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图片来源▲美篇截图</p><p>文本原创▲杏坛老三</p><p>首创时间▲1998.02</p><p>网络发布▲2020年清明</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2年前的春天,家母仙逝,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当时,家庭最小的妹妹刚成家不久,七个子女的婚姻问题全部解决,按常理,她老人家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无奈病魔无情,以速度和猛烈对一位古稀老人痛下杀手,加以当时兄弟姊妹家庭条件都十分有限,母亲的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半年左右的时间,她便与我们阴阳两隔,在我们子女看来,除了眼里流了泪水,在我们心里还留下了遗憾,歉疚之情久久挥之不去。母亲去逝,按常理,农村当时流行找阴阳先生做祭文,在参加过几次亲友的悼念仪式后,我觉得一是感到过程套路繁复,祭文本身就是一个提前制定好的模板,只是不同的人到时换了不同的名字,加以过度夸张的似哭非哭言语不清的宣读方式,除了熟人,一般的人很难从祭文中捕捉到对逝者有价值或纪念意义的信息。我们家兄弟姊妹7个,我算是唯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与大家商议一致以后,我们决定在母亲的祭奠方式上做一些改动,祭文改为悼词,由我执笔,在为母亲守灵的时间里,我差不多一宿没睡,在火炉旁回忆母亲生前留给我们难忘的记忆。在追思会上,寒风凛冽的数九寒天,数百位宾客肃然站立,会场异常安静,他们都在以极大的耐心面对寒冷,与我的思路同步缅怀我的母亲,在宣读悼词的过程中我数度哽咽,过后大家觉得这种形式比较好,以至于后来有很多老人去世后都改为了致悼词这种形式。我的悼词手稿被多位亲友借去参考,收回来后几次搬家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我都舍不得丢掉,在我的文稿里一直保存着,今年遭遇冠状病毒之祸宅家日久,想起前几年偶尔做过美篇,但从来没有研究和打理过,趁此机会我开始学习制作美篇,最近有了一些长进,看到有不少美友借助这个平台表达对亲人的情感,今日特地找到网上美篇,开始学习电脑版的美篇制作,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借以缅怀我逝去22年的母亲。由于家庭成员经过多次住址变动,母亲生前留下的影像资料很少,我这里几乎找不到,对母亲的回忆就只有在文字里寻觅了。以下是我写给母亲的悼词全文,现分享如下:</span></p><p><br></p><p><br></p>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br> 今天晚上,我们冒着严寒在此集会,以十分悲痛的心情为一位古稀之年老人送行,共同寄托我们深切的哀思。<br> 家母沈芳宗,中共党员,原牌坊村五组妇女队长、村妇联主任,因病医治无效,于公元1998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日)十六时二十分在家中逝世,享年70岁。<br> 1928年12月25日,家母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新观乡梓潼村沈家湾,时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兵荒马乱之岁月,由于家境贫寒,经过外祖母的严格教养,幼小年纪便担负起维持家庭生活的重任,尤其是在几位舅父年幼时期,全家9口人靠租种马氏薄田维持生计,为了养家糊口,家母作为长女便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力之一,并从事着烧碱、熬硝等众多繁重的体力活路。1945年,时年17岁的家母奉父母之命出嫁到陈家磅与家父结为夫妻,从此便开始了漫长的养儿育女、兴家立业的艰苦创业历程。身居两间破烂不堪的茅草屋,家母与家父夫唱妇随,在离家门口最远、土质最差的田地里闻鸡起舞、日暮而归,用勤劳与汗水谱写着中国农民最为传统的田园交响诗;拉开了辛酸与甜蜜同在、满足与遗憾并存的人生悲喜剧的序幕。土地改革时期,家母以其勤劳与能干,在1953、54两年中有幸成为当时民主乡少有的两名妇女组长之一,所在新民二社为全乡先进典型,并作为先进代表身背不足一岁的长女步行过文林、经歧坪露宿风餐赶到县城参加先代会,在1955年任小社主任一年。家母作为一名传统中国女性,靠着三寸金莲勇敢的步入了女性人身解放的时代潮流,并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斗争风范,实在是难能可贵。在三年困难时期,家母为食堂服务员,为免膝下子女肌寒腹空之苦,更是绞尽脑汁,使他们都平安度过了难关。从1961年起,又担任妇女队长至70年,里里外外,全心操持,带领全家老小避文革之枪林弹雨,饱因田园荒芜之辘轳饥肠。1971年,家母成为中共党员,72年起任大队妇女主任,73年第二次参加县先进表彰大会,受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表彰。83年让贤给年轻同志,改任妇女队长至86年。