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里的繁华古道__清末曹会关众生像

三官岭侬

<h3>  从浙江省的常山县到江西省的玉山县有条80华里的常玉古道,连接了钱塘江与赣江支流信江,是古代的重要驿道和经商道路,这条道路在浙江省内有四十里长,从常山西门到草坪驿止。在咱常山人蒋建坤先生精心绘制的明清古地图上,我们可以重温这条古道,沿着熟悉而亲切的地名,从县城西行:五里亭、十里山、菖蒲塘、蒋莲铺(蒋连铺)、曹会关、白石街、新亭、草萍镇(草坪镇)。</h3> <h3>  草坪驿因为是江西进入浙江的第一个驿站,号称“两浙首站”。历代在草坪设有驿站和巡检司。但实际上因为草坪地形平坦开阔,无险可守,因此草坪设立的驿站或巡检司等机构基本上是提供食宿和缉捕盗贼维持治安的。真正的军事关隘应当是草坪两边的曹会关与屏风关,江西省有动乱时曹会关就是咱浙江省的头道防御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曹会关东接蒋莲铺,西连白石铺,县志说“(南北)两山拢立,作虎牙状,中仅一线,以一丸泥封之,任万马不能仰秣”。就是说曹会关两侧山峰矗立,如同老虎的牙齿,中间只有一线可以通行,只要用巴掌大的泥土封闭关口,就是有千军万马也不能通过)。咱们今天就对照陈氏光绪丙午年(光绪32年,曹会关陈氏家族自雍正年间由江西广丰迁来,修谱时己定居近200年左右)家谱上的阳基图(村落图)。细说常玉道上的曹会关段。</h3> <h3>一、关城不戒严,骡马运货忙。</h3><h3>清代陆葇在《常玉道中(二)》说:</h3><h3>  百里虽分域,虚关不戒严。</h3><h3>  羊头车载米,驴背篓驮盐。</h3><h3> 近百里的常玉道虽然说分为两个省,太平年代仅仅是虚设关隘,并不实行封闭城门戒严行查(夜禁)。羊头车(独轮车)拉着大米销往浙江,骡驴背上的货架里装满官盐运往江西(江西粮食多产经常销往浙江省,江西省广信府各县是浙盐的官方销售区域)。充分体现了江、浙两省民众互通有无,交流物资,融合感情,团结互助的情谊。</h3><h3> 《阳基图》对此有充分体现,请看:</h3><h3> 山凹里曹会关魏然矗立,拱形的城门洞、向山体沿伸的城墙、城墙上两层箭楼,锯齿状垛口也清晰可辩,据说两边山上还有炮台。如果你再细看的话,城门洞确确实实敞开着,旁边站立着手持军棍的守关士兵,士兵身后有条道路通往军营。真个是“虚关不戒严”的生动写照。据光绪《常山县志》:“曹会关在城西二十里,乾隆十年(1745年)建,道光十七年重建”、“塘兵五名”。民国17年(1928年),为了建设衢州地区第一条现代公路——常玉公路,拆除了拱形的城门洞和两层的箭楼。民国31年(1942年)逃日本佬时又拆了两边城墙;解放后再拆了两边山上的炮台。想想真是有点心痛,如果这些古迹都保存下来的话,那真是不错的观光点呢。</h3><h3> 关口前方有人牵着三头大牲口(骡或驴)正向关城行进,这不正是“驴背篓驮盐”吗?据《常山县交通志》:乾隆时,常玉道上有骡驴3000多头,以骡为主,骡背上置个货架可负重150-200斤,常玉间80里,一天可以来回或三天两个来回。而且赶骡者往往晚间持灯笼,星夜行走。真是要钱不顾命。在第一头牲口旁边有根上部缕空透光的圆形石柱,边上注有“天灯”两个字。“天灯”是旧时寺庙、商店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常年悬挂的长夜灯,供夜间行路人照明的。我同学戴如祥的老宅(170多年),就在衢县航埠镇河东横街上的天灯底。他认为“天灯底”一名,由“天灯”而来。这个天灯,不是指那种能许愿升空的孔明灯,而是古代的路灯,夜行人能看到这么一盏夜间不灭的长明灯,自然视若神明,因而称之为“天灯”。