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父亲生于1913年7月20(阴历),病逝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0年11月22日,享年57岁;母亲生于1913年6月20日(阴历),病逝于2004年6月4日,享年91岁。</p><p> 父亲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母亲结婚前也曾做过小学教师,与父亲结婚后就做全职家庭主妇了,相夫教子。</p><p> 感谢父母生养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除最小的弟弟32岁离世外,我们兄妹四人至今都已耄耋之年,身体健康。尤其感恩父母的是,作为书香门第的家庭,父母即使在生活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也供我们上学读书,使我们三兄弟一妹妹都先后受到了高等教育,一生有较稳定的工作,能自立于社会之中,晚年过着闲舒惬意的生活。</p><p> 今天,我们三弟兄一妹妹携孙辈在网上怀着感恩的心,通过美篇祭奠先人,愿我们的主基督耶稣眷顾保守崔家后人,子子孙孙兴旺发达,绵延不绝,福杯满溢……</p><p> 愿父母大人长眠安息、福荫后人!</p> <p> 父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虽然他只跟爷爷读了10年的私塾,但他的古文功底十分深厚,他的文学造诣也很深。父亲能背诵《论语》《孟子》以及《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段落篇章,唐诗宋词就更不用说了。我还清楚地记得父亲那时经常读的书是《孔子家语》、《纲鉴易知录》、线装的《古唐诗合解》和《聊斋志异》等多种古代作品。从小,我们弟兄姐妹就受到父亲古典诗文的熏陶……</p><p> 因为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父亲尽管是谨小慎微,但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仍难免受到冲击。当然,文化大革命对他打击是最沉重的。造反派把他打成历史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代表,并关进学校的牛棚,几乎整整一年时间,父亲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受到了造反派的许多残酷的折磨。唉,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p><p> 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父亲的所谓历史问题和路线问题,在经过我(我的弟兄姐妹都在外地)多次到父亲所在的学校和主管机关市教育局上访,才终于于1982年得以平反。父亲平反之时,他已长眠地下12年了……</p> <p> 母亲心胸豁达,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为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剩余时间就读书、看报、下跳棋。母亲读的书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就说《红楼梦》吧,母亲不知看过多少遍,对金陵十二钗,提哪个,她都能给你讲出不少故事来。你同她聊天,会觉得她知识的宽泛。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她说要给我们露一手,做意大利炒饭。我们都十分惊讶,不知她从哪里学到意大利炒饭的。母亲还说:“意大利炒饭有一百多种呢!”这更令我们感到惊奇。</p><p> 母亲八、九十岁仍有每天看报的习惯。有一次曾对我们说:“报纸上说的东西,我只有两样不明白,就是股市和网络。”我们说:“妈妈,这两样东西连我们都还弄不明白呢,你不懂没关系的。”</p><p> 母亲的离去,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悲痛。母亲就好像一棵大树轰然倒下,使我们感到仿佛失去了荫庇、依靠,心里空落落的。悲痛的泪水怎能表达了我们对母亲的哀悼和思念?我们遵照母亲的遗嘱,选取了树葬的形式,同父亲合葬在一起,让苍翠的松树为二位老人遮风挡雨,陪伴他们长眠安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绝 • 题裁剪出的母亲年轻时的照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轻照片太难寻,印象模糊未入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裁剪一幅群像照,苍颜白发驻青春。</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律 • 祭父诗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行乘鹤卌余年,笑貌音容仍目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世耕耘桃李艳,几遭运动体心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病床难有回天力,生命垂危误诊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代恰逢文革乱,至亲痛丧枉呼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1、11、22</p><p><br></p> <p> 母亲的放大镜 </p><p> ——母亲节献给故去的母亲 </p><p><br></p><p>一柄圆圆的放大镜 </p><p>是母亲晚年的贴身宝贝 </p><p>它,联系着外面的世界 </p><p>给寂寞的老人带来安慰 </p><p><br></p><p>双目视力不济 </p><p>放大镜把字迹放大三倍五倍 </p><p>六楼阻挡了母亲的脚步,透过放大镜 </p><p>感受报章带来的外面世界的精彩和滋味 </p><p><br></p><p>双耳听力不聪,母亲用放大镜 </p><p>把儿女在纸上说给她的孝话读懂、玩味 </p><p>再用贴切的理解、亲切的交流和会心的微笑 </p><p>展示一位八九十岁老人敏捷的思维 </p><p><br></p><p>放大镜,你是母亲明亮的眼睛 </p><p>宛如一汪清澈的秋水 </p><p>放大镜,你是母亲聪灵的耳朵 </p><p>充盈着轻言柔语至亲至孝爱的分贝 </p><p><br></p><p>母亲在九十一岁时离儿女而去了 </p><p>放大镜那明亮的眸子似乎也在垂泪 </p><p>母亲静静安息在葳蕤塔松陪伴的墓穴里 </p><p>放大镜那聪灵的耳朵传达着母亲一生不朽的恩惠…… </p><p> ——2008、5、10</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绝 • 清明二首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时节祭先人,一束鲜花孝至亲。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垂泪含悲酬悼意,健康于世最情真。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明时节忆故人,默悼灵前往事陈;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触痛伤悲飞泪雨,天公怜我送云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0、4、5</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律 • 家慈逝世五周年祭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家慈仙逝五周年,缅念颜容现目前。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皱浅纹爬瘦面,白眉银发挺柔肩。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生奉献牵儿女,四代同堂享暮年。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国有知当慰藉,高龄九十溘然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6、4</p><p><br></p> <p> 扫帚梅——我童年的梦 </p><p><br></p><p>题记:现在城市里,已基本看不到扫帚梅的身影了…… </p><p><br></p><p>妈妈砌成的花池里 扫帚梅—— </p><p>你是我童年的梦 </p><p>你细高挑的身材 </p><p>白的、粉的、玫瑰红的 不起眼的小花 </p><p>迷醉了蜂儿蝶儿 </p><p>我童年的梦里 没有寂寞孤独 </p><p>只有活泼热情 </p><p><br></p><p>当夏日的晚风吹来 </p><p>兄弟姐妹的合奏响起 是谁哼起了—— </p><p>“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轻轻……” </p><p>你身姿婀娜地摇曳着 </p><p>也和我们一起欢乐不停 </p><p>坐在小板凳上的妈妈 </p><p>纳着鞋底一声不吭 </p><p>爸爸的故事却如 流水淙淙—— </p><p>《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p><p>带我们走进了童话的王国 </p><p>还有《画皮》《婴宁》的故事 </p><p>把我们介绍给了蒲老先生…… </p><p><br></p><p>扫帚梅呀扫帚梅, 你和我们一起倾听—— </p><p>“……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 </p><p>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p><p>爸爸那形象的手势 </p><p>和着那迷人的吟诵 </p><p>让东坡居士超然的意境 </p><p>撞击我们幼小的心灵 …… </p><p><br></p><p>扫帚梅啊扫帚梅 </p><p>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梦 </p><p>多少年来我记挂着你 </p><p>却常常寻不到你的踪影 </p><p>就像寻觅爸爸妈妈逝去的 </p><p>举止言谈,笑貌音容…… </p><p>——2005、7、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