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怀

萍萍老师和她的小豆包们

<p>   四月,莺歌燕语春正浓;</p><p> 四月,绵绵细雨寄深情;</p><p> 四月,丝丝香韵纷纷绪;</p><p> 四月,遍野幽幽情切切。</p><p> 每到清明节,难免会想起那首著名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已渗入了中国文化的肌理,变成了清明节最生动、最富有人情味的一幅水墨画。在这个特别的四月里,一年级的小豆包们带来了他们对节日的传承与感怀:</p> <p> 和许多中国节日不同,清明节是一个来源相对复杂的节日。它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同时又融合了古代祭祖、寒食等许多社会性节日的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明节因此有着更多元化的文化负载。</p> <p>  悠悠岁月,华夏文明在风雨中前行,蜕变,重生,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留给炎黄子孙一份又一份宝贵的财富,传承了一代又一代。</p><p> 很多诗人、词人,在清明节日元素中,寻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一首首激情澎湃、嬉戏悲伤、传诵千古的诗词,就这样被诗人词人们创造出来,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描绘出一幅幅风情万种的清明节日画卷。</p> <p> 寒食也是属于清明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p> <p>  “昨天”,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传唱着祖国的坚韧与顽强,讴歌着祖国的灵魂与精神。国与家共祭,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这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也是千百年来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诗意化留存的重要原因。岁月流转,掠过漫天星斗。从“昨天”到“今天”,这些最亮的星,引导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奋发向前。这些最亮的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的英雄。</p> <p>  在时间的长河中,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那些最美的逆行身影,那些风雨中的坚守、那些孜孜不倦的钻研……</p><p>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 当每个平凡人内心涌动着家国情怀,肩头扛着责任担当,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做出内心的选择,便是平凡中的英雄。 </p><p> 做好自己每天该做的事,这,就是我们该有的样子!</p>

清明节

一代

四月

节日

寒食

平凡人

英雄

清明

感怀

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