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

快乐小生(谭文艺)

<p> 一字之"师"</p><p> 一九九五年,我刚从师范毕业,当时的自己用"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被分到了一个离家较远,偏僻落后的农村小学。 岁月如歌,虽然时隔二十多年,而我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情景,却宛如昨日,真实清晰地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p><p> 那是新学期开学初。学校准备让我上一节示范课,我准备的课文是《圆明园的毁 灭》。当时我兴奋异常,有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感觉,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倾尽所学, 出色完成任务来证明自己!查阅资料,课堂导语,问题设计,结语归纳每一个环节我都反复琢磨。唯恐有丝毫闪失。</p><p> 上场的时刻在紧张、忐忑、焦灼的等待中终于到来了!</p><p> 那是一个莺歌燕舞,杨柳依依的春日。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如约而至。导入,范读课文,提问……一切都如我的预设, 在有条不素地进行着。在安排学生讨论的时候,我在教室的过道来回走动,观察着孩子们 的表现。突然,有一个小女孩轻轻拉了一下我的衣服。我弯下腰,轻声问:“你有 什么问题吗,尽管问老师”。小女孩低声说,老师,有个字你写错了。啊,我往黑板上一 看,没有呀。小女孩说:“老师,那个侵略的"略“字右边是个"各"”。哎哟,可不是嘛。由于一时紧张,自己把略字右边的“各”下面的口写成"田"了。我偷偷地看了一下听课的老师, 好像有两个老师指着黑板在窃窃私语……</p><p> 我赶紧走上讲台,示意大家安静,我微笑着说:"今天老师有点紧张,一不小心把侵略的略写错了,我也像今天课文中的两个强盗一 样,成了文字的“侵略者”。孩子们都笑了。听课的老师们也笑了。我继续说:侵略的略本意就是霸占别人的"田”,而我今天也贪心不足,多霸占了别人的一块"田",大家说,我是不 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侵略者?孩子们又笑了。我知道,孩子们的笑肯定是善意的。</p><p> 下面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说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个日本记者听说军阀张 作霖的画画得很好,想请大帅画一副画。张作霖对日本人一直都很反感。但是碍于情面,不好拒绝,只好在一次晚宴之后当着中日友人的面挥毫泼墨。画毕,大笔一挥题上落款:张作霖手墨。但是漏写了土字底,成了"张作霖手黑"了。旁边的卫士看出来了,小声说:大帅,错了。张作霖一看,可不是嘛,自己真的写错了。于是,急中生智,他将错就错,义正辞严地说:“你们日本人想霸占我们的东三省,霸占我们中国的土地,休想! 我就是寸土不让!"。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听课老师也带头鼓起掌来…… 课下,我找到小女孩,知道了她叫瑞莹。我拉着她的小手,对瑞莹说:“老师真的再次谢谢你课堂上给老师的提醒,你就是老师的一字之师呀!”瑞莹的小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跑开了。</p><p>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阿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于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 力。我觉得,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应来自于老师的良好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p><p>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但我相信,一字之师对我的影响,是这一辈子也 跑不丢的记忆。它就像生命力顽强的小草,葱茏着我美好的回忆。</p>

老师

一字之师

张作霖

霸占

小女孩

听课

课文

课堂

瑞莹

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