家母在任期间,除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凭着其聪明与果断、爱心与真诚及时有效的平息了若干起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以致邻里之间的拳脚争斗和恶语相伤事件,为维护邻里友好,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精神文明作出了她的最大努力。她的伶俐的口才和善于应变的处事能力直到晚年仍然使不少乡里乡亲对她赞不绝口。在众多红白喜事场所,总有一位神采奕奕、声调高昂调兵遣将的白发大娘,使主人宽心、客人开心者,那便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母亲。 家母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是普通而又辉煌的一生。说她平凡与普通,是因为她与任何一个传统的中国妇女一样,以家庭为纽带,以田园为舞台,凭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其间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用体力和意志在川北老区这一方土地上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向家人、社会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执著与追求,为丰富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和农民这一称谓的内涵,洒尽了汗水和泪水。她的人身如同一支素描的画笔,田园是她作画的稿纸,绿水青山是她辛勤描绘的色彩与影像。说她伟大与辉煌,是因为她除具备了一般女性所共有的习性外,同时还具备了男性一样的刚毅与坚韧、乐观与坚强。在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到来之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劳力少,收入微薄的大家庭,家母临危不惧、处乱不惊、自己省吃俭用,合理调度家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尽量让我们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即使是一件几兄弟轮流穿用的百衲衣,她也会从实惠的角度去考虑它的冷暖,从朴素的审美角度去安排每一个补丁的位置,巧埋每一个线结。在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走出大山进县城的经历之后,家母不仅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也意识到了农村的贫穷与落后。自那时起,她的心中便超前的产生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为了供养我们读书,她力劝父亲,几乎卖尽了家中可以变卖的资产,树木、楼板、木柴、棺木都曾经是我们上学的学费来源。以至于今天在她的百年之期也没能够享受到一副上等的寿材。作为子女我们都深感内疚,而家母在生前则表现出十分的超脱和无怨无悔,使我们无时无刻不铭记她的无私与崇高、舔犊怜爱之心;也正是她的全力支持与鼓励,我们兄弟姊妹7人均先后告别了文盲,其中受过初等教育的1人,中等教育的5人,高等教育的1人;现在,膝下五男二女或在本乡留守祖业求发展,或四海为家图繁荣,川南攀枝花、川西北绵阳市、川北苍溪县均遍布她的子孙;在她生命弥留之际,众多子女都面临忠孝两难全之遗憾,但家母却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与开明,将生离死别之痛苦强忍在心中,绝不殃及子孙,叫我们怎么不感动和伤心! 家母是一个负责的人。她的一生曾经过夫妻双双家庭变更的经历,与家父一起向三个家庭的长老力尽孝心和义务,向尚未成年的弟妹奉献财物与爱心,尽管人数众多,她都能力排万难,合理运筹巧安排,使他们全都顺利成家立业。面对膝下7个子女,她不仅从生理上竭尽全力保障我们的安全与温饱,而且善于利用有限的财力与物力,力保子女的生活质量,几十年含辛茹苦,几十年风雨兼程,她的心血与汗水终于换来了儿女家庭的幸福与美满,子孙人丁的繁荣与兴旺。 家母是一个务实的人。纵观她的一生,她总是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对父母,她力尽生前之孝,不图死后热闹;对子女,她不是广置田产以图眼前繁荣,而是从长远的战略眼光出发,全力投资教育,授以为人处世之道、兴家立业之计,用无声的行动潜移默化,启示后人,在平凡的农家小院、田园之间丰富着实践与发展的硬道理,无论从质还是量上均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 家母是一个坚强的人。在她是一生中,因幼年丧父。少小时期便肩负生活重任,成家以后又经历多宗长老告老之忧事,她都能够强忍离愁别恨,很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从容自如的应对发生的一切。