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古建文化之旅(一)

待月

<p>本要回家,路过皇城相府,大家兴致很高,决定再访陈廷敬的故居,来一场古建文化之旅</p> <p>夜晚的郭峪村。如今的郭峪村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来过两次,都是匆匆忙忙,这是头一次有时间慢慢欣赏这里的夜景</p> <p>郭峪古堡,右边蓝色的小灯后是郭峪村的侍郎寨</p> <p>郭峪古堡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城内是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p><p>郭峪村还是明代顺天巡抚张鹏云,清代刑部侍郎张尔素,明末清初大富商王重新的故居所在地,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长大成人的地方,还是第三军医大学前身第七军医大学成立的地方。</p><p>郭峪村历史久远。为郭氏家族所建,以姓氏命村名。郭峪始建村当在唐初。明朝时,郭峪为里,到了清朝,又称镇。民国六年(1917年)实行编村制,郭峪里改为郭峪村。</p> <p>郭峪村规模宏大,形制完备。村落古建面积达18万平米,有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水井、遗址等,现在的郭峪城址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为了防御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而修建的。是年农历正月十七动工,十月竣工。城呈东西窄南北长的不规则形状,南北400米,东西300米,高12米(一说20米),阔5.3米,城周1400米。城堡设东、北、西城门3座,另有东水门1座、有敌楼10座,窝铺18个,转角有木亭。为辅助防守,城墙上置有城防铁炮数十门。城内民居多为明末建筑。</p> <p>郭峪城历经300多年风雨,城垣残破,民国年间范月亭任村长时,曾对城墙进行了规模较大的维修,维修后,敌楼威严,雉墙整齐,城上四周骑马可通。土地改革时,城窑分给了村民个人。建国以来,村民建房,村里搞公共建筑,拆用城窑城墙砖石,郭峪城被严重破坏。1994年,村里投资30万元,对城东门右侧一段城墙及城上的奎星阁、菩萨阁进行了维修。郭峪城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进士第,陈廷敬的老宅,陈廷敬中进士后,其父重修了门楼。封建时代建筑规格严格按官员品级、爵位和出身修造,不得违制</p> <p>可能是疫情的缘故,街巷里没什么人。偶遇一个当地的老人,自称是村里的王姓家族后人,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古村落的历史和传说,让我们有了明天一探究竟的期待</p> <p>远远一座高楼隐在夜色中,听老人说是村里王姓先人修筑的防御堡垒,类似于岭南的碉楼</p> <p>王家的铺面</p> <p>铺面的街门</p> <p>一面客栈的幌子映入眼帘,衬着斑驳的砖墙,在昏黄的灯光中,恍如回到了那时的岁月,穿行在狭窄逼仄的小巷</p> <p>在现代灯光的照射下,陈旧落魄的古建筑仿佛重现了往日的辉煌</p> <p>临街的老宅,看门反锁着,应该是还有人居住</p> <p>堡子中央的村公所</p> <p>因为门票免费,只能网上预约。结果没有预约上,抱着撞大运的期望,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早饭后赶到游客中心,却被告知只能预约周一的了。这时候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领队逯哥脑子灵光闪现,建议去找导游解说人员沟通,请一名导游,看能不能帮我们带进去。反正门票是免费的。结果是终于如愿以偿,没有辜负我们这一路的好运气</p> <p>话不多说,赶快检票进门。这里以往是有表演的,大体上就是康熙帝巡游山西,驾临郭峪村陈家庄园(也就是现在的皇城相府),陈廷敬率家族有爵位、官级的男丁迎驾的情景再现。因为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所以表演取消了</p> <p>皇城相府(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相府古堡的角楼,虽比不上紫禁城的角楼威武霸气、绚丽多彩,却也宏伟精致,显出一品大员的气魄</p> <p>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御书楼,飞檐斗拱,中间是康熙御笔“午亭山村”。