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的日子——病毒大逃亡之三

静静的帆

<p>从巴黎逃亡到大西洋海岸,全家六口主动隔离18天了。</p> <p>(一)</p><p><br></p><p>我们坚守哪怕隔离期已超过14天,只要有人的地方是决不去的。</p><p>路边的野花野草、牧场花林是我们最爱。花也好草也罢,每次采集一小把,插在瓶子里,野趣盎然,不亚于家花的情调,为郁闷的隔离生活带来一丝欢悦。这条路难得见到一个人,也是我们散步的最佳去处。</p> <p>早上打开门,看见放在门外桌上的鸡蛋、果酱等吃的,这是女婿的父亲丹尼尔送来的。没进门,戴上口罩,远远地打了声招呼,让放在门外24小时以保“病毒死后”才能拿进家。</p> <p>往年,去海边看他们,每次走时丹尼尔与热妮娜俩夫妻都会红着眼流着泪,与大家拥抱贴脸送别。丹尼尔更可爱,当他眼睛开始发红,眼泪快出来时,他会来个急转身,跑到车库,擦干眼泪,平抚心绪,难分难舍地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来了半月多,他们哪有不思念自己两个孙子和儿子媳妇的道理?然可怕的疫情却让大家基本保持一定距离,尽量不见面。我们已过了隔离期,这次是他们担心万一自己感染了传给我们怎么办?家庭的温情是改变不了的,真可谓细微之处见真情……</p> <p>图中女人是女婿樊森的妈妈热妮娜。</p> <p><br></p><p>隔离的日子,我们还有一去处,是女婿樊森的爷爷家,离我们居住别墅走路仅7、8分钟。爷爷已于四个多月前去世,一排平房空关着,门前、后园已开满李花。芃子常在那边办公,我们也常携俩小儿一道过去,让他们做做作业,喂喂爷爷留下能下蛋的两只母鸡,还有一只看见我们会跑进家亲热亲热我们的孤独小猫……</p><p><br></p><p>遵循法国政府规定,每次出门芃子都要手写身体健康证明。所幸,近日有丹尼尔送来的打印机,省掉了抄写这一步,仅在打印文件下填写当日体温、日期,便可开车出门了。</p><p><br></p><p>路上寂寥无人。车上,我们笑言:捡查的警察怎可能出现在这里?芃子说,谨慎为好!</p> <p>爷爷家后院有个葡萄酒作坊,女婿樊森与他姐姐小时候也会帮着制作葡萄酒。爷爷的去世也让樊森的父亲和叔叔十分伤感:不知道以后我们的葡萄酒是否还会继续制作下去?……</p> <p>爷爷家的养牛场,几个月没人管了。孩子们由破网而进入。再往里走便是制作葡萄酒的葡萄园。</p> <p><br></p><p>爷爷家正门马路对面便是一自然公园。水溪、小桥,环绕在白色花朵树丛下。公园被绿色草地白色、紫色、黃色的野花点缀得生机勃勃。逃避到这里的第二天,到此散过步,因看到有不少游客,且又未戴口罩,便匆匆离去。仅仅几天,公园已不见了人影……</p> <p><br></p><p>(二)</p><p><br></p><p>推门进去,早几天丹尼尔便已打开了爷爷家的电暖等热水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早几年也来过几次,爷爷总是满脸笑意迎出门来。如今人已去,家依旧…… 细细看过去,到处可寻觅到中国元素。</p><p><br></p><p>正中墙上挂着《清明上河图》,选用鲜绿色为镜框的装饰边,这种颜色在我看来十分不认可。大抵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非配此鲜绿色,这才符合真正的中国元素。正如走在“中国港口”,问为什么以“中国”取名,他们回答很简单,中国一般海港便是到处停满了大大小小挂有长长短短桅杆的船,像这样不正规的港口在欧洲人口中被称其为“中国港口”。我想这恐怕是早期以捕鱼为生,流亡海外华侨留下来的“港口印象”而得名的吧?</p> <p><br></p><p>竹子根雕的胡须老人、书架上的中国书籍、中国各城市的地图、上海外滩的明信片等,听说都是爷爷向朋友显摆他去过中国的好物件…… 他与芃子相处融洽,常向她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民风等,也常向朋友介绍他有一个值得骄傲的中国孙媳妇、法国建筑师。爷爷的去世,芃子很伤心。临到中国出差前,她就来回10个小时的开车路程,去医院看望过爷爷两次。我也与他们带两小儿去过一次,算是看望他最后一眼…… 可惜了,一个热爱中国文化朴实勤劳的法国老人!</p> <p><br></p><p>在爷爷装照片的铁壳箱子里,翻到了他年轻时穿军装的两张照片。均是二战时期参军留影。