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且思且成长 ,让我们“疫”不容辞——信丰县第九小学“全国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公开课”活动

知我几分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庚子新春,由于新冠肺炎的被动充值,这个寒假显得格外的漫长。一场分工不同的全民战役打响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疫情的亲历者,必定也是打赢这场疫情的参与者!无数抗疫“天使”在一线用生命筑起防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在后方能做到的就是发挥教育的力量,全力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将“停课不停学”落实到底。根据教育部最新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结合教体局教研室的相关要求,信丰县第九小学在教务处的精心筹划下,组织全体数学老师收看了于3月23日-27日为期5天由小盒科技联合钉钉共同发起的全国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公开课。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数室专家、全国各省教研专家、一线名师为大家进行网络公益直播教学研讨,真可谓大咖云集、机会极其难得啊!我们的老师们在得到讯息及相关预告片之后更是翘首以盼、满怀期待!</b></p> <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  本次活动期间我校分上半场学习和下半场研讨进行,上半场由老师们每天准点守候在直播间进行5天的全身心学习、听课、做笔记。待全部课程结束后,老师们先进行一个自我消化、自我整理,然后带着自己的收获和心得走进下半场,各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牵头组织了以本次线上教研直播为内容,着重围绕本年级教学主题为方向的校内教研交流,我们的组长们一呼“百”应,大家争相发言、各抒己见,晒笔记、谈心得、话体会、释疑惑......</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3月23日,《化错养正,立德树人》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老师的讲座。华老师的化错有三重境界:一、错是错,温暖地容。老师要包容欣赏学生的错,让学生悦纳自己和同学的差错。不要刻意的挖陷阱诱导学生犯错,而是要顺其自然的暴露差错。二、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首先要探明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明白人明白的算理是一样的,不明白人却各有各的困惑。其次,让正确从差错中成长,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三、错还是错,自豪地“荣”,荣是结果,是目标。最后,让化错,挠在学生痒处;通在学生痛处;亮在学生黯处。错若化开,成长自来。人生自古谁无错,放弃错误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学生如果是跟着老师设计好的路线走,没有犯错就没有成长。因为有些错,孩子总是要犯的,犯的越早,损失越小。只有让他经历了化错的过程,才能有真正的学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3月24日,《春林初盛,由浅渐深》这是卢声怡老师讲座的题目,看题目那么有诗意,你认真去听所讲内容,你会感觉内容更有深意。听了老师的直播课,发现在写教学计划时我们平时认为不足重的教材分析原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连贯的研究好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使我认识到在教学前真的需要认真的分析教材,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新知识的学习,就像老师讲的一样:教材分析是教研活动中难做的事,但又是期初必做的事。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利用教材提高课堂效率。听完老师的课,更加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一个字一句话能带来的差距,比如我们不久前讲到的轴对称图形,我们年级老师和有些家长都有一个疑惑,哪些数字是轴对称图形,听了老师的讲解,更加清晰了,原来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而不是抽出一个数字凭空想象。今后咱们无论是在教学生方面还是与老师沟通交流方面,我们都要多采用实例去说服教育,多换位去思考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做到不急不躁,耐心解决。</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3月25日,全国小学数学教研,由北京市西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克臣演讲的《引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刘克臣教研员主要围绕理性面对数学教育、数学枯燥的印象、认知决定行为、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4个话题展开。通过观看,我们对小学数学以及数学之美有了新的认识。数学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且“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因此,我们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地设计教学,充分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然后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逐步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所以,数学教师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肯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3月26日,杭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平国强老师的《把握好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网络公开课,感触颇深。平老师结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和我们分享了主题观点。他从教材的特点、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与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出发,既有横向的归纳分析又有纵向的对比总结,真可谓一场夯实的听觉享受。回想我们自己平时的从教过程,可曾在备课上课时认真钻研过教材?可曾有深入思考过所授内容具有怎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可曾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务必努力做好的方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3月27日,教育名家徐长青教授的《厘清概念以走向高阶思维,把握本质以引发深度学习——小学数学五年级学习的基本策略与靶向》网络直播讲座,徐教授首先对五年级下册前三个单元进行了教材分析和解读,他谈到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厘清概念,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健全的知识构建。徐教授主张的简约教学,我们总是说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果我们的数学教育走向简单,不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这不正是一种质朴、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徐长青老师所提出的简约教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一理论的追溯,恰恰体现了简约教学的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实践特征。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全国优秀教师叶鸿琳老师题为《跳出“记忆应用”的误区,把握“知识本质”的联系,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实施为例》的网络研讨直播,他的讲座围绕四个话题展开:话题1可怕的笑话——成人视觉与儿童视觉,话题2记忆的陷阱——低阶思维与深度思维,话题3有趣的实验——知识本质与内在逻辑,话题4真实的问题——教材解读与关键分析,引发了我们对当前教学的许多思考,引领我们在教研的路上继续前行。</b></p> <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  虽然这次活动没有安排六年级的主题探讨课,但我们的老师也是全程积极参与、坚持学习、在备课组教研交流中更是自选主题重点发言,为你们这种好学精神点一个大大的赞👍</b></p> <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  通过这5天时间对网络教研公开课的学习,借力专家引领,名师指导和答疑,在听与说、思与研的过程中,浓浓的研讨氛围氤氲开来,一次次灵感的闪现、经验的互通,浸染着每一位教师蓬勃向上的心。团队的成长是最美丽、最有利的成长。大家互相鼓励,让每一位教师在成长中全力以赴,让努力成长成为基本的职业修养。借助“线上教研”,我们九小数学组的老师们停课不停“研”,“疫”不容辞!不断收获着、成长着......</b></p>

数学

学生

教研

老师

教学

教材

学习

小学

我们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