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小学清明节祭英烈倡议书

阿尔泰

<p><b style="font-size: 20px;">  时至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来。在这缅怀故人、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的时节,正是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巩固我校疫情防控工作成果,避免清明期间因集中祭扫活动引发输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此倡导广大家长朋友们移风易俗、科学文明的祭祀方式。</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现做如下倡议:</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积极防护,不为疫情防控添堵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疫情尚未结束,清明聚集祭祀隐患大。今年清明期间,希望大家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坚持少出门、不串门、不聚会、戴口罩、勤洗手,不给疫情防控添堵,不给社会大局添乱。倡导通过家庭分散追思、经典诵读、网络祭祀、家庭悼念(通过建立亲属微信群、微视频、讲先人故事、制作思念卡、回忆美篇)等文明低碳形式祭拜,不现场祭拜、不踏青祭拜。从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精神传承上来,这是对全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莫大支持。祭扫重在表达感情,而不在形式,不管在什么地方祭扫,只要是真挚的情感,同样可以追思亲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珍爱环境,从我做起</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要自觉摒弃在林区墓地烧纸的不文明祭祀方式,遵守社会公德。清明节祭扫期间,不在中心城区、村头巷道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冥币等丧葬祭祀用品。</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绿色清明,文明追思</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使用环保祭祀用品,避免使用塑料制品和其他不易降解的布花、绢花、锡箔纸花,通过献花、赋诗、祭文、植树、种草等文明环保的祭祀仪式表达哀思,家长们以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努力打造绿色生态自然环境。</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禁用明火,安全祭祀</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严禁携带火种、火源进入森林区,禁止在林区燃放烟花爆竹、焚香烧纸,严防发生森林火灾;在公墓、烈士陵园等场所祭扫时要自觉遵守秩序,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到指定地点祭祀。</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小学生、少先队员以及家长朋友们要身先士卒,做“告别陋习,崇尚文明”的先行者和带头人,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自觉以绿色环保、文明安全形式进行祭扫、祭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家长们、同学们,乌云总会消散,万物终将向阳,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身体健康,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保护环境,共抗疫情,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祥和的清明节。</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文渊小学德育处</b></p><p><b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4月1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清明的相关知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咏清明诗极多,杜牧《清明》诗最为著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b></p>

清明

清明节

祭祀

祭扫

疫情

扫墓

文明

祭拜

踏青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