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活动由来】</p><p>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开始了。在清明期间,组织幼儿教育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吃鸡蛋、画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p><p><br></p> <p> 【活动目的】</p><p>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活动。</p><p>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p><p> 3.通过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幼儿对疫情牺牲烈士的尊敬与缅怀之情。</p> <p>【活动准备】</p><p> 1.爸爸妈妈能够讲解清明节的故事、或者观看节日由来的视频。</p><p> 2.家长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p><p> 3.物资准备:提前准备熟鸡蛋、彩笔、各种图案的彩蛋的照片、各种习俗活动的照片</p> <p>【活动过程】</p><p> 1.导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提问:宝贝你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p><p>那你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吗?</p><p>(4月5日)</p><p> 2.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方式:</p><p>(1).通过看视频了解清明节。</p> <p> 节日由来附件:</p><p> 寒食节</p><p>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清明节融合寒食节到唐代时,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满族人寒食节为什么不动烟火,是为了怀念救过始祖罕王的毛斯太太。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蒙化城的人们在清明节插柳是为了感恩救百姓免受官兵荼毒、被火烧死的蒙化人柳青。云南省金平县的瑶族妇女清明节头插鲜花,是为了感恩与贼斗争、救活主人、英勇负伤而死的蛇。江苏苏州、常熟一带清明节前后喜欢吃酒酿饼,是源自元末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张士诚为了感谢落难时用面饼救过母亲的老者。浙江桐乡朱家阁一带农家,清明时节除了在堂屋里摆酒菜祭祖以外,还要在堂外廊屋里摆一桌酒菜,放18副盅筷,祭拜18位“外堂祖宗”。是为了纪念为朱家阁带来恩惠的太平天国的18个勇士。</p><p>(2听爸爸妈妈来讲解这个故事的由来。</p><p> 3.让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亲人之间的关系,了解本次战疫中为人民牺牲的医生。</p><p>(1)爸爸妈妈向幼儿讲解家中已逝的亲人,让幼儿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p><p>(2)本次疫情中为了人民牺牲的医护战士有:肖俊医生,50岁,他希望可以看到他的女儿能够考上好的大学,但是因为疫情他牺牲了,也看不到女儿高考了。彭银华医生,29岁,在这次战疫中牺牲了,没有来得及参加自己的婚礼。对本次疫情中牺牲的英雄烈士们表示尊敬与缅怀!</p><p>4. 谈话:说了这么多,听了故事,了解了来历,那宝贝们你知道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吗?</p><p>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扫墓祭祖、吃冷食、吃鸡蛋、画“五彩蛋”、斗鸡等</p><p><br></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荡秋千</b></p><p>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p> <p> 折 柳:</p><p>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p> <p> 放风筝:</p><p>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p> <p> 斗 鸡:</p><p> 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p><p> 5. 带领幼儿看一些扫墓的照片</p> <p> 6.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外出扫墓,家长和孩子在家里可以向已逝的亲人和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p><p> 7.画“五彩蛋”</p><p> 出示画好的鸡蛋,或者彩蛋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p><p> 语言引导:宝贝还记得我们清明节的习俗有什么吗?</p><p>(画鸡蛋吃鸡蛋)</p><p> 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彩蛋。</p><p> 结束部分:将制作的过程和成果分享到班级</p> <p>【活动延伸】</p><p> 可以带领幼儿学习一些关于清明的古诗、制作风筝。</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和清明节相关的诗词</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唐)杜牧《清明》</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清明上已西湖好, 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宋)欧阳修《采桑子》</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唐)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b></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宝贝们一起来做手指操吧!</p> <p> 北京红缨连锁潼南区文昌幼儿园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跟北京孩子同质的幼儿教育!</p><p> 孩子送到文昌来,父母放心去发财!</p><p> 欢迎家长朋友咨询!</p><p> 咨询电话电话:1872583680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