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新穿越之旅三 阿里

姜宝

<h3>在拉萨调整两天后,送走同伴谭红利,我们一行4人继续向西,奔向西藏秘境-天上阿里。<br><br>下面这张照片是在拉昂措边拍摄的冈仁波齐,冈仁波齐 藏语意为“神灵之山”,若论高度她并非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但她的神圣却是其他任何山峰都无法比拟的,她是人类原始崇拜的依托,直到今天她依然被西藏的原生宗教、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以及古耆那教尊奉为世界中心。西藏以西才是真正的西藏,他蕴藏着西藏的文化和历史。就用它做封面吧</h3> <h3>穿过一片金黄的白杨林我们向羊湖出发!</h3> <h3>羊卓雍措,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站在山顶观看就宛若一条翠绿的丝带系在两座山峰之间,可当我们深入到她的腹地却发现她是那么的宽广,沿湖走了100多公里也没有看到她的尽头。</h3> <h3>斌斌,圣湖甜吗?</h3> <h3>红河谷的拍摄地:卡若拉冰川</h3> <h3>穿过卡若拉冰川我们来到了韩红歌里的日喀则,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也称“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是后藏地区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格鲁派的“四大寺”。</h3> <h3>在日喀则去往珠峰的路上我们经过了满拉水库,水库水体清澈而平静,它有异于西藏那些大大小小、以蔚蓝为基色的湖泊,它是一种淡绿,且这淡绿中又似掺入了些许乳液,故在阳光照射之下呈现着绿中透白的色调,这种绿有点像绿松石,但再细看一番,其虽有类似绿松石的色泽,却没有绿松石这般浓郁深沉。总之,在我所见过的所有水库中,满拉水库周边的地形地貌应是最不具有美感的,但它却可以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脚</h3> <h3>延伸了的318到达了吉隆沟</h3> <h3>因为同行的小伙伴一路走过来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反现象,所以行程中的珠峰大本营我一直都在犹豫,但它却是我的一个未完成的梦,在去阿里的路上看到一路的珠峰指路牌终是没有经住诱惑,今天终于圆了我的珠峰梦😄😄😄</h3> <h3>珠峰路上的99道拐</h3> <h3>翻过一个垭口,对面是海拔都在8000米以上的珠穆朗玛山脉群峰:希夏邦马峰、卓奥友峰、珠穆朗玛峰</h3> <h3>都说站得高看得远,我这可是5300多的海拔了阿😜😜😜</h3> <h3>今天运气太好了,我心心念念的珠穆朗玛峰那么清晰,那么雪亮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可惜在中国的境内就只能到这里了,我一定要去尼泊尔更近距离的接触你-我心中的珠穆朗玛</h3> <h3>美女,你在干嘛呢?是想找个参照物来显现珠穆朗玛的雄伟吗😃😃😃</h3> <h3>更是有幸拍到了珠峰的日照金山,因为风太大,手持三脚架不能长时间使用,没能拍摄上日照金山的延时视频,略有遗憾</h3> <h3>珠峰自然保护区里野生动物种类很多,可惜我们只看到了很多岩羊,</h3> <h3>很想更近距离的观看希夏邦马峰,因为路况不熟悉,司机小侯不敢答应我再往里面开过去了😝😝</h3> <h3>佩枯措</h3> <h3>哇哦,一路上好不容易看到一片草地,必须去里面撒撒欢😜😜😜</h3> <h3>这就是象泉河边的帕羊草原</h3> <h3>一路上看到的都是一些这么低矮的土筑房子,进去看了才知道都是藏民的住房,因为空旷风大,不能建的太高,不过收拾得还挺干净</h3> <h3>阿里的夕阳🌇无限好</h3> <h3>有幸看到了五彩祥云哦</h3> <h3>昨天的太阳已经下山,今天的太阳又已升起,整装待发,奔赴新的旅程👌👌👌</h3> <h3>今天的行程是圣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措,当冈仁波齐那么清晰那么近的出现在我面前时,真的是有一种莫名的激情,猛然涌出一种想去转山的冲动,转山的艰苦可以克服,可是同伴的高反不敢冒险,只能放弃了☺️☺️</h3> <h3>圣湖玛旁雍错边上的雪山是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如果说冈仁波齐是神山的话,那么纳木那尼峰就是神女峰了,传说它们俩就是一对金童玉女。</h3> <h3>圣湖玛旁雍措,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很多印度教和藏传佛教信徒转湖的地方,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经过了圣湖的洗涤,心愿完成,生活的幸与不幸都能坦然面对,然后沿着冈仁波齐流向各个方向的河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h3> <h3>冈仁波齐 洗净心灵的地方,就像十字形金刚杵位于人间的中心,每年藏历四月的萨噶达瓦节期间,聚集在冈仁波齐的宗教纷繁复杂,但却在冈仁波齐脚下用同一种仪式表达信仰:转山。<br>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净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按照苯教仪轨,他们转山是逆时针转,而藏传佛教信徒和印度教信徒是沿顺时针方向转。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山路,这是尘世通往信仰之路,是为寻得内心的安宁而汲取力量的源泉,也是无数信仰者的心灵家园<br></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