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岗袁氏之源流

梓麓

<p>  草有本,木有根,水有源,人则皆有祖。九岗袁氏的始迁祖是袁鳌,那么袁氏根源于何祖何姓?前后经历了哪些世系更替?在什么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支迁徙?本文根据《通志•氏族略》《江西九岗袁氏总谱》《袁氏世考》等文献,并结合有关学术观点,从敬仰祖先、探究历史的视角出发,梳理分析,叙述阐明。</p> <p>  <b>一、追宗溯根源</b></p><p> (一)发源于舜帝</p><p> 《通志•氏族略》:“袁氏,妫氏,舜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一族。妫姓源出姚姓。</p><p> 夏王朝时期,夏王曾加封舜之后裔。商王朝,其后裔投奔周部族,生下儿子妫满,为舜帝的嫡系子孙。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后,大封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把妫满封到古陈氏部落故地,建立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让他承袭舜帝的祭祀、香火,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就是陈国的开国君主,史称陈胡公或陈胡公满。陈胡公的裔孙是伯爰,爰是字号。</p><p> (二)立姓于春秋</p><p>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袁氏出自妫姓。陈胡公满生申公犀侯,犀侯生靖伯庚,靖伯庚生季子惛,季子惛生仲牛甫,甫七代孙庄伯。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赐邑阳夏,以王父字为氏。”《袁良碑文》也说:“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据此可知,涛涂为伯爰的孙子,他因功受封阳夏(今河南太康),成为卿士,并按周制立氏,以祖父的字号为氏,成为了袁氏的开姓鼻祖,叫袁涛涂,又称作辕涛涂。古时,爰、辕、袁三个字音同字通。《通志•氏族略•袁氏》记载:袁亦作辕、爰。</p><p> 辕涛涂,字仲,谥宣,故称宣仲涛涂,生于东周桓王十八年己卯(公元前701年),约卒于东周襄王二十六年乙未(公元前625年),享年76岁。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辕涛涂是陈国开国君陈胡公的13世孙。立氏前,辕涛涂为春秋陈国的准国君,也是主管军事的大夫,在平定内乱、陈齐结盟等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立氏后,辕涛涂四世孙辕颇来到郑国(今河南郑州、陕西华阴一带)并定居下来。秦朝末年,辕颇后裔辕告为避战乱,迁居于河、洛之间(今河南洛阳附近)。</p><p>&nbsp; &nbsp;&nbsp; &nbsp;作为袁氏的开姓鼻祖,辕涛涂(第1世)生辕选,选生辕突,突生辕侨,侨生辕克,克生辕雅,雅生辕颇,颇生辕买,买生爰剑,剑生爰豪,豪生爰卬,卬生爰舞,舞生辕达,达生辕秉,秉生辕告(15世),告生三子:辕生、爰类、袁政。</p> <p>  <b>二、分支大迁徙</b></p><p> (一)三分于汉初</p><p>&nbsp; &nbsp; 辕涛涂的15世孙辕告生了三个儿子,袁氏由此在汉初分出三个支祖,分别是:</p><p> 1.辕生,陈郡分支祖,大约生于东周赧王四十八年甲午(公元前266年),可视为告公长子。他跟随西汉刘邦转战多年,后年老体衰,看破红尘想过隐居生活。公元前204年,临走时向刘邦(西汉高祖)献上破项羽的计策,时年约62岁。</p><p> 2.爰类,汝南分支祖,大约生于东周赧王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263年),可视为告公次子。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他被封厌次侯,时年51岁左右。</p><p> 3.袁政,彭城(今江苏徐州)分支祖,大约生于东周赧王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261年),可视为告公少子。《袁氏族传》:告少子政,去车为政。</p><p> (二)迁徙于唐朝</p><p> 陈郡分支祖“辕生”生子“固生”,固生是一位齐国的愽士诗人。</p><p> 固生然后生丝,丝生猛,猛生干关内候,干生经,经生山,山生圣博士阿辅,圣生吉执金吾,吉生良国三老,良生贡议郎,贡生腾洛阳令,腾生滂东汉司徒,滂生四子涣、霸、徽、敏,涣郎中令生四子侃、寓、奥、准,准给事中生冲,冲生耽,耽生质东阳太守,质生豹丹阳尹,豹生三子洵、濯、淑,洵吴郡太守生三子顗、觊、察,顗豫州主簿生二子戬、昂,昂雍州刺史生子女15人名者五子:君正、君方、敬子、泌、士俊,君正吴郡太守生三子枢、宪、充,枢史部尚书生二子郎、亮,朗尚书生玘长史,玘生二子晖、谊,谊苏州刺史生元慙,元慙生振丰州刺史,振生二子鈺、履谦。