看上去很英俊。记得有次大家开车带他去诺曼底游玩,他指着二战期间盟军登陆的海岸石壁上暗藏的很多碉堡说:我曾被德军抓去修过碉堡。我们暗中趁德国士兵不注意,在水泥里加进很多杂质,外面再用纯水泥敷上一层,“嘿嘿嘿,我让你去死守去”……看到他笑呵呵的得意样,真的很想拥抱拥抱他……&nbsp;</p> <p><br></p><p>一个经历过二战的可爱法国士兵老人,你可知道,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比一战和二战时期更可怕的与温疫的战争吗?你可知道,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犹如灾难片中,似一幕幕恐怖镜头,病毒疯狂肆虐。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痛苦中挣扎死去的现实版世界大战吗?</p> <p><br></p><p>(三)</p><p><br></p><p>孩子、家长也是这场“战争”忍无可忍的受害者。孩子不能上学,家长既要远程网络工作,还要死守不甘约束的孩子。妈妈很照顾孩子爸爸,让他安心工作,自己负责给孩子们辅导法语和数学。我们当外公外婆的除了为他们管好、计划好每日三餐外,还要担起中文老师的任务。面对管束和没完没了的作业,孩子的天性是能躲便躲,能逃便逃。逃不了便耍赖哭叫。只要听到楼上已大半天安静极了,准是俩小儿拿走了爸爸的手机,紧关房门,偷偷地在手机上玩游戏。</p> <p><br></p><p>有天晚饭后,听到咚咚咚跑上楼梯的声音。</p><p>我叫道:“是谁上来了?上来的跟我学中文!” 刚跑上楼进他们房间门的孩子,被我堵住了楼梯口,进退不能,好像吃了黄连,吞也不能,吐也不是,只能坐在地上,用后背死死顶住房门。哈哈哈,我知道这一定是小外孙奥斯卡的“抗争”方式。我用力推门进去,抓住拼命挣脱想逃下楼的奥斯卡,笑他是灯蛾扑火,自找上门……</p> <p><br></p><p>他们的淘气让人生气,也常让人忍俊不禁。昨日俩小儿在爷爷家听写儿歌《月之故乡》。我让奥斯卡批改哥哥FRANKLIN的作业,哥哥连得了弟弟的几个X,这时弟弟当上了哥哥的“老师”,他把哥哥推到墙角,让他“面壁思过”1分钟,弟弟让哥哥把月亮的“亮”默写五遍,哥哥不承认有错,他得意地说:你把月亮的亮下面的“几”写成“儿”了。哥哥轻轻地向他求情:“写三遍好吗?” 殊不知,奥斯卡也把低头的低右边多写了一横,只不过是外婆给他留点面子,让他“自以为是老师”一天吧!</p> <p><br></p><p>问奥斯卡这动作跟谁学的,他崇拜地看着樊霖,回答:“哥哥教的”。</p> <p>被奥斯卡面壁思过的哥哥。</p> <p>奥斯卡的最大特点是:喜欢劳动。昨日全家晚饭是奥斯卡做的。包括淘米煮饭炒意大利面、洗菜切菜炒菜都由奥斯卡完成。可惨了我这指导人,一场饭下来,已紧张得满脸冒汗……小孩让他学会生活自理,应该说对他今后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至关重要。奥斯卡做家务时,哥哥会安静地读书画画;奥斯卡会讨人喜欢,而哥哥感情更细腻,更会体贴人。应该说两小儿本质不错……</p><p>隔离期虽带来很多苦脑,但全家人每日不离不弃地聚集在一起,对孩子的教育,家人的互相沟通也是难得的机会……</p> <p>樊霖说:妈妈爸爸不在家,我煎鸡蛋,弟弟煮饭,我们俩加起来就是:“豆豉蛋炒饭”。</p> <p><br></p><p>这18天的隔离与中国千家万户难熬的隔离期相比,已是短而又短。虽孩子们每星期从网上向超市购物两次,但对习惯吃大米的全家人来说,带来的50斤大米日趋凹陷,所剩无多,免不了有些许忧虑。时间长了,不知将如何应对?想想也是,用土豆当饭为何不可?相信天下没有绝人之路……总会过去的!</p><p>与中国的隔离方式相比,不谈自由不自由,不谈管束的松紧与否,仅中国高速发达的网络而言,即使关在家门隔离,网上外卖快递和购物的方便,是任何国家所不能达到的。这便是中国隔离的最大优势!</p> <p>今天先生竟然发现他忘了带换洗的长裤。我只能无可奈何地感叹:隔离时间长了,这一条裤子让你怎样撑下去?要知道这个大区送邮件的邮递员已有16个被病毒感染……</p> <p>  </p><p> (部分发旧的照片均来自于爷爷留在桌上一个装照片的铁壳箱里。) </p><p><br></p><p><br></p><p> 静帆扵法国西海岸</p><p> 2020年3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