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專生活(引子):惊悉噩耗

-汗-

<p class="ql-block">  2020年3月29日,還在疫情宅在家中,吃罷晚飯,登录微信,徐平同學的一條消息惊入眼帘:</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是第四个看到此消息的,頓時不能自止,淚水盈眶。</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后王世武同學對消息進行了詳細補充:</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之後同學們發出了各種驚伢感慨,可以想見,這一晚對同學們是個不眠之夜。</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劉軍,男,1959年5月生,因患胃癌,2018年春節後前往上海醫治,2020年3月29日4時30分去逝,享年61岁。</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之所以是“驚悉”,是因為雖然兩年前已得知劉君患病,但從醫療情況及君出院后與同學們的歡聚看,病情似乎大有好轉,君也信心滿滿,同學們也充滿期待。從同學們的照片看,去年8月底君與同學們還歡聚一堂,沒想僅半年,君竟支持不住,離開了君的親人、同學、朋友和君所深深熱愛的這个世界。</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君的去逝不啻是个“噩耗”。</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君才過“花甲”,尚屬“英年”,是萬般不捨。因藜此惡疾而早逝,當安享余生而不待。当今之人類,年八、九十岁者常見,百岁者不少,君應還有几十年的余生,同學們應還有敬重的兄長,就此辭别,恨世不值。君還有年青的妻子,年幼的女儿,她們是多麽的不捨 ,我想君更是有萬般不捨,君的离去,絕不是心有甘情有愿的。</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君班之驕子,校之姣者,是同學榜樣。君兩次高考,兩次被母校录取,1979年因單位“誣告”录取而退囬,1980年再考終被录,也是和母校有前世的“因緣”,也正因此我們能与君同班而識,同窗而誼,我想這應是上蒼的照應。君是我們的姣姣者,也是母校的姣姣者,能奮鬥至“厅”者,母校当屬不多,而八O級中文系兩個班,每班有一個“厅”者,是我們共同的驕傲。</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君聰惠伶俐,多才多藝,是天妒英才。君雖不能说有十八般武藝,但七八般才藝還是有的,是公衆厰閤的靈魂。君進校前在地方采茶劇团工作,那時从“藝”不熱絡,現在从“藝”很网紅,我想君如果一直按此行走下去,也是一個“明星”了。君藜疾“胃癌”,也許是喝酒所至,如果一直“唱”下去,不入政屆,不從仕途,也許沒那麽多應酬,沒那麽多酒喝,也許能免除此難。但世事無常,沒有“如果”,沒有“那麽”,只望“天國”安好,保佑後人。</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君古道熱肠,真誠待人,是性情中人。君任班長,関心同學學習生活,幚助同學全面發展,班級工作有聲有色,同學們皆有目共睹。尤其畢業之後,大家各奔東西,君力所便及,看望每個同學,力所能及,関心幚助同學,不少同學是在君的幚助下成長,成為單位中堅骨幹的。如今君乘鶴而去,同學有難可問誰?</p> <p class="ql-block">  宜春師專中文系八O級共兩個班,每班54人,號稱一百零八將。吾等八O級(一)班,至今去世者三人,前兩人曰宋名副,曰陳琳,宋者为自尋死路,畢業沒兩年而去,陳於兩年前也因疫而亡,愿他們在天国安詳。吾等之人,皆臨“花甲”之年,少數已退休,多數將退休,均應愛惜身体,少尋煩惱,與人為善,别“只为革命作貢獻,不为個人慶余年”,那將是對家人、同學、朋友的不負責任,我們均應負起這個責任。</p> <p class="ql-block">  恶耗来袭,浮想联翩,秀江河畔,化成巖下,同窗三年,相識四十載,往事如煙,想寫點《師專生活》,一是對劉軍君的記念,一是對自己的記录。</p> <p class="ql-block">  我們是小人物,本沒什麽可囬憶可記录的,但正如“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一樣,個人的一點囬憶,放在一個家庭就是一部家史。以此記之,以表對劉軍君的懷念。</p><p class="ql-block"> 正所謂:</p><p class="ql-block"> 天妒英才召君去,吾等還须慶余年。不废江河萬古流,同學有難可問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