不过,仔细观察,发现屋瓦竟然是金黄色,里面供着皇帝御笔的缘故?</p> <p>御书楼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所建。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p> <p>过了御书楼就是相府老宅城堡的正门,即外城的城门,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上书“中道庄”,也就是外城了,上款“崇祯壬午年孟春”,落款“斗桀居主人建”,其上石刻“天恩世德”,为康熙乙未年刻;堞楼上悬挂匾额“相府”。</p> <p>皇城相府导游图</p> <p>全景图。皇城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其选址坐拥樊山半腰,外环抱沁河,暗合《管子,相地篇》“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思想,既能取水便利又不会被水淹,同时兼顾防御的功能,符合传统风水“藏风聚气、山环水抱、前有照后有靠”的思想。整个建筑群落靠山面水,依山而建,拾级而上,错落有致,府外青山绕城,绿水束府内街巷纵横,建筑鳞次栉比,景色步移景异,让游客有种“人道我居城市中,我疑身在万山中”的代入感。</p><br><br> <p>大门的门钉数量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得越制。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通常皇家竖九路、横九路,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世子府制,正门五间,门钉减亲王七之二(减掉七分之二);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公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这一排排门钉,不仅有其构造功能,也是装饰品,并体现着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p> <p>进入中道庄,迎面是一座石刻功德牌坊,正面上方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对陈氏家族官文化加以概括。“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总宪”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陈廷敬先后在朝担任四部尚书,后入阁拜相,成为一代名臣。牌坊两则刻有“一门衔泽”、“五世承恩”八个大字,告诉人们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恩,再下边为陈廷敬兄弟、子侄的官职名称。从牌坊的铭文上看,陈自曾祖、祖父、父亲是诰赠、累赠、累封,应是因陈廷敬功名显赫而荫及祖先了。</p> <p>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通体石雕。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图案,高浮雕。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p> <p>牌坊底座上的石狮亦有寓意,大体是各种祝愿和吉祥之意</p> <p>石牌坊正对的是内城,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再往里走,为小牌坊,仍是通体石雕,两柱一楼,上载从明代嘉靖到清代顺治年间陈廷敬父辈所授官职,这同样成为陈氏一门荣耀的标志。</p> 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p>穿过石牌坊,左手即是陈廷敬的府邸“大学士第”(科普一下府和第的区别:所谓“府”是指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辅国公府、公主府。只有获得此类封爵者,他们的住宅才能称做“府”。至于上述几类封爵以外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公、侯、伯、子、男的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头衔,他们的住宅只能称之为“宅”、为“第”,绝不能乱叫成“府”。