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现代民航急救医学》编辑部主编</p><p> 新疆机场(集团)乌鲁木齐国际机场</p><p> 分公司急救中心专辑(之三)</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一线护士“抗疫”实记</b></p> <p>第一组,CZ6875航班将于10:05到达,停靠101机位,需要排查。</p><p>收到!</p><p>第二组,MF8219航班将于10:15到达,停靠19号机位,需排查。</p><p>收到!</p><p>第十组,HU7851航班延误至凌晨3:15到达,停靠122机位,需要排查。</p><p>收到!</p><p> 第十一组,……</p><p>席位:CZ6902航班已核查完毕,能否正常下客?请指示!</p><p>席位:MU9878航班已处置完毕,我们小组可接收下趟任务!</p><p>席位:向您汇报CZ6878航班的处置情况,能否收到?</p><p>席位:……</p><p><br></p> <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对讲机“jiuhu”频道每天都处于“占线”状态,有时候也会出现”隔空声音打架”的情况,这时候对讲机总会传来指挥席位的协调声:“请各小组不要抢频道,一个一个接着汇报”,这些忙碌的声音来源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急救中心航班疫情防控排查组。随着航班量的日益增长,由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安全检查总站、航空安全保卫部及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等单位近100多名成员组成的队伍便成了守护疫情空中第一防线的“主力军”。作为一名年轻护士,我庆幸自己也是“战斗”队伍中的其中一员。</p> <p>整装待发</p> <p> 记得刚下机坪工作的那天,大雪纷飞,气温降到零下十多度, 电脑屏幕显示当日进港航班量达180多班,当天值班的40多人分成了11个排查小组,我被分到第六小组,护士张宁飞担任我们的小组长,按照医疗防护要求,我们迅速穿戴好口罩、手套、护目镜、连体防护服、鞋套,奔上航班。身着防护服,进入机舱温度升高,不透气的防护服迅速汗湿衣衫,离开机舱寒风吹过,湿冷的衣服立刻感到全身冰冷。加之生理期腹痛、腰痛、恶心,坚持排查完5个航班,已经感觉腰疼得直不起来,热心的同事劝我回到值班室床上趴一会,听着对讲机一个个的航班落地任务,看着同事们在寒风中来回穿梭的身影,咬咬牙还是再坚持坚持,直到下午,腹痛症状丝毫没有减轻,拨通家人的电话,妹妹半小时后送来一包红糖和三贴暖宫贴,趁着航班空隙喝了两杯红糖水,腹部、腰部各贴了一片暖宫贴,直到到晚上不适症状才逐渐缓解。凌晨3:00左右,处置完最后一架航班,留夜班的小组几人协作将21号、22号隔离区当天产生的医疗垃圾打包、贴好标签统一放置在医疗垃圾暂存点,继续打扫完值班室卫生,抬头一看,时钟显示凌晨04:00了,简单洗漱完,一头扎进被窝,不到5分钟就听到了同伴的呼噜声。清晨,被对讲机传来的指令声惊醒,CZ6998航班将于9:15停靠45号机位,请做好排查准备!收到!第二天的工作又在紧张、有序中拉开序幕…………</p> <p>排查完最后一个航班,走出机舱,月光下的停机坪格外美丽</p> <p> 后来,因人员调整,我被分配到第一小组,由安全检查总站王恒、李鹏飞,航空安全保卫部张雨凡我们四人组成了新的小团队。三月中旬,气温回暖,零上十几度的机坪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烤”验了,里层着急救服、反光马甲、外穿隔离衣、防护服、戴上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感觉像身处在“蒸笼”中一样。 “跨上救护车、蹬上客梯车、攀爬旋梯、“冲进机舱”是我们每天重复的动作。一趟趟航班排查结束,大家已是汗流浃背,全身湿透,“闷”得喘不过气,说话都特别费力,一架航班排查结束,向席位反馈排查情况时,都要在机舱口透透风,深吸一口气再按下对讲机的呼出按钮,不然总感觉气不够用。有次,我们组接了一趟有308名旅客的大型客机任务,处置完毕耗时40分钟左右,走出舱门的一瞬间,同伴们笑着说:感觉像洗了个“免费”桑拿,太爽了!然后三人说说笑笑走出了廊桥,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抱怨,而是95后年轻人那种特有的工作热情和快乐。坐上救护车返回途中,问他们三人,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你们累不累,是不是天天想着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呢?