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 康一小快乐小石头班超二组活动纪实 三年下

粪小妞

<p>  清明节,是公历的4月4日或5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p> <p>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距今约2500。</p><p>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重耳没有了力气,随臣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做了一碗肉汤。十九年以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介子推。介子推打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跑到山上去了。重耳就想用烟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和他老母亲被烧死了,还留下了一血书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p> <p>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北京时间17时46分。民间谚语有“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这时,全国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已都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p><p>中国古代把从清明开始的15天,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田鼠不见了,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鹌鹑鸟开始增多,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p><p><br></p> <p>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p><p>这几句诗写的就是这三候的物候现象,诗最后说,看这样的天气状况,不用愁,谷雨已经不远了。</p> <p>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各地习俗也不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的习俗。</p> <p>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正是郊外踏青与扫墓祭祖的好时节。</p><p><br></p><p><br></p><p><br></p> <p>“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p><p>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扫墓,即为“墓祭”,表达祭拜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p> <p>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古代叫探春、寻春。踏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清明这天,家人或朋友们三三两两去郊外踏青,大家在草地围坐饮宴。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就写出了这一景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p> <p>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踏青春游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拔河)、放风筝和荡秋千、插柳、斗鸡、蚕花会等,也有现在没有的风俗,射柳和蹴鞠(足球)。</p> <p>清明节不光有传承至今的文化习俗,还有让人期待的美食习俗。</p> <p>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p> <p>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p> <p>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p> <p>古诗文化生动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诗文是语言的艺术,是民族的精神与心灵,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学之一,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最璀璨的部分。下面让大家一起赏析关于清明节的绝美古诗。</p> <p>出自【唐】韦庄的《长安清明》</p><p>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p><p>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p><p>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p><p>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p> <p>出自【唐】白居易的《清明夜》</p><p>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p><p>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p> <p>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欣赏一下小组员们的学习成果吧!</p><p><br></p> <p>小白同学的《踏青》</p> <p>小薛同学的古诗二首《清明》</p> <p>手工制作~清明小白花</p> <p>小乔同学的《清明即事》</p> <p>小王同学的美食制作~青团</p> <p>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远,内涵深刻,我们一定要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