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uz24oq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赵锁仙作品集合</a></h3><h3></h3> <p>文史夜话</p><p><br></p><p>“出生时遇上非典,高考时遇见‘新冠’”,对这届高三学生来说,今年二月三月的全民战疫,足够让他们刻骨铭心。而了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成为他们的人生必修课,也成为迎考需要关注的热点。</p><p><br></p><p>今天我们从30后到00后的9位抗疫勇士,9段动人故事,他们都正在为中国战疫写下生动的注脚,无论尊贵与否,无论名声大小,都是最勇敢的战士。</p><p><br></p><p>蕴含在这9段故事里的内涵很丰富、深远:时代责任、悲悯善良、天下为公、舍身忘己、家国情怀、爱岗敬业、命运共同体……所有这些,也理应叠加、掩映成当代青年的人生底色。</p> <p>1、30后 ——国士无双钟南山</p><p>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p><p>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p><p>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p><p>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p><p>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p><p>84岁高龄的钟南山,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p><p>一位老师这样概括: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勇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这就是吧。</p> <p>2、40后 ——女中丈夫李兰娟</p><p>疫情后,“李兰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冒险亲赴武汉、建议武汉封城、怒怼谣言毁谤……这位73岁的女院士,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丈夫,极具传奇色彩。</p><p>有人说,她是一个可以和钟南山院士并驾齐驱的抗疫灵魂人物。有他们二位在,我们就更加心安。她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在她掌舵浙江省卫生厅期间,巾帼不让须眉,创造了“二次感染率为零”的奇迹。</p><p>从贫寒的农家女,到浙江省卫生厅厅长;从赤脚医生,到名震天下的院士;李兰娟的人生,足够传奇,也足够“硬核”。</p><p>李兰娟院士率先提出“封城”建议:在防控疫情时,市民们不得进出武汉。万一疫情没那么严重,李兰娟院士的名誉可能毁于一旦。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她顾不上多想,与钟南山院士联名上书。次日,湖北省关闭“离汉入汉通道”。一个建议,保护了更多人。也是从那天开始,李兰娟院士每天凌晨两三点后才睡,睡眠时间不超过三小时。</p><p>那些最光辉伟大的人格,并不是儒家编造的童话,而是真实存在着。本可安享荣华,却“哀民生之多艰”,不惜深入险境。李兰娟和钟南山,要是在古代,是会被封神立庙的。在这种长者面前,年轻一辈是既感到崇敬,也感到汗颜的。</p> <p>3、50后——无私无畏郑杨</p><p>郑杨医生,是吉林省支援武汉医疗队伍中的一员,她也是队伍中年纪最长的一位。</p><p>63岁的她不顾家人劝阻,主动请缨参与抗击疫情工作。作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她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则更让人钦佩与感动。</p><p>她说:“我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领域已经工作35年了,在处理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上,我有把握;面对急危重症的抢救及疑难病,我有治疗经验;在介入治疗上,我有技术。”“我喜欢干活,热爱工作,这也是医生的职责。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说的,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国家需要,我多大年纪都上!”</p> <p>4、60后——舍家忘我张定宇</p><p>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57岁的张定宇本人身患绝症,妻子同为医护被感染,他却顾不上照顾妻子,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了30余天,无疑是可歌可泣的英雄!</p><p>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同时,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很害怕,怕她身体抗不过去,怕失去她!”“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p><p>因患渐冻症,他的腿一瘸一拐,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他是一个做指挥的将军,同时也是一个拼命的战士。</p><p>《湖北日报》评价说: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p> <p>5、70后——守卫国民刘森波</p><p>相比前面大名鼎鼎的抗疫英雄,刘森波非常的默默无闻。他是一名“病毒样本快递员”。</p><p>他所在的公司承担起了武汉雷神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病毒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正在老家休假的他,毅然向公司递交了申请,奔赴武汉支援,成为了一名特殊的“快递小哥”。</p><p>他主动请缨承担高风险任务,每日要跑两趟,到武汉雷神山医院收取样本,为确保样本运输的安全性及密封性,样本首先经过标本袋加固包装后放于95Kpa罐内密封,再放置于专属武汉雷神山医院样本运输的UN2814铝合金的标本箱子中,样品清单需放在运输箱外层。