他们嘻嘻哈哈的回应:“不累呀,睡一觉又满血复活了”,比起那些援鄂医疗队,这都不算事!我们是第一次穿隔离衣,穿上这套衣服感觉自己也变成“白衣天使”了,能用这样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觉得特别荣幸。</p> <p>远机位等待飞机着落,大家争先恐后与飞机合影</p> <p> 航班密度大的时候,一小时内有近20多架飞机降落,每个小组平均每天排查20多个航班,有些航班上还有中转旅客,为了不耽误旅客的下一行程,必须保证在飞机落地前到达停机位,宁可站在机坪、廊桥口等飞机,也绝不让全机旅客等我们。同事们为了避免频繁上卫生间耽误时间,水不敢多喝一口,渴了也得忍着,高燕、周莹、刘栋等小组处置完一架航班后直接不下救护车,坐在车上时刻“待命”,累了、困了就车上小眯几分钟,时常15:00多能吃上一口中午饭就不错了,高强度的运动量,胃口也变得很大,早餐能吃一盒菜、一个鸡蛋,加三个小花卷,中午吃一份米饭套餐外加一桶泡面,最开心的是,如此“能吃”体重反而降了2kg,对于我这个微胖女孩来说绝对是福音,工作、减肥两不误,等到夏天终于可以穿上心仪已久的长裙了,想想心里都美滋滋。</p> <p>航班间隙休息10分钟,对讲机响起起身再战</p> <p> 3月23日晚22:00左右,乌鲁木齐暴风雨突然来袭,接到指挥席位通知,101号远机位航班已落地需要排查,小组四人立刻跑上救护车前往101号机坪,窗外,大滴大滴的水珠狠狠砸在救护车玻璃上,随着噼噼啪啪的雨声,玻璃上流下一道道水痕,打开车门的瞬间,狂风夹杂着阵阵寒意吹得我们只打哆嗦,隔离衣被风吹的四处飞舞,机坪上已水流成河,溅起的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喷泉。来不及犹豫,王恒裹紧隔离衣,把对讲机和旅客登记表揣在怀里,几步跨上客梯车快速冲进机舱内,此刻,鞋子已湿透,护目镜也被雨水模糊了视线,还好,防护服是密不透风、雨水打不湿,问机组人员要了两张干手纸将护目镜上的水滴擦拭干净,然后一一开展排查工作。这个航班旅客人数不是太多,约20分钟排查结束,对讲机报告指挥席位后我们准备返回,走出舱门,雨已经小了,我开玩笑说:还好我们几个都是“重量级”人物,不然刚才就被狂风吹走了,看来“能吃”还是有好处的,一句话惹得三个小伙哄堂大笑。</p> <p>雨中奔驰的救护车</p> <p> 一线工作虽很辛苦,却不失温暖,总有一群人在背后偷偷爱着你,时常被那些小小的举措感动着、温暖着。为了确保一线人员的人身安全,单位统一配置了隔离衣、护目镜、一次性防护用品,上机前标准二级防护,护士长李红霞、院感护士郭玉兰、顾恩珠,时刻“盯”着大家自我防护是否规范,每天航班结束后,她们便默默地将用过的护目镜清洗、消毒液浸泡、晾干备第二天的工作人员使用;亲人们通过微信视频发来问候和嘱托,一遍遍叮嘱一定保护好自己,给了我莫大的信心与鼓励;中心领导悉心购置了牛奶、酸奶、八宝粥、泡面等食品,夜班也不怕饿肚子;单位统一给我们安排住在中心三楼病房,副值班刘红专大夫和黄海军大夫每天会把餐食打回来送到护士站,休息时一觉醒来就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排查完一个航班临走时总有漂亮的空姐、帅气空少对我们说:“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顺手递给我们矿泉水、水果、小面包,还有跑到廊桥口塞给我的那块巧克力………</p> <p>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在容不得半点松懈的关键时期,严防输入性病例责任重大,有序的复工复产也迫在眉睫。作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第一道“空中守门员”,我们将立足岗位,严守“家门”!疫情不散,我们不退!</p> <p> 我们更期待山河早日无恙,那时摘下N95口罩、脱下防护服;</p><p>我想回家紧紧抱抱六一小宝贝,带他去感受春天的暖阳,离开家时他一拐一拐扶着墙刚学会走路,晚上家人发来视频,小家伙竟然一摇一晃从卧室走到了客厅,摇摇摆摆的样子像只圆滚滚的企鹅,瞬间感动的我热泪盈眶。</p><p>还想逛逛汇嘉时代、万达广场…买一条漂亮的裙子、再美美吃顿火锅;</p><p>还想………</p> <p>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急救中心</p><p> 安全检查总站</p><p> 王蕊花、王恒编辑制作</p><p> 2020年3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