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班会课,我又学到了不少关于清明节的知识。</p> <p>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清明节吧!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p> <p>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那么它的起源是什么呢?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p> <p> 你们知道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吗?</p> <p> 第一,大家肯定都明白,当然是扫墓。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成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p> <p> 第二,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恰乐融融。</p> <p> 第三,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p> <p> 第四,荡秋千。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p> <p> 第五,拔河。据说,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历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视。</p> <p> 第六,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p> <p> 大家知道清明节的美食是什么吗?说起来真是让人馋得流口水!</p> <p> 第一,乌稔饭。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第二,子推馍。子推就是介子推。“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p> <p> 第三,枣糕。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第四,润饼菜。每到清明时节,福建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p> <p> 第五,清明螺。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为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第六,青团。清明时节,江南一带主要是江浙皖沪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青色的,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面粉中,再包裹进豆沙馅。怎么样,是不是已经馋的流口水啦?😍😍</p> <p> 清明节同样也是祭奠革命烈士的日子。</p> <p> 大家认识他吗?他就是邱少云。1952年10月,为打击美国和南朝鲜军队,邱少云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烧弹。飞进燃烧液燃遍他的全身,为了不保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 直至壮烈牺牲。</p> <p>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雷锋,大家知道吗?雷锋只活到22岁就去世了,真令人悲痛啊!</p> <p> 这就是刘胡兰。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坦然躺在刀座上,尚未满15周岁!</p> <p> 这就是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p> <p> 看,这些英雄们年纪轻轻,却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么我们,就应该珍惜幸福生活,好好学习。英雄们,我向你们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