曹会关前有“天灯”,进一步说明这条大道上行人络绎不绝,以至于夜不闭关,客行如白昼。</h3> <h3>二、结庐白石湾,修道如砥平。</h3><h3> 再往前常玉古道的上边有条小径,我们不妨按下急匆匆的脚步循着小径往里漫步,欣赏下常玉道上的风物景致。小径穿过两方池塘,右边池塘里有上“井”、下“塘”的标注,井高于塘,也就说井里饮用的水在高处,井水吃不完流入下边的塘里。塘里有水牛、鸭子在憩息觅食,塘边有荷锄的农夫和手拿竹鞭的牧童守护着。再往前绿树成荫,鸡鸣犬吠。上有一组宏伟的房屋,三进两天井的主体建筑,两旁各有独立进出的厢房。这不像农家住房,那会是啥呢?倒有点像庙宇,我们还是来看看《常山县志》:“修道庵,在城西二十五里曹家会。明嘉靖年间,道人明晓募砌常山大路,前后历经四十年,竣工,结庵以居。通判张泽捐田十余亩,庵内有得月亭、云影池诸胜。庵外有泉,方不盈丈,深不盈尺,隆冬不竭,俗名天赐井。光绪十年,诸胜迹均废,仅存矮屋三间,紧依大路,内佛像数尊,庵外房屋十二间,谅即此处”。从庵、井、池联系起来推测,大名鼎鼎的修道庵“谅即此处”。修道庵的天霖、明晓两个苦行僧,“日一钵,岁一褐”,天天在常玉道旁烧水施茶,募集修路资金。他们的“缘业大愿”就是让八十里的常玉道(包括玉山段)象磨刀石一样,平平坦坦方便往来旅客行走,经过四十年如一日的忍辱殚瘁,终于完成修道夙愿,大道如砥,行者称便。</h3><h3> &nbsp;“天赐井”俗称“天师井”,在常玉道上也是赫赫有名,据传,很久很久以前,张天师经此,时逢盛夏,挑夫商贩们口渴的了不得,遍寻泉水不见,张天师以剑戳地泉水喷涌而出,后人以该泉建井,故名天师井,村以此名。天师井前两年整治一新,有兴趣的君子不妨一观。</h3> <h3>三、来往人千亿,熙熙复攘攘。</h3><h3> 好了,咱们再回到“来往人千亿,熙熙复攘攘”的常玉道上接着赶路。这时我们先看到的是步行人与挑夫的组图:一位头戴竹笠的步行者,一位回程的挑夫,肩上有条空扁担;两个挑夫担着坛子向前赶。再紧赶几步则是两抬轿子的生动画面:后面的轿子小而无盖,应当是平头百姓坐的民间便轿,便轿又叫兜子,四周及顶上均无遮盖,制作简单,两人抬。前面的轿子大而有盖,应当是官轿,官轿旁边有位步行的护卫。官轿按等级分道台的八抬、知县的四抬,知县以下的二抬。轿身分绿呢金顶、蓝呢朱顶。估计刻图者怕惹事生非,小心无大错地弄个二抬官轿刻在谱图上。说远了,还是拉回来。不管怎么样,这条道上熙熙复攘攘的旅客我们清楚的认识了,是赶着骡、驴运送物资的骡马行从业者,赶路的平民百姓,挑担的挑夫,抬轿的轿夫,坐轿的富商或者达官贵人,以及护卫的官差等。由于人流量大客源充足。相应的服务行业也随之出现,沿途每隔三四里,就有茶亭、酒铺、饭店、点心摊出现。于是我们看到沿道路两侧排列着门户开放的房子,很明显是服务行路商贩的店铺,而不象常见的聚集在一起的居住性质民房。难怪官员们也喜欢走这条无风浪盗贼之险、饭店洁净、安逸舒适的驿道。有时这条道上还会碰到朝贡的番邦夷人,在乾隆爷坐金殿时,两广总督长龄老爷就带着一班子回国红毛子从咱这儿经过。听白胡子九叔公说,那些洋人还半偷半唬地从后山他四太公家茶园里弄走了几株茶苗呢。</h3> <h3>四、禁车令</h3><h3> 这段常玉古道我们介绍完了,但总觉漏了点什么?是什么呢?回头看下“羊头车载米,驴背篓驮盐”。哈哈,原来是忘记了运送大米的羊头车,“羊头车”就是车身象羊头的独轮车。独轮车以一个轮子载重,独轮转动形似辘轳,也叫辘轳车,简称鹿车或安车,成语“安步当车”的车就是独轮车。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在常玉道上,是玉山人所有。