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两周年祭

摩围花影

<p>今天是辛丑年三月十一,母亲去世整整两周年了。</p><p><br></p><p>  两年前的今天,母亲安详地闭上了她的双眼。至今,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记起母亲临终前在医院度过的那段长长的日子每个细节。从冬末的寒凉枯槁,走到孟春的花开遍地,我们兄妹三人竭尽全力,也终究没能留住母亲在俗世的生命。最终,她被送回老宅,安眠在与千年古银杏遥遥相望的墓地,永远陪在了父亲身旁。</p><p><br></p> <p>  "我也爱你!"这是母亲在辞世前最后一次住院时对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很难想象,大字不识一个、一生木讷不善表达的母亲,能够在九十高龄、生命垂危之际,对女儿发出这么充满明朗爱意的宣言。尽管是唯一一次,也值得我终身铭记。己亥年三月十一,九十高龄的老母亲在绍庆医院与世长辞。</p><p><br></p><p>  之前,母亲经历了长达57天的住院治疗历程。母亲心脏功能不好,以前就多次出现过心肌缺血、窦性心律过缓、心源性水肿、高危高血压等诸多症状。这次因受寒引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医生在平抑哮喘的过程中,大剂量的输液,又进一步增加了心脏的负担。病情一步步恶化,心脏功能四级,心律严重紊乱,二型呼吸衰竭终末期……</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这是现存的我与母亲最早的合影,那一年,我19岁,母亲63岁。那时,老屋前的菜地旁,盛开着一丛蓬蓬勃勃的大丽花。</span></p> <p>  生于农历己巳年(1929)六月十八的母亲,幼年丧母,依傍兄嫂长大成人,个中艰辛一言难尽。与父亲成家后,又连续遭遇二子二女先后夭折的彻骨之痛,其间又亲历过了食不裹腹的大灾荒。成家后,父亲在多个工作岗位上辗转奔波,聚少离多,留下母亲独自在农村劳作。母亲一生慈爱祥和,坚韧豁达。即使年轻时因承担太多的农活,不得不风风火火地忙里忙外,太过辛劳,累狠了脾气自然便有些大,但子女如若做错事情或偷懒,也只偶尔喝斥两句,并不曾象邻家父母动辄棍棒教育。年华慢慢老去后,母亲便越发平和慈祥。到了七十大寿拜寿时,蓝天突然说:外婆笑起来跟《红楼梦》里那个老祖宗好像吔!我们详细一看,都笑了,母亲与宠宝玉疼黛玉的贾母真还有几分形似和神似,也有几分贾母的睿智与豁达。</p><p><br></p><p> 母亲此次生病住院,让我极为不安。从痛苦越来越重、食量越来越小,发展到药都无法下咽、彻夜不能入睡……虚弱的母亲就像风中的烛火,似乎下一秒就会熄灭。除却必须上班耗费的时间,以及压缩到极限的睡眠时间外,我想方设法尽可能多的陪在母亲身边,祈望着用我们的精心照料能够让母亲的生命延长一点,再延长一点。</p><p><br></p><p> 作为母亲唯一的女儿,我每天定时为她洗脚、擦身、换衣、按摩、接便……每次喂水喂饭,都要亲尝一下冷热软硬,一如母亲五十年前悉心照料新生的我。到了离世前的最后十来天,母亲虚弱加剧,已经无法下床站立。需要下床大小便或坐轮椅出门透气的时候,我便先把她挪到床边坐起来,叫她双手搂着我的脖子,我再双手搂住她的身子,再用力抱起来,缓缓放到轮椅或坐便器上。</p><p><br></p><p> 为了更好地无缝隙地照料母亲,我们兄妹专门建了一个"母亲病情通报群″,精心制定了住院用药情况清单,详细记录并适时通报输液及药物反应、口服用药时间、饮食、吸氧、睡眠及血压心电监护的情况,细到睡眠长短、大小便多少、疼痛发作的频率也一一详尽记录。医生护士十分感慨我们的过细照料,查房的时间也愈发勤密。无微不至的照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母亲的些许痛苦。但因呼吸衰竭引发血液中二氧化碳潴留量越来越多,母亲承受的苦痛越来越重。</p><p><br></p><p> 有一天,我必须留在单位处理一些公务,却突然接到翰文电话,说母亲痛苦加剧,难受得自己使劲捶打胸口和头部,连声喊着我的名字,要我去把她背回家。我飞奔赶到病房,母亲泪眼汪汪看着我:"背我回去"。我安抚地握着她的双手,"输完液就背你回去。"</p><p><br></p><p> 此前,医生已经先后两次下了病危通知书,并警示,若停止给氧,母亲的生命24小时都难以维持。所以,此刻答应背她回家,注定只能是个善意的谎言。后来几天,母亲又经历过几次难捱的疼痛,连注射曲马多也无法缓解。每次难受到极致,昏昏沉沉的母亲都会喊着要我背她回家。而我,每次都只能安抚性地哄哄她,一次,又一次……当我再一次哄她的时候,母亲意识有些清醍,突然生气地推开我:"天天都说背我回去,啷个楞久了都还不背回去?你不爱我了?"我忍不住心头大恸:"我是你生的嘛,啷个会不爱你呢?我最爱的就是你和蓝天了。你生了我,我生了她。你要乖乖输液,快点好起来,好了我们给你办九十大寿。"