自陈郡支祖“辕生”传29代到袁钰,袁钰为辕涛涂下第45世。</p><p>&nbsp; &nbsp;&nbsp; &nbsp; 袁钰祖居陈郡太康,约唐武后帝久视元年庚子(公元700年)生,因避安史之乱,于唐朝天宝末年(公元756年)由太康迁到河洛,再迁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之西山,世居下来。钰生二子澍、葆,澍生三子柚、枝、朴,枝生三子灯、焊、焲,灯生墡,墡迁徙到蓼州(今南昌市东湖百花洲西南南塘湾外)。墡生三子銜、街、阳,街生二子宪佐、宪统,宪佐生二子道谋、道迅,道迅生二子鶤、鳌。</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三、敬祖寻名迹</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袁鳌,字巨卿,江西崇仁山斜鲁浒人,为辕涛涂下第53世,九岗袁氏始迁祖。鳌公于南吴顺义三年癸未(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十月十五日出生于南昌,南唐保大十一年癸丑(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游学于宜春袁州,南唐保大十四年丙辰(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登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北宋一统天下,结束了五十余年的五代十国。南唐归宋,鳌公官任原职,不受器重。公知时不竟,唯有归隐方可自保。见崇仁群峰耸秀,水绕山环之华岳胜境,公悦之曰:“吾得其所矣!”,遂于北宋建隆四年,徙至抚州宝塘崇仁乡五十二都白茅畬三龙岗(今崇仁县相山镇山斜鲁浒村)。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徙至三十七都山家源。</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南唐升元七年癸卯,鳌公弱冠,陈押衙至贺,谓公曰:“余阅当世之人,未有如公者也。”遂以女妻公,生九子,即瓘、珮、班、珊、琯、珰、瑞、琰、琛,均为进士,分居于江西的谷岗、鹿冈等九岗;生一女,乳名鸾娘(也称琼娘),嫁豫章太守张子俊。俊公积德好施,里有贫乏者,辄出粟账之;寺观、桥梁有圯者,辄出钱修之;创有积德堂以启后人,当时名流有为铭与记者,今一天门、夏衣亭、静居寺、五峯寺皆有公留遗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上述记载可知,年轻时的鳌公才貌出众。陈押衙(押衙为宋元时期的一种武职)到他家祝贺弱冠(20岁)时,对他大加赞赏,并将女儿嫁给他。鳌公女婿张子俊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名声斐然。</p> <p class="ql-block">  <b>四、奋进新时代</b></p><p class="ql-block"> 《史记•陈杞世家》在记载宣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56年),齐国联军借道陈国的这段历史时,首次出现了辕涛涂这个名字。因此,自鼻祖辕涛涂开创袁氏以来,已有近2700年的历史。如今,袁氏人口有近800万,遍布神州大地乃至全球各地,在中华姓氏排序中居第33位。</p><p class="ql-block"> 袁鳌生有九子一女,先后裔居于九岗,子婿皆为进士,素有“九子十进士”之美誉,一门显赫,全国罕见。此后,各岗袁氏不断繁衍、迁徙、发展,人才辈出,登进士者共计43人。以鹿冈为例,鳌公之下的分房支祖中,珰为鹿冈基祖,字惟明,第六子。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袁珰率其子袁爕由吉水文江迁居今永丰鹿冈,其子孙及第进士3人。经近千年的繁衍,袁珰后裔人口达20多万,仅鹿冈乡范围就有鸿丁千人以上,其余分布在全国各地。</p><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鳌公及九岗后裔弘扬诗礼,世代簪缨,科甲连登,俊才蔚起,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与怀念。以史为镜,鉴古知今。鳌公的后代们特别是年轻一辈应不忘祖训,牢记嘱托,传承精神,奋力进取,为新时代家乡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新力量、作出新作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