最多时,每天通过有1500辆之多。视道路状况不同,可载货300-600斤,或载客2-4人。因为全车重量集中在一个木轮上,为防止木轮损耗又要在木轮圈外包铁箍,因此对路面损坏极大。</h3><h3> 从明代嘉靖年间到清代光绪年间,常玉道有六次重大修筑,每次修筑化费铜钱数万缗(折合白银二万两左右),耗费几年或者是几十年时间。上边提及的修道庵,就是为了修路募捐而建的庵堂,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修身讲道的庙宇。正因为修路的艰难,独轮车又严重损坏路面,所以玉山、常山两县绅耆屡屡申请禁止独轮车,每次的《重修大路记》都会重提永禁独轮车的严令,并专门刻立石碑铭记。可是独轮车运载量大,又行走方便,是古代运输最合适的工具,所以屡禁不绝,屡禁屡犯。无奈之下,大约在光绪5年,第六次大修大路后,另辟小道专供独轮车行驶。据王晓华先生考证是经五里亭、茆亭、叶姑岭、新店、龙绕、棋盘山、上安、西村(或经草弄口、碧石坞、曹城关)出境到达玉山。在民国17年前(即常玉公路修通前)独轮车(铁轮羊角车)一直走这条专用小道往来于常山、玉山之间。现在的G60杭金衢高速走向基本上与这条独轮车专用道重合。所以,光绪三十年版的《陈氏阳基图》没有独轮车,是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常玉大道禁止独轮车通行的路况的。</h3> <h3>五、古道焕新颜</h3><h3> 现今的常玉公路早己改建为320国道,变得宽敞平坦,不远处更有G60杭金衢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大大地加快了沿线乡村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古老村庄的整治,天师井已经修复,而今的曹家会村包括天师井自然村已经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在浙赣边界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古道已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曹家会村正向辉煌的明天迈进。</h3> <h3>(后记:</h3><h3> 1、本文写作受蒋建坤先生影响很大,首先常玉道古地图和《陈氏阳基图》就来自他的惠赐,常玉道上走的是什么人?以什么方式行走?也是他的创意,我只是循着他的思路写看图说话而已,在此谨致感谢。当然文笔不好怪我,不影响地图的精致与创意的优越。</h3><h3> 2、《陈氏阳基图》受光绪《常山县志》影响很深,或者说是以县志卷首的《曹会关图》为蓝本的,两者间的关城、山势、沿线人物的描绘有很多共同点。画中不管山形、关城、树林、池塘、人物、牲畜、房屋极其凝炼传神。当然,木刻板画是写意不是写真。</h3><h3> 3、《陈氏阳基图》的绘制者没有采用左西右东的方位表示方法,将东边的曹会关城画到了最左侧。另外,古代绘画往往采用多点透视,欣赏时需要移动视点或者转动身位。图中道路以下的山体和房屋都是倒立的,就需要劳烦你高贵的玉手将图倒过来观赏,或者移动你的贵体在图另一侧观看才行。正因为如此,我直接就图上的左右、上下指称方位。特此提醒。</h3><h3> 4、 向自雍正年间就由广丰移居曹会关的历代陈氏族人致敬,是你们的谱牒留住了旧日时光,让我们得以欣赏常玉古道的繁华。)</h3><h3> 三官岭侬于瓯越海滨</h3><h3> 2020年4月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