</p><p>府和第的区别还体现在房屋的产权上,自亲王以至辅国公,他们的府一律是由内务府总管的皇产,获得封爵后由内务府分给他们,一般公、侯、士大夫的住房,极少数是皇帝赏给的“赐第”,大多要自己出资建造或购置。)</p> <p>进入总宪府大门,迎面是一座砖雕影壁,图案是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吉祥如意。两边有民间八宝和四艺吉祥图案,据说两边的祥瑞之物暗合一副对联,让天下读书人去猜。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站在“砖雕影壁”前,感叹风雨人生,岁月流光;也不知有多少人,猜过楹联谜底,但一直没有一份满意的答案。</p> <p>过了“砖雕影壁”进入相府宅院,大门上有“相府”匾额,进入大门有二门,称仪门,为避嫌大门二门都不在中轴线上。仪门只能是皇帝通过,大臣文左、武右从仪门两侧走道通过。仪门的两侧还设有八字砖雕影壁,分别为鹿、鹤、桐、松、花、鸟图形,寓意六合同春、禄在眼前、福寿双全、松鹤延年。</p> <p>相府分前院、中院、后院。</p><p>前院是陈廷敬会客处,正厅是点翰堂,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大厅上方所悬“点翰堂”匾额,是康熙皇帝亲赐,褒奖陈廷敬作为主考官遴选栋梁之才。两边还有“博文约礼”与“龙飞凤舞”匾额,也均是康熙御赐</p> <p>里面还陈列着康熙赐他的半副銮驾和官阶牌。</p> <p>欣赏一下门廊窗棂上的精美镂空木雕</p> <p>左右厢房,这里是他日常起居的地方。中间悬挂着他写给兄弟索官的临摹放大版回复信札。</p> 由远到近,建筑风格考究,用料扎实,屋顶墙沿雕花考究,年代久远,门厅木料雕工细腻,别有一番韵味。 <p>中院是陈廷敬起居处,陈廷敬为官53年,回家3次。第一次是母亲重病,回家服侍4年;第二次母亲病故,回家丁忧3年;第三次父亲病故,回家丁忧3年。三次回家居住10年时间,次数不多,年数不少。清政府推行孝道,笼络汉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一生升迁达二十八次之多,马屁功夫肯定十分了得的,其官场经验至今仍被官员们奉为至宝。连中纪委书记都推荐《大清相国》这本书,毕竟陈廷敬是著名清官。</p> <p>二进院的西厢房</p> <p>后院是两层结构,原是陈廷敬住的地方,康熙皇帝出巡来到山村下榻陈家,后院就作为皇帝行宫。一楼正厅为康熙起居,二楼妃子居住,两侧厢房是卫士随从居住。据说康熙住过此房,以后再没人敢住,就是解放后,上千老百姓搬进皇城相府,也没有老百姓敢住,说那是皇帝住的房间。</p> <p>我们经过后院的西角门思远门通往就是小姐的住处,来到了陈氏家族闺中小姐及侍从女眷居住和小姐们吟诗作画,对弈弄琴的地方——小姐院。</p> <p>这是通往小姐住处的一个小跨院,往南通过月亮门就是西花园了</p> <p>小姐的绣楼</p> 其院落为二层楼结构,一楼为闺房、二楼为绣楼。 从这个角度看小姐院,前后屋顶都采用卷棚顶,无屋脊、无兽头,屋身低矮,充分说明陈氏家族尊崇“男尊女卑”的封建礼制。 小姐的闺房,中间的屏风是四仕女雕像。绣房的西隔扇墙屏风为樟木浮雕《百鸟朝凤图》,是仿故宫屏风制作的精品屏风 虽年代久远,但雕梁画栋,昔日的繁华依稀仍存 这里的陈设富丽堂皇,且来历不凡。小姐们对弈抚琴的东厢房,悬挂着翡翠玉石制成的《松鹤延年福寿图》,“苍松万古青永驻,云鹤千年寿无疆”的楹联出自乾隆皇帝的御笔; 樟木雕成的三层透花雕竹隔扇最为珍贵,据说除故宫有一紫檀木的,全国再无第三,豪门气度由此可见一斑。 <p>西厢房是小姐们用餐的所在</p> <p>厢房门头的木雕一样精美</p> <p>门厅的两侧书案茶几,即可攻读亦可吟诗作画,门外就是风光旖旎的花红柳绿、鱼戏池塘,花前月下,岂不美哉</p> 官宦家的大家闺秀,是不能随意外出的,所以院内有西花园,园内有玩耍的秋千,喂鱼的荷池和望河亭。荷池建成蚌形,也称蚌池,暗喻女儿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封建时代,受传统礼教约束,大家闺秀不得随意外出,为棑遗心中的郁闷,陈氏女眷们只好站在“望河亭”内,远眺滔滔东流的樊溪河水、风光秀丽的城外景色。 西花园紧挨着高耸的城墙,可以登上城墙看墙外的世间百态 脚下是管家院 登上城墙,以上帝视角远眺相府大院的全貌 内城的城墙爬满了爬山虎,夏日里在这满眼砖石的城堡中也能感觉些许清凉 整个建筑群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其选址坐拥樊山半腰,外环抱沁河,暗合《管子,相地篇》“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思想,既能取水便利又不会被水淹,同时兼顾防御的功能,符合传统风水“藏风聚气、山环水抱、前有照后有靠”的思想。