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早癌ESD一例

南阳医专一附院内镜中心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患者于2月前在我院行无痛苦电子胃镜检查,提示食管中段纵形糜烂,活检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近日复查在食管中段病变仍存在,活检结果为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结合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我们建议行内镜下ESD治疗。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入院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等检测均正常,术前告知患者接受ESD的风险及收益,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后,在我院内镜室,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h3> <h3>进镜观察,距门齿30cm右侧前壁见一大小约1.0x0.6cm纵形病变,表面覆少量白苔,边界清晰,病变区域粘膜缺失、中断,血管纹理消失。</h3> <h3>光学染色观察</h3> <h3>用Dual刀于病变边缘外侧0.5cm处标记</h3> <h3>标记完成后,用注射针在标记点进行粘膜下注射,我们用的生理盐水、亚甲兰和肾上腺素的混合液,此种混合液便宜,容易获取,粘膜抬举效果好,但是弥散速度快,需反复注射。</h3> <h3>先在标记点的外侧,做环周切开,有少量出血</h3> <h3>用透明帽推开粘膜进行粘膜下剥离,如遇较大的血管出血,冲洗干净,找准出血部位,先用透明帽挤压止血,再进热止血钳凝固止血。少量的渗血可以剥离结束后再止血。剥离过程中,反复进行粘膜下注射。</h3> <h3>继续剥离</h3> <h3>剥离完成,病变随镜吸出,再次进镜观察剥离留下的创面</h3> <h3>创面发白的地方,是用止血钳对可能出血部位凝固造成的</h3> <h3>之后,在创面有可能出血的地方及切得较深的、薄弱的地方,打上金属钛夹</h3> <h3>金属夹的作用:其一是预防出血,其二是减小创面张力,利于创面愈合</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最后用掉5枚钛夹。通常钛夹会在数周至数月后自行脱落,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有少数会持续数年,我们之前发现一例患者,2年前外院行内镜下手术,2年后来我院复检胃镜,有2枚钛夹依然遗留在胃内。</h3> <h3>切除后的病变组织标本,做了Lugol氏液染色并固定,周围的白点是标记点,中间的不染区域是疑似癌变的区域。</h3> <h3>标本大小约2.0x2.0cm,及时固定、浸泡后送病理室</h3> 胃镜报告单 <h3>  病理结果回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灶区原位癌。侧切缘及基底切缘未见病变。 </h3><h3> 术后暂禁食48小时后已改流质饮食,随访病人恢复顺利,未诉任何不适,住院一周后出院。嘱其3月至半年后复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