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白衣执甲,逆行抗疫。172位战友来自于不同的医疗单位,虽然是一起“扛过枪”,彼此间却又大多素未谋面,既陌生,又倍感亲切。因为口罩蒙面的缘故,每一个人都要练就一副听声辨人的超级本领。防护服上的涂鸦,构成了病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即可增加辨识,又可抒发情感。</p> <p> 我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三位老师们被分配在一个医疗小组,共同参与病区患者的一线诊疗工作,我们戏称自己为“超强小团队”。彼此间自嘲为“大白”,那是因为被白色厚重的防护服从头到脚裹了个严实,每个人都变化成粗壮的模样,俨然有了企鹅般的笨拙可笑、熊猫般的憨态可掬。</p> <p> 每天三班倒,每班八小时,差不多要十个小时左右,不吃、不喝也不睡,既是为了规避职业暴露的可能,更是为了减少排泄的羁绊。</p><p> 呼吸开始变的粗重而费力,且清晰可闻;视野逐渐朦胧,时间久了护目镜的周边形成了水流,犹如隔着一层水帘;脑瓜子、耳根子最为痛苦,因为长时间承受了护目镜、口罩等多重压力而被匝的生疼,时间越久,疼痛愈重,很多人的皮肤出现了破溃,不得已使用了创口贴、敷贴来对抗;刷手衣浸湿了汗水,皮肤在潮湿与闷热的裹挟下,时不时有因为不能抓挠而必须忍受的瘙痒感传来;两到三层乳胶手套下面的双手等同于长时间被浸泡在水中,指间皮肤已然发白松解……。这是每一个进入隔离病区的队员必须完成的生理极限的挑战。</p> <p> 按照规定我们必须结伴而行,且被要求彼此间相互“监视”,并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在不经意间发生职业暴露的时候,可以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此时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身边的战友成为了我们安全的第一监护人。</p> <p> 隔离治疗意味着既要完成常规诊疗,又要兼顾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对于那些丧失自理能力的患者来说则显得尤为突出。刚接手病区,便遇到了一例危重的急症患者。92岁,男性,新冠肺炎合并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突发感染性休克,生命体征瞬间紊乱,恶性心律失常接踵而至,生命已然濒危,焦急无助的家人不停的电话问诊。这是医疗队面临的第一起危机,医疗组全员紧急会诊,制定治疗方案:补液支持、三联抗感染、肠内营养……,专人与家属连线沟通病情;护理组两人24小时驻守床旁,治疗、监护、吃喝拉撒全程超级特护。经过一夜的紧张奋战,患者转危为安,同志们并肩携手赢来了首场胜利,也验证了多学科协作的巨大威力,那一刻相互间多了一个称谓:“一起扛过枪的战友”。</p> <p> 患难相扶,生死与共。致敬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白衣战士的担当与奉献,用优异表现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千里逆行破楼兰,在荆楚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华丽的塞上乐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