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第32个爱国卫生月来临之际,大家要想更多的了解它,这就要从它的起源开始说起。</p> <p> 爱国卫生运动起源于新中国建立初期,有着十分特殊的历史背景。1952年春,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中国发动了细菌战争。毛泽东同志发出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p><p> 随后,在中央防疫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地迅速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新高潮,即“除四害运动”。后来,人们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p> <p>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针也在不断转变,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p> <p> 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p> <p> 在1941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p><p> 党中央在1960年发出的《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1978年4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把卫生运动切实领导起来。</p> <p> 1987年2月,中央爱卫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9部门发出《在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经中央领导同意,把每年3月定为全民文明礼貌月。主要内容是“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p> <p> 1989年1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国务院时隔25年又一次专题印发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提出了四个领域的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努力创造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二是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三是积极推进社会卫生综合治理。四是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水平。</p> <p> 爱国卫生运动已经走过了60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一些成就。一是显著提高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减少了鼠疫、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大大降低了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二是明显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三是有力提升了全民族文明卫生素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改变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积极创造、自觉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四是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居民对市容环境的满意度、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对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大家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爱国卫生运动是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提高社会综合卫生水平和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防病活动。爱国卫生工作就是发挥政府、集体、个人协调作用,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与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实施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卫生知识;达到预防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简单地说:爱国卫生就是改造环境,除害防病,普及卫生、促进健康。</p> <p> 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的国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卫生素质提高与文明卫生习惯养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国民良好的文明卫生素质,又将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爱国卫生运动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爱国卫生必将为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健康、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