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的美篇

周琼

<p>他们是“白头发,红袖章”,他们还是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不惧风险的脱贫不忘党恩的防疫抗疫的“志愿者”!</p> <p>我受惠于精准扶贫的利好政策,我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我能拿的出手的仅仅是我亲手种植的蔬菜,现在,我送给大家,我开心!</p> <p>大疫当前,道路受阻,30万株辣椒苗眼看要老苗僵死?3万元的成本6万元的利润眼看就要化为泡影!陈刚心冷如冰……一条脱贫攻坚信息群里的短信,一通打往十个村书记的助销电话,一个转发信息到户主群里的号召,三天,30万辣椒苗抢购一空……损失降到最低,陈刚说:“没想到您扶贫办这么大的威力,我正在用我的方法种有机西瓜,到时请您们吃……”</p> <p>疫情阻隔了我们的相聚,但隔不断我对你的牵挂。电话两端的问候比任何时候都要温柔,吃的喝的有什么难处?万不得已您不要出家门,出去也要戴好口罩……声声叮嘱升腾的温度消融了万恶的病毒。</p><p>而默默的行动更见证了非常时期的帮扶真情。多方渠道从武汉订购的稀缺贵重的救命药,终于第一时间送达到贫困病患手中,那一时,恐慌消散心安即来。</p> <p>千方百计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p><p>西兰花,菜苔,大白菜,芹菜,莲藕,鸭蛋,土鸡等等。所幸,贫困户大规模种养并不多,疫情期间共为9户代销菜类。</p><p>以农办为主,为市场主体组织了306吨蔬菜运往定点乡镇社区,价值为29万余元。为大户和市场主体降低了损失。</p> <p>一纸令下,收好行装,撤出防疫小区,来到帮扶村居。来不及整理衣被,匆匆到村入户走访调查,只为了“五个”摸清的数据更详实,只为了“久别”的亲情更亲切……</p><p>最早来村的是荆州工作队,来了就不允许回去,这是纪律!生活工作不便可以克服,但晚上视频时小孙子陌生的眼神却让李明珍队长心情难受!</p><p>水利局工作组两鬓斑白的林亚科长在村委会的广播室里支起了简易三脚灶,一日三餐,面条成了主食。</p><p>市管局赵松华书记在发送橙子苗时,崴了脚,骨折了,拍了照上了夹板,医生建议休养一月,而他柱着拐杖又来到了村。</p><p>法院罗有志书记倍受胃炎一而再再而三的折磨,罗书记坚持到周末。</p><p>八个驻村工作队组,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p>他们虽是驻村,但他们早已是村委会和乡亲们的主心骨,是决胜脱贫攻坚定心丸。</p><p><br></p> <p>战疫备耕两不误,力保产业巩成效。除了发放橙树苗,栽植蔬菜苗,丰富庭院经济外。市水利局,市河道局,市监管局纷纷为帮扶户送肥料上门,为春耕备耕做好农资准备。</p><p>市水利局里算上涴市镇水利站帮扶的一共70人帮扶干部已全部到户开展帮扶走访,一共帮扶了110户,(其中水利系统帮扶98户贫困户,水利站帮扶12户贫困户),帮扶物资都是化肥一袋,复合肥一袋。折合资金22000元。</p><p>部分帮扶干部“因户施策”,力所能及解决产业发展之需。</p> <p>应对疫情影响,搭建用工平台,争取用工岗位,确保脱贫成效。成功就业一人,巩固成果一家。涴市镇大力宣传荆州市,松滋市就业务工政策,三管齐下,即尊重贫困户意愿返城返岗,并做好出行服务工作;依靠镇内两家(海兴和颖科)规模企业复工复产,优先录用贫困户进厂务工;发布就业信息,引导贫困户就近就业。目前,已对接上岗,正在上岗途中(隔离期)和就近打零工占有劳动力的81%。</p><p>另每村增加3到5个公益性岗位,扶持无业可扶的贫困户增加收入。全镇初步确定公益性岗位119人,其中疫情防控31人。</p> <p>最揪心的莫过于贫困对象确诊为新冠病毒。同兴村周大哥即是,周大哥常年在武汉务工,不幸感染病毒,并于年前回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病毒传染给了自己72岁的老母亲,老母亲经全力抢救无效病亡。周大哥已于2月治愈出院并结束集中隔离期返回家中。</p><p>镇党委书记艾维峰于3月10日到户进行了慰问,疏导了周大哥的难过情绪,帮他树立生活的信心,解除了后续发展的困惑。</p><p><br></p><p>荆州发改委万玲玲主任率队看望工作队,到四兴垸村开展攻坚拔寨。</p><p><br></p><p>各镇直单位负责人带领党员干部到户开展大走访,补上迟到的新年祝福!</p> <p>再研究,再动员,再部署,再行动!</p><p>一次大学习,一次大走访,一次大帮扶,一次大落实。</p><p>用三不打好四仗:即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打好疫情影响阻击战,未脱贫户强攻仗,巩固提升保卫仗,补齐短板点位仗。</p><p>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硬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