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好久没有梦见父亲了,我以为父亲离去的悲伤已慢慢离我远去,我以为我已能走出这份悲伤,但昨晚的一场梦彻底地打破我的这个“以为”。</p> <p>梦中的父亲仍是在生病,只是不再是因癌痛时的发烧与昏迷,而是因发烧胡言乱语被医生当成精神病人把双手捆起来失去自由扭动身子而无济于事痛苦的样子。我一如当时父亲生病时想尽千方百计寻医问药那样托各种关系让父亲的双手得于解脱;得到自由的父亲一如生前见我回去那样的高兴,那样的微笑;看着父亲的微笑,我一如以前梦见父亲病好时的那样开心,那样高兴。却不想,一高兴过头,梦就醒了,父亲不见了,父亲的微笑消失了,四周一片漆黑,窗外死一样的沉寂,偶尔从遥远地方传来的狗吠,更增添了心中无限的惆怅与哀伤,对父亲的思念如海浪一般的涌来。初疹时的不信与震惊,上昆求医时的迫切与希望,确诊后的悲伤与绝望,四处求医时的心有不甘与盼望奇迹降临,父亲去世时的痛彻心扉与幻想父亲能起死回生……一幕幕,如电影般在眼前反复播放,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明了,仿佛才发生在昨天,连悲伤也仿佛刚刚切开的口子那样新鲜,那样的鲜血淋淋。</p> <p>按母亲的说法,清明节梦见逝去的亲人,是因为亡人的灵魂回来了,要献饭迎接亡魂。一下早班,就一样拿了点东西赶回妈家,一是让姐好好做点父亲爱吃的东西敬献父亲,二是看看妈,因为父亲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妈。</p> <p>回到妈家,侄女与妈已吃过早饭。妈只是意外我在上班期间回家,高兴地与我攀谈村子里的家长里短,根本没有关心我有没有吃过饭。我不想麻烦侄女,就自己随便弄了点东西吃。母亲这才愧疚地说她想不起问我有没有吃过饭。看着母亲日渐稀少的白发,布满皱纹的脸,因过敏红肿的双眼及内疚的眼光,我心里一酸,差点流下泪来。</p> <p>父亲的离世,打击最大的是母亲。五年的时间,伴随母亲的是日复一日的悲伤、无助与孤独。五年的时间,母亲衰老了许多,胆小了许多,过马路也不敢一个人过,去商场不敢坐电梯,生病不敢看医生……就在去年,我陪她去拔牙,最后一次必须拔掉剩下的四颗坏牙才能装假牙,但拔了三颗后,但无论医生和我说什么她都不拔。我以为因为疼痛她受不了就不再强迫她,等过一段时间再拔。只到后来妈告诉我她听人说,有一个人一下子拔了四颗牙后就不在了,她不敢拔。想想父亲在世时,母亲泼辣的性格,乐于助人的心肠,说起话来那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经常会说一些我批评为之的“推到山压倒箐”的话而得罪人,但很少有人当面与母亲争执。这是因为母亲的背后有父亲,是因为父亲宽以待人、有求必应在村里的德高望重让母亲拥有了这份担当与胆大。</p> <p>父亲一生多舛,三岁溺水侥幸活下,八岁母逝父子相撑苦苦度日,少年辍学回家务农抚育幼弟,中年疾病缠身肩负起房盖屋、抚育子女重担……父亲为自己撰写的碑文“一生路途坎坷大,人间苦涩饱沧桑。三岁溺水遭劫难,咳嗽头痛一世伤。慈母早逝家不幸,父儿相依渡时光。栖身茅屋棕包柱,土基灶面篱笆墙。带病劳动强撑持,节口缩衣建屋房。不会手艺不经商,全凭勤俭把家当。”正是父亲一生的写照。但命运坎坷的父亲,为了儿女,凭着“苦撑”的坚毅,如燕子砌窝,硬是撑起了一个充满温暖与爱的家,硬是拉扯大三个孩子。让他们有饭吃,有书读,不管日子怎么艰难,我们兄妹三人的读书求学永远是家里的第一要事。父亲工作时间是教师,工作之余是农民,一辆自行车是他奔走在学校与家里的代步工具。一年四季,天晴下雨,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直到退休从未改变。为了能给起房盖屋的女儿添补一点,父亲“晚年退休回桑梓,依然奔忙在田庄”。当我们兄妹三人刚把房子盖好,父亲却身患绝症,回天无力。