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少林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永泰寺,前往少林寺参观。认识少林寺,还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少林寺》开始的,从电影中知道了这座千年古刹,影片中演员李连杰的武功令我叹服,从而知道了少林武功,也知道了嵩山秀丽的风光。今天终于能来少林寺参观,目赌少林功夫,心中有点小兴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未到少林寺时,就看见道路旁武校林立,到处是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在广场或街道上舞枪弄棒,仿佛是在武功训练基地。1点50分到达少林寺,我以为少林寺应和永泰寺一样,座落在云锁雾绕的深山里,安静而神秘,却不料竟然与大路毗邻,道路两旁商铺林立,一派喧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少林寺的门票大洋100元,联票形式,绝对属绑架销售。为了赶上2点钟那场武功表演,小跑进入武术馆,馆内已坐了许多游客,我们急忙找好座位坐下来,表演便开始了。这场表演有五形拳,硬气功,钢枪刺喉,哈蟆功等。拳脚、器械一招一式,虎虎生威,表演令我赞叹,这样的功夫是长年累月刻苦训练的结果,但仿佛又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也许是修功吧!少林武功是一种禅的修行,无论外在动作如何勇猛,内心依然是安宁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完武术表演出来,往前约走了十分钟便到少林寺山门。山门是清雍正十三年修建的,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康熙亲笔题“少林寺”三个大字,匾额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个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山门,就看见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供于佛龛之中,佛龛后面有韦驮菩萨的木雕像,手持金钢杵护卫着这座寺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了山门,便是甬道,两旁碑石林立,故称碑林。碑林无疑是少林寺的一道亮丽风景,有北齐武平六年《少林寺碑》,唐永淳二年《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等等。碑刻上的文字,记载着少林寺的历史变迁,皇室宠幸,高僧大德的丰功伟绩,细细研读,能悟出那股深深的禅味,碑刻不仅仅是记录历史,还传承着历代碑刻书法的艺术。那米蒂的“第一山”运笔洒脱,气势磅礴,彰显着少林寺的优势地位。碑林实为一座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沿着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立雪亭、方丈室、千佛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穿过天王殿,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屏墙后面是悬塑观世音像,两边有十八罗汉侍立着,栩栩如生,或勇猛威严,或慈眉善目,神态各异,是雕塑艺术的珍品。大雄宝殿之后是藏经阁,是寺院藏经书和僧人说法的场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门外立候达摩,大雪没膝犹不稍动地方,故又称“立雪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方丈室是少林寺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相传乾隆帝曾西渡洛水到少林寺,即宿于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方丈室东侧有一棵凌霄抱柏,又称冬青缠柏、古藤缠柏,虽称呼不同,但两棵不同品种的树相互依附,共同生长,实乃少林寺一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位于达摩亭后面的是千佛殿,寺院最后一大进殿。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的铜像,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的珍品,最著名的有“五百罗汉毗卢图”,“十三棍僧救唐”,色彩艳丽,衣衭飘逸,展示了唐代璧画的高水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千佛殿也是当年少林寺僧人的练功房,殿内的砖彻地面上,遗存有四排四十八个深约20厘米的深坑,据说是和尚们练拳时“站桩”的脚窝遗址。反映了少林寺僧人们苦练少林武功的真实史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少 林寺西约50米左右是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塔林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造型种类繁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许多塔上均有精美的石雕艺术和装饰,是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精品。站在这松柏掩映的塔林中,看着斑驳不一的塔铭,顿悟人生无常,生死是大事,看得开,放得下,方得自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少林寺参观在此就算结束了。初祖庵、二祖庵、达摩面璧洞,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不能朝拜了。看着少林寺游人如织的场景,总觉得少林寺缺少了那份清净,世俗味有点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少 林寺因在少室山阴茂密丛林之中,称“少林寺”,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为天竺(古印度)僧佛陀讲禅而兴建,后南天竺僧达摩到此传教,少林寺得到扩建。少林寺多次毁于战火,寺内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并鼓楼以及古代收藏的经书,“少林寺志”木刻版等,俱成灰烬,现存建筑多系明清作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马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少林寺已是下午四点了,车行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久闻的白马寺,此时游人稀少,远远望去只见有几位僧人站在寺院门口,红墙碧瓦的白马寺,在西夕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净庄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马寺南临洛河,东望洛阳故址,掩映在一片丛林之中。传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遣使者蔡愔,秦景到西域求佛法,至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取得四十二章佛经,用白马驮回洛阳,汉明帝刘庄躬亲迎奉。第二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阳雍门外为摩腾,竺法兰建精舍居住,取名“白马寺”。“寺”本义是官署,因摩腾,竺法兰初来时住在官署,又是外宾,为示礼待,仍称新居为寺,此后,中国佛教建筑就沿称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昆卢阁、钟楼、鼓楼等。山门外有两匹石马,是后人从北宋墓地移来,附会“白马驮经”之意。山门东西两侧有摩腾和竺法兰两僧墓。寺内有唐代经幢以及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摩腾入汉异记”和大书法家赵子昂所书“洛京白马寺庭记”等碑碣石刻。寺里原有一精美弥勒菩萨石刻,被盗往美国。寺东有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建的齐云塔,共十三层,塔形美观,玲陇别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马寺,定当是个该去的地方,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由官方设立的佛教译经道场,是最早来中国传教佛法僧人的居所,在这里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朱士行在此受戒,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正式受戒出家的僧人,后来他又远行西域求法,成为第一个西行求法的中国佛教僧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千年前,两位法师将一个理想带入华夏文明,解决了当时古人对生命的困感和不安,以另一种形式诠释了生命的意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白马寺历经朝代变迁,兴盛衰之,败落修茸,物是人非的一切之后,这里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这里弘扬的佛教精神,却一脉传承,生生不息。随着时空的转轮,晨钟暮鼓里的白马寺仍流转着千年的梵唱,在洛河北岸绵延不绝。</span></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