔,坟茔里的白骨必是燃放烟花爆竹的先祖前人。一种情愫一份追思都在这缕缕香烛青烟和声声炮竹声中。</p><p><br></p><p> 尽管弟兄们经常来父亲的坟茔祭拜、清除杂草,由于土质肥沃蒿草依然疯长。我与兄长点燃了香烛,燃烧了纸钱摆上父亲生前喜爱吃的花生、苹果、糯米粑粑。“耀钧,忘了带酒和酒杯”“丫不喝酒,就免了。”,兄弟俩虽没有眼泪没有悲恸,但内心充盈着崇敬。</p><p><br></p><p> 兄长继续往燃烧的纸钱上添加纸钱,“丫,您辛苦了一辈子,吝啬了一辈子,现在条件好了,您自己用钱大方些。”,纸灰随风飞扬,也许是父亲魂魄的萦绕。我手持镰刀切割坟茔上的蒿草并拢成一堆点火焚烧,兄长往坟头培土并插上纸幡“清明飘飘”。</p><p><br></p><p> 坟头培土与插“清明飘飘”是坟主的后人对逝者的敬畏,飘然的纸幡是对逝者发出的信号,于是“哗哗”作响的纸幡瞬间被赋予了仙界与人间心灵融通的使命。</p><p><br></p><p> 待杂草燃尽,兄长点燃了两挂鞭炮,挂青就算完成。我们俩坐在坟前回憶起给予了我们血肉的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几岁失去母亲,11岁成了孤儿,所经历的苦难只有他自己知道,临终前一个月念叨的是孤儿时谁骂了他、打了他,可见生活的凄凉刻骨铭心,几十年的日子也未能抹平他幼时的伤痛。这不能说是心胸狭隘,不能认为是仇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日,癌魔对他身体的吞噬,对他意志的践踏,他都默默承受,没有大声的呻吟,这是他坚毅的意志,是他不让我们惶恐,不让我们悲伤!这就是父亲平凡中的伟大、圣洁。</p><p><br></p><p> 清明,是追思、是祭奠、是溯源、是展望,更是血脉传承的感恩!</p><p><br></p><p> 挂清:扫墓;踏青。 </p><p> 清明飘飘:白纸裁成长条,边沿用弧形钢刃凿成铜钱轮廓。</p><p><br></p><p> 2020年4月2日</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曾经辉煌过的油菜花。</p>

清明

父亲

坟茔

兄长

飘飘

纸钱

祖屋

挂清

挂青

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