在子女成年以后,或因婚嫁、或因不测、或因离乡公干,她都默默忍受骨肉分离之苦、远行千里之忧,鼓励大家去认识外面的世界,将遗憾视作满足,以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笑对人生和社会,坚信明天会更美好,表现出超凡的女性人格风范。 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从少小时期担当兴家重任到土地革命时期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舞台,从一生经历诸多磨难到事必躬亲处理众多突发事件,无处不表现出她的卓识和胆量,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敢于冒风险,敢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善意待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家母更是一个开明的人。尽管早年因家庭条件限制未能进过一天学堂,终身留下目不识丁的遗憾。但她能够以一名女性的细腻与灵感,紧跟时代潮流,实现了自身人格的独立,为巾帼一族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在对贫穷与愚昧有过切肤之痛认识之后,她兴时代之兴,急子女所急,将微薄的家资全力投入子女的求学兴家之大业,使后人从其量薇而艰辛的投入中获得了终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家母还是一位人所共知的热心人。她一生乐善好施,热心助人,扶危济困,息事宁人。为众多的老者 履行孝道和义务,为众多的不幸者送去了关心和爱抚,是非场所有他主持公道,邪恶面前有他伸张正义,既能急人之所急,慷慨解囊,又能够体谅他人,勉为其难。将自己毕生的热情奉献给了社会、集体和他人,为后人协调处理人际关系、丰富新时期社会精神文明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家母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艰苦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她像一秉红烛,为家业之兴衰,子孙之兴旺、发展发尽了最后一缕光和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和泪;她是一枚春蚕,为了后人生活的幸福与多姿多彩,吐尽了最后一缕绢丝,一息尚存,操心不已。她的匆匆去世,不仅是使我们失去了生养我们的母亲,而且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严格育人、德高望重的今世师表,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子女生未能尽忠,死未能尽孝的终身难以挽回的遗憾。如果神灵有知,我们愿为她老人家献上最真诚的祝福,愿上天赐予她来世的幸福与平安。 家母离我们而去了,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从她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汲取人格力量和精神食粮,学习她化干戈为玉帛的为人处世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的应变万事之功;学习她不屈不挠的人格个性,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学习她勤俭持家之美德,艰苦奋斗、雷厉风行之作风;为家业之兴衰,社稷之安危,守责尽忠,居安思危,为纯正民风民俗、构建幸福美满的小康社会奋发图强、再立新功。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自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向生育养育我们的母亲作最后告别的时刻,我们在此一同缅怀她的生平业绩,寄托我们共同的哀思。此时此刻,江水为墨,难书其一生勤劳与艰辛,大地为器,难盛其心胸之宽广,九天为尺,难丈其一生养儿育女之大恩,以泪洗面,也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痛苦与深切的哀思。这里,我谨代表其子女七人对在家母生前及病重期间从精神上予以安慰、生活上予以关心、物质上予以帮助、经济上予以支援、以及去逝后表示深切哀悼之情的各位亲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并对家母生前受时代和文化的局限,在协调长幼之间、妯娌之间、乡邻之间和亲友之间一系列关系上所遗留的美中不足和误会一并致以深深的歉意!让她老人家在黄泉路上无牵无挂,求得灵魂的安宁与超脱,来世做一个至善至美的人。<div> 家母离我们而去了,睹物思情,我们常觉她音容宛在,浩气长存,她将远远活在我们心中!</div><div> 母亲大人永垂不朽!</div><div> 1998.2.1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