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瑞士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小国,但不论其自然风光之美,还是人文环境之优雅,还是社会文明程度之高都堪称欧洲大陆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瑞士与阿尔卑斯山互相拥抱、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形成一个传奇式的令人神往的国度。</p><p> 瑞士国土总面积为4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球面积的千分之1.5。汝拉山区、中部平原及阿尔卑斯地区构成瑞士的三个主要地区。瑞士人口仅有七百四十万,仅占全球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一。瑞士北部与德国接壤,东临奥地利和列支顿士登,南临意大利,西临法国。靠近德国部分是德语区、毗邻法国部分是法语区,靠近意大利的地区是意大利语区。瑞士没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所以这三种语言都是瑞士的官方语言。</p> <p> 就其地形地貌和气候而言,瑞士是一个具有强烈对比度的国家。仅仅在几公里以内的土地上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面貌迥异的风景。比如瑞士的最低点位于阿斯科那市,其海拔为193米。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到处生长着葱郁茂密的棕榈树。瑞士的最高点是杜富尔峰,海拔为4634米,属于北极极地气候。而阿斯科那与杜富尔蜂的地面直线距离只有70千米。再比如瓦莱州是一个很奇特的州。最著名的海拔4478米的马特峰和20千米长的大阿莱奇冰川同在一个州内。还有,降雨量最少的瓦莱州施塔尔登市一带,其年降雨量仅为52毫米。但在40千米以外的山口处,年降雨量却高达400毫米。</p> <p> 瑞士是个四季分明,景色各异的国度。春天万物复苏,树木抽芽,草地新绿。夏季比较温和,没有酷暑,温度大约在25-30摄氏度之间。秋季果蔬成熟,瓜果飘香,是充满喜气的收获的季节。深秋时节银杏树及各类枫树则用它们缤纷、艳丽、斑斓、瑰丽的色彩将秋天装扮得层林尽染,光彩夺目。瑞士的冬季又是一个神奇的银色世界:阳光明媚,积雪炫目,大小山峦银装素裹,成为名副其实的滑雪胜地,处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者。</p> <p> </p><p>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阿尔卑斯山奇峰林立。瑞士境内有十大名峰,石丹峰(stsnserhorn)是其中之一。石丹峰位于上瓦尔登和下瓦尔登的交界处,峰顶海拔1898米,是瑞士著名的山峰之一也是游客们热衷的山峰。从卢塞恩出发乘火车或旅游大巴前往施坦斯,再步行5分钟就可到达山谷站。在此乘坐古老的观光小火车可以抵达半山腰。自1893年开始这种老式敞篷木制车厢就运送游客从施坦斯平稳地驶往石丹峰。然后很方便地换乘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双层Cabrio高空缆车直达石丹峰峰顶。</p> <p> 起点位于半山腰的高空缆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敞篷车顶平台。站在双层全景车厢的车顶会带给你一种震撼的感觉。让你近距离感受缆车在立柱之间运行的状态和尽情享受风吹过脸庞的舒适。由于山上气候多变,时而淫雨霏霏,时而浓雾弥漫,时而阳光明媚,所以山上的景色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山坡上的草地绿得葱翠欲滴,星星点点地点缀着绿色草地的橘红色屋顶的小房子特别有一种异域风情的田园牧歌的情调。在山顶漫步环游时,护林员会非常高兴帮助游客辨别鲜花和山峰。途中游客还可以欣赏到土拨鼠和造访绕轴自传的旋转餐厅“Rondorama”。途中游客还可以用英语与司机进行简单交谈和与他们合影留念。</p> <p><br></p><p> 因特拉肯(Interlaken),是瑞士伯尔尼州的一个城镇,但它却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因特拉肯是瑞士一个由于“欧洲脊梁”少女峰而闻名于全球的旅游小镇。小镇位于图恩湖(LakeThun)与布里恩茨湖(LakeBrienz)之间,它的名字原文的意思是“两湖之间”,所以该镇又名湖间镇。因特拉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因旅游观光而兴起的城市。</p><p> 因特拉肯在地理上是伯尔尼高地的中心。这儿出产著名的手纺精细网织品,却以“抹布”名之,反而闻名于世。如同勃利恩茨的木刻,因其工艺复杂,最终成了当地名产特产。这儿传统的手工彩陶制品也极为出名,图案有当地乡村特色的也有现代风味的,深受游客青睐。因特拉肯还是著名的运动胜地。</p> <p> 因特拉肯小城的格局非常简单,从火车东站开始一直向西延伸至火车西站,这条主干道叫何维克街,它是小镇的一条商业街。街道两旁都是店铺,有好几家超市、酒店、时装店、钟表店、餐厅和许多家巧克力店。钟表店里的钟表多得像卖菜摊上的蔬菜一样,不仅琳琅满目而且是一堆一堆的。不过它们都是瑞士出产的各种名表和挂钟,绝对没有假货。价格从几十万一只到几百元一只不等,可以满足各种游客的需求。巧克力店卖的巧克力品种极其繁多,最重要的是它们大部分都是手工制作,有的还是现做现卖。甚至有的追求独特风格的巧克力店还别出心裁地用巧克力浆做成像瀑布一样的流动的幕墙以吸引顾客。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大部分商店都配备了会讲汉语的店员来专门接待中国游客,而且在这里购买瑞士钟表和巧克力等商品还可以随即享受出口退税。</p> <p> 因特拉肯小镇景色十分美丽,而且显得十分安宁、清爽。天空是一片湛蓝,街道边上有几片碧绿的草地和林木繁茂的街边公园。