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老舍说“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个英雄”,对于父亲却是“一个父亲必定是一个英雄”。</p> <p>父亲虽然命运坎坷,但我从未在父亲的脸上看到颓废与退缩,从未在父亲的话语中听到抱怨与责备,父亲的脸上永远是微微的、浅浅的笑,那份笑让人温暖,让人踏实。即使遇到很棘手或很难过的事,父亲也只是一个人悄悄地沉默,一看到人,依然把那份令人温暖、踏实的微笑浮在脸上。父亲是一个不愿给别人带来痛苦、烦恼与负担的人。即使在癌症晚期,癌痛发作时,从来不哼一声。每次看着强忍剧痛的父亲,母亲都说“你疼了就哼出来”,但汗如豆大的父亲即使把嘴唇咬出血,也不肯哼一声。这份坚强,对于我们就是一种折磨,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大喊大叫,甚至为父亲承受这份苦痛啊。</p> <p>在父亲生病时期,只要有时间,不管有多晚,有多累,我都会去陪伴父亲,因为我知道,和父亲相处的日子屈指可数,能陪伴一次就陪伴一次。记得有一次,我下班就回去,吃过晚饭看着父亲病情稳定就回来了。才回到家不到一个小时,就接到姐姐带着哭腔的电话,说父亲快不行了。我立即赶到家里,父亲刚刚回过来。看到我,挤出全身的力气微笑着问我有没有吃过饭。昏迷过来的父亲,女儿有没有吃饭对他来说是最最重要的事!我一下子泪如泉涌。</p> <p>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父亲就是这样的英雄。辍学回家的少年,失去理想艰苦的岁月,父亲没有抱怨,而是用全身去拥抱生活。自学会计,成为管账的能力;自学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自学乐器,不能说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但二胡、笛子、扬琴却是小有名气……工作、劳动之余,父亲要不拉二胡,要不吹笛子,要不弹杨琴,家里总是回荡着悠扬的乐曲。记得有一次,父亲用二胡拉《枉凝眉》,微闭着眼睛,随着“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从琴弦流出时,他的头微微向上仰,肩头轻轻晃动,那份投入,那份沉潜,那份陶醉,特别让人感动。时至今日,仿佛还能看见陶醉在音乐中的父亲,仿佛还能看见他微微向后仰的头,一切是那么的清楚,一切是那么的真实。</p> <p>回想与父亲相处的日子,从儿时的不懂事,少年时的叛逆,青年时的莽撞,成家后的担当,工作岗位的成长,每一步都有父亲的陪伴,都有父亲的深沉而厚重的爱。汪曾祺说“多年的父子成兄弟”,对于我和父亲,却是“多年的父女成知己”。小时候的我,因贪玩不爱做作业少不了受父亲的责骂,甚至的动粗。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我俩却是最有话说的人。每次回家,父亲坐在门坎里的藤椅上,我坐在门坎外的长凳上,父女俩人就这样,一个在门坎里,一个在门坎外,天南海北,工作生活,无话不谈,无话不说,一聊起来就往往忘了时间。那样的美好时光,当时只道是寻常,从未想到会有永世相隔。</p> <p>父亲的离去是我深的伤,最苦的痛。五年的时间我很少去父亲的坟前,我不想让人看见我悲伤的眼泪,不想留下“姑老太上妈家坟会把坟运带走”的骂名,更不想让若在九泉下有知的父亲担心。今天,我第一次一个人开车来到父亲坟前,望着父亲为自己设计的墓冢,细读父亲为自己撰写的碑铭,泪水又一次模糊双眼。</p> <p>父亲的责任与担当、坚毅与进取,是我一生最好的营养。父亲的离去让我经受“断奶”之痛。他的离去让我必须学会自己面对生活的一切风雨,让我必须拥有为自己撑伞的能力。</p> <p>夜已深,情更浓。父亲,想你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