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云直播——我校数学组教师参加线上培训课程

π

<h3>  4月1日晚上8:00我校数学组在线上学习了北京特级教师张宏伟的培训课程,课程的题目是“数学课程的跨界融合”。</h3> <h3>  孙显中老师:“您和学生的关系会怎样?您的课堂会怎样?您的专业发展会怎样?或许,我们可以这样问问自己。”2020年4月1日晚上80我准时打开手机参加了线上培训,培训的主讲老师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张宏伟。张老师是“全景式”教学的创导者。培训的题目是“数学课程的跨界融合”。张老师通过数学与语文,数学与音乐等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张老师的“全景式”教学借鉴720度球形全景技术和方法,通过多种手段,多维、立体、完整、全息地呈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全景,让学生无死角的经历和体验数学学习和研究的全过程,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关注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关键节点,使数学学习更为丰富、有趣、饱满。让学生能更完整地认识数学本身、更完整地认识他所处的这个世界。他从“内容的全景、结构的全景、现实的全景、历史和文化的全景、数学思考的全景、学习方式的全景、课型和课堂结构的全景、目标和评价的全景”8个不同维度进行补充、调整、完善,甚至是重建。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科的融合,全景式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学生都爱上数学。</h3> <h3>  杜晖老师:“全景式数学教育”对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张老师对“全景式数学教育”进行了全面剖析,让我认识到数学是把万物数字化、情景化,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帮助学生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为孩子们开更多的窗、播更多的种、留更多的芽、点更多的灯!</h3> <h3>  马晓锐老师:通过此次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学无止境”这句话的内涵。在这特殊时期,我会在做好网络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网络培训,不断给自己充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这举国上下共同“新冠肺炎”抗疫的特殊日子里,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践行“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爱,”为战胜疫情做点应做和能做的贡献,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祖国会越来越好!</h3> <h3>  周延利老师:按照学校要求收看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全景式数学教育体系创立者张宏伟老师《数学课程的跨域整合》后收获很大,张老师的从全景式数学教育与球形全景技术出发讲了各个学科与数学的整合,从语文的对仗到数学的对称,从数学的估一估用手量讲到语文中的词语一丝一毫和忽然的来历。从数学中间的单位英尺讲到英语中的foot,从数学中的分数讲到音乐的音符。把数学与其他学科得到了很好的整合,用其他学科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找到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涵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h3> <h3>  张海萍老师:我之前的教学是从学习的逻辑起点开始教学的,而现在的教学是在寻找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自己先要备足课,把一个问题搞明白后再解决下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为张老师说:学生的思维如一条流淌的河,一堂课的结构就是学生思维的结构,让学生学会质疑和思考,要顺势而为。</h3> <h3>  王文章老师:“全课程”的理念和操作给我们诠释了人即经历,在活动中养成习惯的道理,‘全景式’数学教学模式,诠释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再到‘自己编教材教’的教学历程,冲破学科的‘栅栏’,教生活有用的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追问意识和批判思维,关注知识背后孩子生命的成长,对我们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启示!虽然张老师主要讲的是小学数学的学科融合,如数学与语文,数学与音乐等的融合但是对我启发很大,中学数学同样需要跨界融合,张老师说数学是育人的工具,的确如此!跨界融合合可以体现数学无处不在,也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次培训受益良多。</h3> <h3>编辑:薛佩钰<br>供稿:数学教研组<br>审核:周植辉</h3>

数学

学生

全景

全景式

张老师

学习

跨界

培训

融合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