我的眼泪和哭声感染了她,母亲很快安静了下来,突然清晰地说了一句:"我也爱你!"</p><p><br></p><p> 在我的老家铁石岍,像母亲这样没有文化的农家妇女,要用语言表达对已成年儿女的爱意,最多的就是喊你一声"幺儿"。父母长辈们都习惯把满腔的爱都倾注在这个特定的称喟里,无论你是排行老幺还是排行老大,无论你是年过半百还是二八年华。</p><p><br></p><p> 以前,有母亲在场的时候,我也会搂着我的独生女儿蓝天说"宝贝儿,妈妈爱你",也会眉开眼笑飞吻一个再喊一声"么么哒",或者抱到怀里乱亲一气。而母亲,则会眉眼弯弯坐在一旁,惬意地看着她的女儿她的外孙女儿亲密的样子,习惯了听我们相互表达爱意。但是,母亲从未亲口说过她"爱我"。 </p> <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我80%以上的好习惯,均来自母亲遗传</span></p> <p>  2019年元旦,摩围山突降大雪。我和翰文特地驾车带了母亲和两个侄子上山赏雪。年近九旬的母亲穿了厚厚的外套,我又给她围上了红围巾。由我和翰文轮流搀扶着的母亲,作为此生唯一一次高山赏雪,看着玉树琼枝、雪海茫茫的美景,看着两个侄子在林间雪地里开心打闹,神情颇是欢喜。赏雪回家后,母亲神情依然愉悦,我趁机为她照了神采奕奕的寿照。</p><p><br></p><p> 当晚,我为母亲洗了脚,又为她剪了手脚指甲,22时左右她便在客房安然入睡。凌晨零时和2时左右,我起床探看过两次,见母亲呼吸平稳、睡相安然,便放心回房睡去了。4时许,我再次前去探看,却发现母亲正在梦中细细呻吟似在梦魇,连忙唤醒了她。母亲有些惶恐地告诉我:她做恶梦了,梦见老家已经过世多年的堂弟媳跟她说话,梦中她也知道那人已经过世多年了,死人怎么会跟她说话呢?她说她"怕"。此刻的母亲,完全褪去了为儿女遮风蔽雨时的强悍与精明,软弱得如同一个孩子。我连忙上床挤到母亲的被窝里,双手搂住她,温声安抚。母亲渐渐安静下来,又开始叨叨那些成年往事,包括我从未见过面的外公,母亲幼年时便已过的外婆,还有我那四个未成年便夭折的哥哥姐姐——大姐长蛮、大哥秋平、二姐冬芝,以及连名字都没不曾有过的二哥,包括山寨里的那些家长里短……天空微曦初露,我才沉沉睡去。再次醒来,便是母亲在耳边唤我起床:幺儿,天亮了哦! </p> <font color="#9b9b9b">多希望下辈子还能够有这样在膝下尽孝的机会</font> <p>  母亲说我小时候很乖巧,不哭闹,爱学习,又勤快,逗人喜欢;还经常夸我能干会理家,良善又孝顺,从小到大都不曾让人操心。我曾成千上万次听到母亲亲热地唤我"幺儿",又意外地在永别来临前听她亲口说她"爱我"。</p><p><br></p><p>  我打幼时起就知道您是爱我的!在铁石岍那个闭塞落后重男轻女气息浓厚的山塞,因为有您和父亲的庇佑,我没有感受过半分轻视,顺利成长为从山塞走出去的第一靠着学识、智慧谋生的女子。我人到中年时,曾经享受过年高八旬的您在办公楼下揣着红苹果等我下班的幸福;曾经享受过鹤发松颜的您为我夹菜催我多吃嘎嘎的幸福;还曾经享受过老迈垂垂的您半夜起床为我盖被子的幸福……甚而至于,在您生命垂危之际我尽孝在病床前时,还要担心我累了饿了,催我吃饭催我歇歇…… </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陪着母亲到摩围山避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2014年6月28日,85岁的母亲突如其来得了一场重病。担心母亲抗不过了,儿孙们赶紧聚集在一起,照了这张史上最全的全家福。当时神智恍惚中的母亲连几个子女都认不清楚,但居然对合影很是配合,在大合影时还露了笑脸。全家福照了之后,母亲却又奇迹般渐渐恢复了健康。</span></p> <h5><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8px;">生我的,和我生的,这是世上我最爱的两个人</span></h5> <p>  母亲去世前三年,父亲已与世长辞。再往前追溯几年,与我同龄的老宅木瓦房便因十数年无人看管早被拆除,地基也很快被复垦。袅娜着炊烟的老木屋、一家子言笑晏晏的团年宴、儿时木板壁上用木炭描画的字迹、割猪草用过的竹背篓、长兄的疼爱看顾和弟弟撵脚时的哭闹……这一切的一切,随着父母的离世与老宅的拆除,让我年少的这些充满温馨的记忆渐渐模糊。作为出嫁女,我与故乡的情感维系一步步淡化…… </p> <p><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似乎这是唯一一张母子4人的合影。与天底下的母亲一样,她最大的希望儿女们相亲相爱、健康幸福</span></p> <p>兄妹三人</p> <font color="#9b9b9b">母亲和老宅附近这棵千年古银杏两个映像重叠在一起</font> <p>  谨用这些文字和图片祭奠墓室长眠的母亲和父亲。</p><p><br></p><p>  永生铭记母亲父亲的生养之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