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那么清明节的来历你知道吗?</b></p> <p><br></p><p><b>来历</b></p><p><b>1:节气清明与清明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到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此时天气变暖,降雨变多,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b></p><p><b>2:介子推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在他又饿又累找不到食物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恢复了精神,重耳知晓后十分感动。数年后,重耳做了晋文公重赏了当年那些陪伴他的人,但唯独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悔恨时,介子推已死在一颗老柳树下,晋文公就把这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时,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b></p><p><br></p> <p><b> 亲爱的同学们,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它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b></p> <p><b>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b></p> <p><b> 今年的清明节是在4月4日。</b></p><p><b>关于清明节,大家一定已经知道了不少关于它的相关知识和人文习俗。今天的线上音乐课,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认识和了解一下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以及她所创编的《新学堂歌》歌集中的《清明》这首歌曲。</b></p> <p><b>作曲家介绍</b></p><p><b>谷建芬,当代著名女作曲家,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山东省威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2015年获得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b></p> <p><b>谷建芬老师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音乐。</b></p><p><b>从小,谷建芬老师就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觉得歌声带给她的东西是那么美好,有时候又觉得歌声带给她一种说不上来的悲伤,音乐就好像是她生命里不可缺少的。所以,谷建芬老师一生都从事着音乐教育和创编工作。</b></p><p><b>谷建芬老师与新学堂歌</b></p><p><b>从70岁开始,谷建芬老师从唐诗宋词中遴选出一批适合当代少儿演唱的作品,谱写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又易学易唱的《新学堂歌》,歌曲动听的旋律让孩子们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目前,谷建芬老师已创作完成《春晓》《明日歌》《相思》《清明》《长歌行》等50首古诗歌曲,这些作品已成为今天中国儿童国学与音乐启蒙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b></p> <p><b>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着歌谱,跟着背景音乐和视频哼唱一下这首好听的歌曲,感受一下诗人和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作品时的别样情怀,并体会古诗成歌的另一番韵味</b></p> <p><b>拓展欣赏</b></p><p><b>课程最后,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音乐彩蛋,都是富有古风韵味的流行歌曲,一个个打开尽情欣赏吧!</b></p><p><b>歌曲欣赏:《清明上河图》</b></p><p><b>演唱:李玉刚</b></p> <p><b>歌曲欣赏:《清明雨上》</b></p><p><b>演唱:许嵩</b></p> <p><b>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儿歌有新的认识,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唱起《清明》歌曲,让即使不能亲自祭扫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歌声来寄托哀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