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小蕙

<p>&nbsp;&nbsp;&nbsp;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p><p>&nbsp;&nbsp;&nbsp;&nbsp;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p><p>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p> <p>&nbsp;&nbsp;&nbsp;&nbsp;&nbsp;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它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该节日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一般是在春分后第15日,即每年公历4月5号前后。在我国的典故中,清明节来历众多。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肉,为他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树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节后一天为清明节。</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亡。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纷纷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为端午节。</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七夕节(别称: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道德腊)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7月7日。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七夕节民间有拜月祈福、拜织女、吃巧果、乞求姻缘等习俗。</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礼物。</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相传后羿射下了天上多余的九个太阳后,很多人前来拜师学艺。这天,后羿将求得的不死神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这事恰好被蓬蒙看到了。当后羿外出狩猎时,蓬蒙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时刻,嫦娥吞下了药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冬至(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间。 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