整个建筑群落靠山面水,依山而建,拾级而上,错落有致,府外青山绕城,绿水束府内街巷纵横,建筑鳞次栉比,景色步移景异,让游客有种“人道我居城市中,我疑身在万山中”的代入感。<br><br><br> 整个建筑群给人的第一印象和特点:形制奇妙、气势恢宏。远看一座土黄色城堡式的宅院被包围在高大的城墙里面,依山就势,枕山靠水,占地面积如此之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其次如此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历经战火和岁月的摧残下,完整的保留下来,殊为不易,其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皇城建筑的规模形制、古朴粗犷,浑厚坚固,给人以奇特宏伟的神秘之感,再加之典雅别致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装饰和大量皇家御赐牌匾、物件、门楼、牌坊、景观小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给人以深刻的心灵震撼与视觉冲击。 其次,建筑精美,样式丰富。府内建筑鳞次栉比,雕龙画凤,房连房,院连院,院中有院,巷道相交,浅檐灰瓦黄土墙,青砖大石筑城墙,雄浑厚重,抱鼓石、柱基础、窗棂、门框、屋脊等构建和装饰,各式各样,匠心独运,各具特色,置身其中仿佛一次身心的时空错入之感,时代的沧桑、院落的古朴,磅礴的气势,无不令人拍案叫好。 皇城相府内布局严谨,讲究长幼有序,符合传统礼法要求。内有私塾(家学)、铁匠铺、花园、藏兵洞、河山楼、女儿院、管家院等,分区合理,生活设施齐全,重点考虑防御,高筑墙、广积粮、养精壮,为陈家繁衍和传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府内为陈氏家族世居之地,深宅大院,功能完备设施齐全,依山伴水,布局紧凑,全封闭的堡垒型、内外城分立,功能分区明确,为明清官宦府邸之大成者。 角楼-文昌阁,内供孔圣 右侧紧挨城墙的是藏兵洞,相府城堡背靠大山,为防范流寇从背后袭击,也为了防卫的视野更好,把防卫建筑建在了最高处 远处的文峰塔和郭峪村 城堡外的花园-止园 近处的防卫堞楼和远处的角楼 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他更大的功绩是主持了《康熙字典》的编纂。疫情期间,字典博物馆不开放,错过了康熙字典第一版也算是一大遗憾 在皇城内的中华字典博物馆,珍藏着非常罕见的康熙字典第一版。 (2015年的图片) 何以消暑烦,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藏兵洞前的小广场 小巷 <h1>河山楼,取"河山为囿"之意,又名"风月楼"。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资。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河山楼内还可储备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h1>相传当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此后十个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进犯,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br> 河山楼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 自崇祯五年建起河山楼后,陈氏家族凭借坚固的河山楼顽强抗击了数次流寇的袭击,保证了周围千余乡邻的生命不受侵害。但楼内容量毕竟有限,为永保万全,陈家耗巨资,于崇祯六年(1633年)农历七月动工,第二年春天建成。内城全长467米,垛口149个,平均宽度为2米,高度为12.5米,最高处25米,用石7000余方,砖370多万块.西、北门用铁皮包裹,门上各有楼阁。为防不测,铁门之外设有粗大的木栅栏。城内所有建筑均为明代建筑,每处院落自成体系,各有特点,对研究明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什值。 麒麟院 陈氏宗祠是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印象中祠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门槛有半米高,听闻清代,不要说我们这些外姓人,就是陈氏的女性,都很少有资格跨入祠堂半步,可见封建礼仪之森严。 <p>这座精巧别致的院落叫“世德居”。俗称“世德院”,由陈廷敬曾祖父陈三乐经商时的商号——“世德堂”而得名。世德堂创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是陈氏家族移居中道庄时的早期建筑。后经多次修复扩建,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世德居是陈氏家族繁荣昌盛的发祥地,是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居住的地方。第一层东方为陈廷敬的出生地,第二层为藏书楼,第三层为藏版楼。因为陈家家道殷实,读书人多,又历代尊师重教,所以建有刻版印刷厂,印刷各类书籍供子弟们学习,并有自己的藏书楼。</p> 世德院的第二进院 皇城相府的内城——斗筑居。整个内城仅城墙一项就用了青砖300多万块,土石料20万方,在当时交通、技术和施工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仅用了短短7个月的时间,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查看历史资料,才发现其实阳城这个地方,地下矿产丰富。而本村兴衰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基础的问题。本村的经济基础是产铁。阳城古为产铁大县。而铁产量在当时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和现在钢产量一样。明代洪武年间阳城产铁量超过500年后的世界产铁第一的俄国。可见规模。而本村及其他阳城诸村兴盛于明末。可见其时产铁规模远胜明初。产出的生铁可以做成农具。可以做成各种工具兵器,甚至火器。在本村与农民军的第一场较量中,即可看到火器的身影(中国火器一直在发展,只是在清朝由于满洲贵族禁止汉人造火器,而他们自己只习骑射。造成中国火器发展滞后)。而这些生铁运送到晋南地区。就可以换取另外一种必须品——盐。这就是泽州(本村属山西泽州,即今天晋城市范围)商人的主要经营物资。而沁水流域诸村也多以此发家致富。由此可见,陈氏家族一直就经商发家。拥有巨大的经济来源,建造一座小城是不成问题的。 悟因楼讲述了一则凄婉的爱情故事:清廷大臣陈廷敬的孙女陈静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远嫁他乡,丈夫早逝,只好返回娘家,住在“悟因楼”上。在一次家庙祭祀活动中,陈静渊偶遇青年才俊柳若风,两人一见钟情,却苦于森严的封建礼教而不能结合。陈静渊遂万念俱灭,走上绝路的故事。 站立女子即为陈静渊 闺房 清立堂 南书院-崇典阁。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这里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词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 中国 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 崇典阁一楼是陈家学生上课的地方,二楼是藏书楼,东西厢房是教书先生和学生的宿舍。图中背对先生背书的就是小时候的陈敬 走走停停,在光影交错间,你不仅感受的是明清两代封建建筑文化,更具感染力的,我想是整个陈氏家族的教育得当,人才辈出。 <p>止园</p> 过谦和门,回到外城 内城的城门 细看皇城相府官宅民居的空间和布局,有以下几个特点:四合院为建筑的主体形式,明清皆然。内城多明代遗构,外城则为清代所建。内城以陈氏宗祠为中心东西向布置,外城则以冢宰第为中心南北递进,东西并列。 清代建筑一改内城质朴务实的风格,在廊下大量施雕花三踩斗拱,柱间多施平板枋和小额枋,运用了制作精细的装饰构件,与明代建筑开成鲜明对比。显而易见,这与陈廷敬入阁拜相后社会地位提高、财富增加有直接关系。 门窗以门抹槅扇为主,棂花有多种图案;室内装饰承袭明代落地罩做法,但花样纹饰丰富;楼阁栏杆多不设栏板,饰透空几何纹图案 这里的一砖一瓦,门窗、柱础、影壁、房檐、屋脊都雕刻精美、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div><br></div> 瓦当兽头、房脊 影壁墙 柱础 皇城相府的楹联。你会发现不经意间就碰到御笔、巨儒、书法名家的笔迹,立意高远,令人玩味 董其昌? 康熙御笔 成亲王赠联 因疫情影响,错过了康熙字典第一版和相府待客的八八宴席,那也是错过了官邸明清文化的精髓。 夜景(放几张2015年拍的皇城相府的夜景) 佛国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