周围群山环抱,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山顶上的皑皑白雪和漂浮的白云。外围翠绿的草坪连成一片,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草地上散落着欧洲风情的农舍,农舍旁边还有一些奶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自由地散步,甚至还在开心地聊天呢。难怪这里的牛奶和奶制品那么品质上佳。</p> <p> 从因特拉肯乘坐金色山口快车可以到达瑞士很多旅游景区。金色山口快车(GoldenPass Line)是将琉森(卢塞恩)湖、日内瓦湖、布里恩茨湖、和图恩湖等瑞士最美的风景串联在一起的火车线路。金色山口快车连接了瑞士中部德语区的古老城市卢塞恩和西南部法语区的优雅湖畔城市蒙特勒。清澈明丽的湖水,雄伟的阿尔卑斯山,悠闲的山间牧场,瑰丽的葡萄园,让您可以尽情享受精彩的风景。列车的玻璃是大而通透的玻璃窗,座位十分舒适,车厢内的各种设施跟国内的高铁极其相似。坐在窗边看着一路不断变换的旖旎风景,让你觉得如梦似幻,如痴如醉,心潮起伏激荡,完全陶醉在神奇的美景之中。此刻你会在心底泛起一股优越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p> <p> 从因特拉肯大约两个小时之后就到了瑞士另一个著名景区卢塞恩(Luzern),它又被译作“琉森”。这里是卢塞恩州的首府,而且它曾经是瑞士的首都。卢塞恩位于瑞士中部罗伊斯河出口与四州湖的汇合处。是个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是瑞士最大的夏季避暑胜地之一。在拉丁文中 Luzern是“灯”的意思。据介绍在罗马时期这里只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小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此得名“卢塞恩”。</p> <p> 卢塞恩的古城区小巧玲珑,主要景点都可步行到达。历史悠久的卢塞恩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宅邸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卢塞恩湖流入罗伊斯河,它将市镇隔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湖光水色与城市美景互相映照。由于它太美丽,所以有人说“如果有天堂,这里就是天堂的入口”。</p> <p> 说到卢塞恩就不能不提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卡佩尔桥。这座桥建于14世纪,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桥两侧的栏板上常年装饰以红色鲜花,看似一座花廊,所以又称作花桥。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10幅,这些彩画绘制于17世纪,每幅画的内容多为卢塞恩的历史风貌和琉森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慢慢行走在古老的廊桥上,你既欣赏可以廊桥也可以欣赏附近的景致。</p><p> 卢塞恩有巍峨葱翠的皮拉图斯山,还有鳞次栉比的古色古香的中世纪的建筑。湖水中白天鹅在悠然地游弋,水鸟在水面上飞翔。古桥、水塔与周围的环境极其和谐地融为一体。琉森湖水像丝绸般柔软,优美纯净的环境吸引了数量众多的天鹅,它们常年在湖中嬉戏。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天鹅与游船和谐相处互不干扰,即便看到游船来了它们也不会立刻游走,反而是游船避让天鹅。</p> <p> 去卢塞恩旅游就不能不看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狮子纪念碑。狮子纪念碑建在卢塞恩城边上一座半山腰上,准确地讲它是在半山腰上开凿而成的一尊躺卧着的受伤的雄狮雕像。它是为纪念在1792年8月10日法国大革命中死难的瑞士雇佣兵而建造的。这座狮子是卢塞恩最著名的雕刻作品,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曾赞颂这座石狮是“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石雕”。</p><p> 中古时期的瑞士是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那时许多瑞士青年男子为了生计和养家糊口不得不去外国充当雇佣兵。瑞士人生性都很实在,他们非常忠诚于自己的雇主,为了雇主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保护法王路易十六及玛丽王后,786名瑞士雇佣兵英勇战死在沙场之上。这座纪念碑下的文字描述了事件的经过。雕像表现了一支箭深深地插进了濒临死亡的雄狮背上,狮子面露痛苦的神情,前爪按着盾牌和长矛,盾牌上有瑞士国徽。那些瑞士勇士们所护卫的是堕落的波旁王朝。他们明知道所护卫的王朝统治者是如此腐朽,但是为了忠于雇主仍旧怒向刀丛,战死不悔。这一壮举不禁令人感动和感伤。从此以后瑞士政府就废除了输出雇佣兵的做法。现在,除了在梵蒂冈还能见到作为教皇卫士的,颇具仪式性的瑞士雇佣兵以外,就再也见不到瑞士雇佣兵的影子了。</p> <p> 勤劳、勇敢、忠诚、执着、严谨,既富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又具有勇于探索的科学思想的瑞士人把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科学高度发展,工业极其先进,经济及其富有,环境极其优美,民生极其幸福的国家。应该说瑞士因为有阿尔卑斯山而风光奇秀无比,阿尔卑斯山则因为有瑞士而增添了许多富有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的景色。宛如一块美丽的锦缎上点缀了许多璀璨的明珠。它们真是相互衬托,相得益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