最后经过多层的消毒后,刘森波要在半小时内把样本送到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服务机构之一、武汉金域医学公司核酸检测实验室。</p><p>刘森波说,以前入伍是为了守护国家安全,现在到武汉是为了守护国家健康。把每一位患者的样本尽快、安全送到实验室是我的职责。</p> <p>6、80后——侠肝义胆汪勇</p><p>他叫“汪勇”,是武汉一位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的快递小哥。</p><p>2月13日凌晨5点,他在武汉二环外快递仓库的一个高低床上醒来,测了下体温准备出门。他下意识看了看手机日历,才意识到,自己已经22天没回家了。汪勇和他的伙伴们一共对接了1000多名医护人员,接下来还要为3000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p><p>汪勇有一段话朴实又感人:“人这一辈子碰不到这么大的事情,不管做什么,尽全力做,不后悔。其实想想,我开始做这件事的初衷很简单,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护人员能救多少人,怎么算我都是赚的。”</p><p>汪勇只是一个快递小哥,但他同样在一线为抗击疫情英勇战斗,他以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只要力所能及地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奉献,一个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平凡岗位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p> <p>7、90后——勇者有爱赵闯</p><p>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分局宝丰所民警赵闯,主动下沉社区,转运发热病人,真心服务患病群众。</p><p>他老家在重庆,27岁的他已经连续两个春节没有回家和家人团聚,平常都是通过微信和家人视频。</p><p>今年过年前,在所支部关怀下,他提前和所里同事交接了工作,赶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在和家人欢聚的时刻,他通过新闻,看到了武汉爆发疫情,立即和所内联系,得知武汉封城的消息,他和家人告别,家人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看着家人依依不舍,赵闯眼中噙着了泪花,但是眼泪没有留下来,他不想让家人担心。</p><p>20多天,27岁的赵闯协助转送了59名确诊患者、疑似感染者、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这项工作非常危险,也非常辛苦。汗流进眼睛只能眨眼不能擦。他和病人成了朋友。他第一时间向所支部递交了的请战书,在网络曝光,那工整的字体,刚毅的文字之间,充满了青年民警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勇气,让人无比感动。</p><p>“这些患者好多和我父母年龄相仿,我帮助他们感觉就像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从起初的恐惧到主动接触、跟踪帮助,赵闯坦诚自己的感受。</p> <p><br></p><p>8、95后——最美姑娘朱海秀</p><p>“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就不能做事了,对不起……”在央视《新闻联播》中,这位“黑眼圈”姑娘朴实的话语,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她,她就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9届毕业生朱海秀。这名已有3年党龄的90后女孩,成为极具正能量的“战疫网红”,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p><p>2020年1月24日,朱海秀报名参加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投身武汉防疫一线。2月3日,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一线的事迹经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被网友们称作“全网最美姑娘”。</p><p>2月11日,在武汉市汉口医院,探访隔离区的央视记者,记录下了朱海秀及其同事们的工作日常。央视镜头下的朱海秀,带着厚厚的黑眼圈,步履匆匆地穿梭在各个病房间,为病人量体温、分发药品、记录病情、打扫卫生。记者请她给家乡的父母报个平安,她轻轻拒绝了,她说:“我不想哭,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对不起……”</p><p><br></p> <p>9、00后——战疫新锐刘家怡</p><p>“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一句话脱口而出,刘家怡双眼充满认真。很多网友因为这句话,感到无比心疼,也无限钦佩。</p><p>2000年出生的刘家怡,是惠州市惠城区中医院的一名护士。2月9日,广东省再派出438人的医疗队增援湖北,她是其中一员。不满20岁的刘家怡,毅然投身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战“疫”现场。</p><p>作为队伍里最年轻的成员,刘家怡的任务是指导离开方舱的人脱防护服,为抗疫战友守好避免感染风险的这道重要防线。</p><p>除了医务人员,每天也有警察、安保、保洁人员等进入隔离病房,只接受过简单培训的他们对脱防护服有些陌生,起初几乎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指导。这也意味着,在6个小时的上班时间里,刘家怡几乎要不停地讲话、重复指导动作。</p><p>“感觉颈椎间盘都要突出了。”刘家怡形容,防护服裹得很紧,因为担心崩开都不敢做大动作,脖子一直是前倾状态。更难受的是N95口罩带来的窒息感,就像是6个小时被人捂住鼻子,脱了口罩才恢复正常。</p><p><br></p> <p>危难面前,每一代中国人,都在用行动书写使命和担当。在这场战争里,每一个咬牙坚持的你,都是最勇敢的战士。一起努力,中国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