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近期我们邀请所有二年级同学们共同走进《神笔马良》整本书阅读,这本经典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早年作为课文存在于小学语文教材中。</p><p> 现在,它又一次回归语文教材,出现在统编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作为必读书目之一。</p><p><br></p><p><br></p><p><br></p><p><br></p> <p> 经典整本书要怎么读呢?</p><p><br></p><p> 在阅读经典书籍时,内部完成充分循环阅读经典,首先要正襟危坐地慢读、精读。这些经典的深度或高度体现在它有自洽的学理体系,哪怕看起来只是随意的对话或编排。只有读出这种自洽的学理体系,才意味着读懂了一部经典。</p><p> </p><p> 阅读经典,不只需要相关的知识(比如语言知识、历史知识等),更重要的是理解经典文本所讨论的所有问题及其回答。</p><p> 简单说,需要达到对文本的整体把握。</p><p> 这就要求在语句与段落、段落与章节、章节与整个文本之间不断进行反复对照、求解、互证,即“解释学”所说的在部分与整体之间进行充分循环。</p><p><br></p><p> 从容慢读,是进入文化经典唯一可靠的方式。</p><p> </p> <p>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图像化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显性直观地呈现隐性的阅读过程。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利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你瞧,几只笔,一张纸,寥寥数笔,男主马良缓缓走来,向我们诉说他的故事。</p> <p> 二年级二班的同学们通过阅读积累好词,好句,写出阅读后感悟的形式,朗读了《神笔马良》整本书,效果显效,孩子们从中学会了分辨善恶,积累的词句对今后的写作也能有很大的帮助。</p> <p> 神笔马良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马良对于笔的渴望,对绘画的热爱,对梦想的不懈追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马良的坚持和努力,让恶势力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从此,马良和神笔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p><p> 二年级三班同学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用制作读书小报,有感情朗读,在线答题的方式进行阅读。将“马良”精神融汇于笔尖,心头。</p> <p>在线答题,能够让同学们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整合,检测阅读效果。</p> <p>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制作。情意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难怪滕野先生授课时的抑扬顿挫让鲁迅十分赞赏;蔡芸芝老师用唱歌的音调教小学生读诗,使魏巍一生难忘。</p><p><br></p><p> 所以,我们阅读时既要学会默读,更要学会朗读。</p><p><br></p><p><br></p> <p>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会出发。”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大量的无效之举无用之功充斥课堂,看似花团锦簇,实则空无一物。教师应向内看,找回我们阅读的初心,阅读促进人的文化成长与精神发育。阅读,整本书阅读,深耕式阅读,整本书经典书深耕式阅读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二年级四班师生共同走进《神笔马良》,所有的小朋友赶紧看过来,读它!读它!</p><p> 张老师在线进行阅读指导!</p> <p>思维导图整理阅读</p> <p>阅读题训练</p> <p>诗歌创作</p> <p> 神话故事浅显易懂能够吸引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4月2日,二年级五班的同学跟随着清华附小何秀华老师进行了阅读分享课,这是一堂收到洪汛涛之子洪画千教授点赞的一堂课,我们跟随着着何秀华老师看原版插图,链接时间轴,浸润在美好的课堂之中。课后,同学们跟随丁老师一起畅想“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的诗歌畅想。更多的同学则是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阅读感受。</p><p><br></p> <p> 这本共读书虽然读完了,但是“开卷有益”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p> <p> 二年级六班马老师带领同学们思维导图整理马良人物形象,积累好词好句,用马良的神笔画你最想画的东西,并写明原因。</p><p>阅读题闯关。</p> <p> 二年级7班贺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神笔马良》整本书阅读时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p><p><br></p><p>聊聊《神笔马良》</p><p><br></p><p> 进入童话,和故事化在一起,和孩子聊“童话”。大多数时候,听童话和读童话是不需要多少“分析”的、读童话、听童话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或者是很自然的亲子交流。晚饭后听爷谷奶奶说内、听过就听过了;睡觉前自己捧着书看,看过就看过了。尽管没有“聊”,但公主、王子、大灰狼和狐狸、巫婆和魔王....都记在心里了。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应该成为屋檐下能讲故事的爸爸妈妈,每一个老师都应努力成为《特别的女姓萨哈拉》中那个故事多得能撑死一头猪的老师。</p><p> 但是,童话一旦进入课堂,进人读书会体系来,我们还是应该做出“教学”上的努力。童话究竟该怎么聊?课前导读很关键。由于受疫情影响,我只好通过录制视频进行。</p> <p>写写神笔</p> <p>学学马良</p><p> 用表现的方式全面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为什么喜欢画画呢?《童书中的神奇魔力》一书记录了一个孩子维尼的心声:“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你可以编出任何东西、画出很特别的东西,让你的心灵遨游到任何你可以去的地方,然后再把它画下来。你可以发明很多人或冒险,你可以把任何的东西放进去,你把它以把任何想要的东西放进故事情节里。这是你的故事,你可以很自由。你可以编出各种不同的角色、战争、武器、宝物,还有像巫婆和狼人这样的生物。”奇幻故事对于孩子的意义就在这里,它能带领孩子远离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给予他们探索和创造的自由,并用表现的方式来全面释放他们的想象力。孩子需要幻想,这是我多年来所观察到的。如果我们忽略了孩子的这个需求,就等于关闭了进人孩子世界的大门,我们将无法了解孩子世界里的秘密。</p><p><br></p> <p>讲讲故事</p><p>整本书阅读,低段的重心放在“讲述”。</p><p> </p><p>童话是要用来讲的, 尤其是那些古典童话、民间童话,它们很多脱胎于神话,接近口头文学,让孩子讲述意义非凡。现在,我们的孩子很少讲故事了,教材中故事本来就很少,偶尔出现了,我们也总是引导孩子拿腔拿调地读、记,就是不讲,就是不说。讲故事的时候, 需要注人情感,需要有随性的发挥,需要自然。所以,让孩子讲述,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多时候,讲故事,哪怕只讲,也是可以悄然体验到很多东西的--童话中那种原始的智慧、朴素的情感、瑰丽的想象。</p><p>不“分析”,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七、八岁的儿童无法从题材、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结构等局部去分析一个童话,他们把握故事,依靠的是直觉。</p><p>听,他们的故事讲起来了</p> <p> 此次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方面都有所提升。</p><p> 就二年级学生而言,只要在这个方面坚持不懈,努力耕耘,相信定能取得丰硕的语文学习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