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最美的学习景象——把成长看见之寻找篇(3)

书史之朋

<p>我一直有个疑惑,就是在我不断写美篇,不断看学生照片和视频的时候,好像我的情感也越来越多似的,从刚开始的“要求自己”到现在的“不由自主”,我不敢想象再过一年会怎么样,等博一班的学生毕业的时候又会怎么样。</p><p>还记得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个调查,在一次班会上,我突发奇想的提出一个问题,有多少同学想我了,想我的同学可以给我发个图片,结果只有四五个同学没有参加,他们说家长刚好不在身边,还没有学会自拍。</p><p>我说,我想大家了,我就在公告里,说我想你们了,可你们想我,为什么等我这样问,虽然我也知道你们肯定会想我的,因为你们的家长都告诉我很多次了,但是这和你们自己说出来不完全一样。</p><p>老师,我们说出来,也会像你一样更加渴望开学,可是在目前情况下,开学明显是我们所更不敢想的,于是我们干脆埋在心底,今天这样一表达,我们又不像你有那么多的办法自我调适,所以请不要再这样明知故问了,好吗?</p><p>我之所以重复上面一个场景,是想告诉大家,我今天下午看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心理效应叫作“多看”,就是如果你对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增加关注的频次,那么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依恋。</p><p>这让我想到了我每天写美篇时,要把这些视频和图片反反复复看很多次,这样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把自己给“埋进去”了,原来增加事物出现的频次,竟然会有这样神奇的效果,这应该也可以解释我们和学生的关系。</p><p>注意是事物出现的频次,不是事物存在的时长,人都有审美疲劳,一直关注一个事物,时间太长就会适得其反,其实我的反复甄别,又刚好没有避免了这样的“遗憾”,从而有了现在的状态。</p><p>我原来让家长选择孩子的亮点,拍成照片和录成视频发给我,拍照片要注意角度,还要寻找孩子最好的瞬间,录制视频也要注意不可以太随意,这段时间我只要求十五秒,这些应该也都符合“多看”吧。</p> <p>司浩卓在学习</p> <p>乔雨彤在学习</p> <p>边全硕在学习</p> <p>刘宏亮在学习</p> <p>杜俊宏在学习</p> <p>杨岚钦在学习</p> <p>杨煜林在学习</p> <p>田龙奥在学习</p> <p>周恣同在学习</p> <p>朱哲在学习</p> <p>看似相同的布局,却又不同的体验,如果你也能像我这样,从如出一辙的学习中,找到完全不同的亮点,然后再像我一样,把这些亮点放大,这让我想到了纪昌学射,那个通过练习关注而不断进步的例子。</p> <p>用美篇来寻找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成长点,就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创造生命的无限可能一样,许多博一班的孩子就是在我一次又一次审视他们的照片,一次又一次观察他们的视频时,产生了对他们进行帮助的灵感,进而可以因人而异的做出教育努力的。</p><p>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地方,这些地方一旦找到就可以事半功倍,而不是现在很多人盲目的一刀切式要求,比如说有的孩子地理很好,主科三门都不行,我还是用学习举一个例子吧。</p><p>而他的地理很少有人关注,也许除了地理老师之外,还有一个孩子很喜欢笑,他的所有成绩都不理想,其实后边这个孩子也很努力,可是基础很差,有的人也许会说,地理很好看照片,写美篇就能够发现了,至于说喜欢笑,在拍照的时候,应该也很难觉察。</p><p>我的意思是寻找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地理很好的那个孩子,我对他的家长说,你应该对你的孩子有信心,虽然他的学习还没达到你的目标,但是你不应该忽视他的地理,而每次都把他骂的一无是处。</p><p>至于那个喜欢笑的孩子,我就告诉他没有人比他更容易给别人带来幸福了,请他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这个优点,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加平和的面对孩子的成绩,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孩子推进一个只是刷题的绝望空间,让他的笑容消失不见。</p><p>然后这两个孩子的学习都改变了,他们好像忽然有了上天的帮助,学习起来轻松无比,第一个孩子在学好地理以后,其他科目也都有了突破,第二个孩子各科更是亮眼,像是换了一个人。</p><p>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应该有一个前提,就是在我们发现一个孩子的闪光点以后,如果没有在这上面有所突破,即使把自己累死,把孩子逼疯,照样有很多“无论如何都学不会的孩子”,研究学生和制作美篇就是在寻找亮点。</p><p>这也许和教育反思殊途同归的,只是这个更着眼创造性,而教育反思却更注重经验性,是审视现在还是回望历史,只要努力就可以收获满满,如果我可以坚持三年,一定可以拥有一个姹紫嫣红各领风骚的博一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