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小游戏提高孩子专注力

高兴镇毕家村幼儿园

<h3> 最近很多家长给老师留言,感觉宝宝做事三分钟热度,专注力太差。玩玩具没到2分钟,他就丢到一旁,开始看动画;看绘本时手里也要拽着个玩具,一边看一边玩;最喜欢一心二用……</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家是不是有个</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不住”的宝宝呢?</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一会跑到这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会跑到那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注意力转瞬即逝</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6个小游戏</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造就认真专心的小宝贝!</h3></font></h3> 1.走直线 <h3> 在户外找到有直线地砖缝的地方,家长和孩子比赛,沿着直线走,比比看谁走得快。或者在有雪或沙滩等能留下脚印的地方,定下终点,家长和孩子比赛,看谁走得又快又直。孩子在游戏中需要专注于脚下,大一些的孩子则会专注于目标。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还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身体协调性,增加活动量。</h3> 2.萝卜蹲 <h3> 这个游戏需要三人以上参与,非常适合聚会。每个参与者都扮演一种萝卜,如“红萝卜”、“绿萝卜”、“紫萝卜”等,第一个人边喊口令边自己不停下蹲“红萝卜(自己)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紫萝卜蹲”,被点名的“萝卜”则要接替下去。做错的、反应慢的、说错的都要受罚。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宝宝不仅需要注意听什么时候叫到自己,还要记住大家都是“什么萝卜”,可以锻炼宝宝的记忆力和长时间注意力。</h3> 3.听歌拍手 <h3> 家长可以找一些节奏感强的儿歌,带着孩子一边拍手一边唱,等孩子熟悉拍手规律后,渐渐加快速度。孩子沉浸在好听有趣的儿歌中,这十分有利于锻炼长时间注意力。此外,有规律地拍手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h3> 4.找一找 <h3>  孩子都喜欢做妈妈的小助手。家长可以利用这一心理,让孩子帮忙拿某些物件,比如皮包、抹布等。这些物品在开始时需要摆在明显位置,容易让孩子找到。等到孩子熟悉物品位置后,可以把这些物品挪到距原来的位置不远的地方,或藏起来一部分,让孩子找,孩子找到后会非常有成就感。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训练孩子找东西时的专注力,让孩子从繁杂的物品中找到目标,还能让孩子形成“每样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的意识,养成收拾东西的良好习惯。</h3> 5.串珠子 <h3>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大小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珠子,再和孩子一起“命题串珠”(一红一蓝、两大两小等),比比看谁串得快,串得好。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无命题串珠”,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只属于自己的珠链。孩子沉浸在快乐的创作过程中,既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又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还能让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创造中得到乐趣。</h3><h3><font color="#ed2308"> 家长注意:这个游戏适合于三岁以上的孩子,而且如果孩子尚在3-4岁,则需要家长陪同进行游戏,以免发生吞咽、窒息的意外。三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选择粗麻绳和较大的穿孔彩球,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家长还可以选择市场上的串珠玩具,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适用年龄,再进行购买。</font><br></h3> 6.堆积木 <h3>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积木,和孩子一起盖大楼,比比看谁盖得高。较小的孩子还会一下子把大楼推倒,其实这是在探索空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任由孩子随意搭建自己心中想象的城堡。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带人物的积木,孩子搭积木的同时,可以编故事,最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更能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h3>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h3><font color="#ed2308"> 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font></h3><h3> 在孩子玩或者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时,不要冒昧打扰孩子,其实就是在保护他的专注力,所以,当孩子在单独玩耍时,我们应当给予他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尽情地去探索属于他的世界,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自然就提升了。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么做呢?主要分3步走。</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当孩子专注时,不要打扰</font><br></h3><h3> 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请一定要守护好,不要轻易地打扰他,这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技巧,更表达了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从小也感受到自我和他人的界限感,长大后自然会懂得如何尊重他人。</h3><h3> 著名的教育教学蒙台梭利也曾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br></h3> <h3> 如果真想跟孩子一起玩,我们可以慢慢走过去,试着加入跟他一起玩,而不是突然打断他。比如孩子正在搭积木,妈妈可以走过去,拿起一块积木跟孩子一起搭。这样一来,非但不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还能跟他拥有一段难忘的回忆,提升亲子关系。</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给孩子创造“安静区”</font><br></h3><h3> 在家里找个角落,比如书房、阁楼的一角,都可以用来给孩子当“安静区”。在那里,孩子可以毫无干扰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玩玩具、看绘本,甚至发呆。我们也要提醒自己和家里其他人,当孩子待在“安静区”时,不要去打扰他。选择“安静区”时,尽量选安静的、人少的地方,远离电视机、厨房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给点缓冲时间</font><br></h3><h3> 有时,孩子该吃饭了、该睡觉了,或者该出门了,但他还是待在“安静区”里,完全不想出来,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一点缓冲时间。</h3> <h3> 比如说,孩子该吃饭了,我们就在吃饭前10分钟告诉他:“宝宝,我们10分钟后该吃饭饭啦~”,然后给他定个小闹铃。在这10分钟内,孩子可以自己做好转移专注的准备,而不是被动地被家长强行带离。10分钟后,闹铃响起,这时我们再温柔地去叫孩子,就不会显得太突兀。此时,闹铃就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孩子既不会因为专注被突然打断而生气,同时又能养成守时的好习惯。</h3> <h3><font color="#ed2308"> 孩子专注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他今后的学习生活能力,因此,我们尽量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在可控的范围内,让他尽情地去探索、去冒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吧~</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