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的春节,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我们经历了一个最为漫长的“寒假”。疫情当前,“停学不停课”在线教育成为必然。面对这场教育的大变革,有人知难而退,固步自封;有人踽踽独行,墨守陈规;有人却迎难而上,进取创新。都说,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于我来说,2020年的三月,因新知人的进取创新,已然变成了一个万物启蒙的季节。3月29日《学习链接未来——西安新知小学第四届学术论坛》在云端举行。近万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都在关注着这次论坛,我也有幸和大家一起相聚云端,享教育盛宴。</p> <p><b style="font-size: 20px;">“空间变了,学习方式变了,学习的内容必然变”</b></p> <p>记得在接到学校网课通知的那一刻,我就被两个问题所困扰:如何更好地开展在线教育?如何更有效地教,让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新知刘校长说,“空间变了,学习方式变了,学习的内容必然变”仔细想想“停学不停课”期间,我所教的内容变了吗?我想应该算是变了,只不过相较于新知的老师而言,我变的不够彻底。网课期间,我也多次在想,应该教什么。想到所代的是一年的孩子和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家长居家会和孩子们共同上网课,我决定选择“口语交际”系列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既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又可以加强亲子交流,促进亲子关系。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不禁为自己鼓掌,再感叹一下自以为绝妙的课程建构,并为此而沾沾自喜。</p> <p>看到新知的“1+3+N”课程设置,我不由得眼前一亮。“学在新知,玩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自主课、资源课、直播课”的三类课程整合;“生活习惯、学习习惯”“N”种习惯的养成,无一不让我为自己的坐井观天而惭愧。新知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课程设置?我想这在于他们的反复思考,而这样的思考让他们深知应该为孩子建立怎样的学习资源。</p> <p>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教材不是资源的全世界,我们要把全世界当做可利用的资源,这样我们才能有预见的为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建构更科学合理的课程。</p> <p><b style="font-size: 20px;">“读书,读自己,读世界,读未来”</b></p> <p>“停学不停课”期间,同样是,引导孩子阅读,新知的李琳老师是这样做的。</p> <p>她自己首先思考了这样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怎样读书?我们读什么书?</p> <p>为解决第一个问题,李老师用樊登、白岩松、周国平等名人的话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读书。</p> <p>教师应该为孩子们选择什么阅读内容,引导孩子怎样去阅读,李老师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找出了答案:“一切内容基于标准;一切评价基于标准”。</p> <p>这样一来,从文学类阅读、数学类阅读、英文绘本阅读、时事政治阅读,到科技类阅读、名曲赏读、节气节日阅读孩子们的阅读内容循序渐进地在老师的引导中拓展开来。</p> <p>这样的内容安排可真是丰富,更让我佩服的是李老师通过研究网络资源的特点,线上课程的初步预判,将阅读由“看到听”、“由阅到悦”。</p> <p>扪心自问,我从未有过如此深刻的关于读书的思考。我只是一味地告诉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至于为什么要多读书,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我从未像李老师那样来一个有深度的思考。只是泛泛的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每日在阅读打卡群打卡,训练朗读能力;用班级自制的阅读卡片打卡,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而孩子应该去读什么书目,我从不不去规定,更别说有针对性地去引导,仅仅只是告诉孩子读自己感兴趣的。</p> <p>边看视频,我还边为自己的不思考、自己的懒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凭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直到听完李老师的分享,我再次为自己的借口而惭愧。</p> <p>记得我们李校长曾在宝小教师会上说过,</p> <p>“一个校长的思维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天花板!”,“谁耽误了年轻人,谁就是罪人。我一片诚挚心,盼年轻人未来灿烂”!</p> <p>是啊,作为教师,我是否激发了孩子的潜能?是否耽误这些娇嫩的花朵?是否为他们的未来做出更为深入的思考?……这些问题在观看后,无时不刻地在我脑中浮现,亦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p> <p>作为班主任的我,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势必要付出更多,思考更多。作为一名有着“生长痛”,并且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我而言,这场云端盛宴带给我的冲击不言而喻。我是多么感谢新知小学为广大一线教育者提供的这场特殊时期,特殊的饕餮盛宴。</p> <p>停学不停课,新知小学不仅走出了自己的“生长痛”,还给我带来了关于现在的思考,关于未来的思考,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学习!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链接”未来,挑战不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