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张敬琳的美篇</p> <p><br></p><p> </p><p> </p><p></p><p>清明节的来历</p><p><br></p><p>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p><p></p><p>1、清明节的来历</p><p>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p><p>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p><p>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p><p>2、清明节的习俗</p><p>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p><p>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p><p>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p><p>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p><p>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 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p><p>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p><p>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 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p> <p><br></p> <p><br></p><p> </p><p><br></p><p><br></p><p>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已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清明节是进行祭奠活动的高峰期,为倡导文明、环保、时尚的祭祀新风,使今年的清明节成为一个文明健康、内涵丰富、节俭环保、安全有序的节假日,我们提出如下倡议:</p><p></p><p>一、倡导科学祭祀,摒弃愚昧的祭奠方式。要自觉开展文明祭奠,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带头践行荣辱观,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p><p>二、倡导环保祭祀,摒弃污染的祭奠方式。要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农村环境,树立文明意识、科学意识、公德意识,把传统的祭奠习俗用环保、时尚、自然的方式表达,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等。</p><p>三、倡导节俭祭祀,摒弃浪费的祭奠方式。做到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p><p>四、倡导文明祭祀,摒弃庸俗的祭奠方式。大力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等多样式、现代式祭扫活动,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进行表达。</p> <p>文明祭莫,避免铺张浪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