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古城游记

华文看客

<h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山西平遥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同时与丽江古城同为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由此平遥古城亦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荣誉。</h3><h3>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一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进行扩建,迄今为止作为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昔日县城的基本风貌。</h3>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随西安一家自助旅游团慕名来到这里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清早,古城的城墙景区刚开门,游人就鱼贯而入。这里是古城的南门,又被称为“迎薰门”,意为迎纳东南方向的和薰之风。城墙上这座城楼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建筑,高16.14米,宽13.72米,进深10.04米。城楼上悬挂的大匾书有“四省通衢”几个大字,足见这座北方古城在历史上所处的重要位置。</p><p class="ql-block">城楼是“城”的标志,平遥古城的城楼明代已有,在清康熙年间又重修,其古朴典雅的造型,端庄稳健的结构,雄伟挺拔的身姿显示了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彩。城楼作为当年的高层建筑它既是瞭望台,也是守城将领的指挥所,战时又是御敌进犯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br></p> <h3>这是城楼下方所设的瓮城,形似建在主城门外的小城,其与大城相连,墙的高厚亦与大城相同。瓮城的功能是在主城门外增设了一道重要的防御设施,现场观看这处瓮城的设置建造比较复杂,在瓮城旁边还有一方院落,不知作何用途。</h3> <h3>平遥的古城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县级城池,其平面略呈方形,周长6.2公里,整座城墙由墙身、马面、挡马墙,垛口、城门以及瓮城构成。墙身平均高10米,底宽8一12米,顶宽2.5一6米。古城共有6道城门,南、北面各一道,东、西面各二道,各城门都建有重门瓮城。城墙顶部的附属建筑除了城楼,还有敌楼、角楼、魁星楼、文昌阁、点将台等,为古代军事防御和建筑技术都提供了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h3> <h3><br></h3><h3>当看到城墙内侧全是裸露的土墙时,感到十分惊讶。据介绍,平遥历史上最早的城池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重筑时改造为砖石城墙,其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仅间隔砖砌排水槽。看来内墙素土裸露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但没有说明具体原因。试想,可能与当年扩建重筑时财力不足有关,亦或是北方天气干燥少雨内墙不必包砖。但是看到内墙有被苫布覆盖的情况,一定是出现了问题,如何保护好这座历史古城,应该是当地政府和有关各方都在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h3> <h3>这是城内沿马道巷的几处民居,有些已经改造成客栈了。</h3> <h3>这道城门地图上显示叫“小南门”,但是在古城介绍中却没有这道城门,看来应该是为了方便城市生活而后开辟的。</h3> <h3>与小南门正对的这条街称为“书院街”,前面街头上那片琉璃瓦建筑是“武庙”。因为是站在城墙上,只能远远地观赏了。</h3> <h3>眼前这幅画面是古城墙的重要结构之一“马面与敌楼”。所谓“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每隔60一100米即有一个,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而得名。马面的设置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可在城池发生战事时,得以消除战斗中的死角,让来犯者处于左右受敌的境地。</h3><h3>在马面墩台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敌楼”,整座城墙共建有72座,据说是对应孔子门下72贤人。敌楼呈方形,占地10余平方米,为双层砖木结构,底层面向城内开一拱券门,楼上四面各开拱券窗两孔。仰望着一座座肃立护城的敌楼,莫不令人心生敬畏。</h3> <h3>这是位于古城墙西南角墩台上的“角楼”,全城4角共有4座,此处的角楼称为“瑞霭楼”,名字够文雅吧。角楼呈方形,占地约27平方米,其高度、体量介于城楼和敌楼之间,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顶为歇山式,置五脊六兽,将传统的建筑艺术融进军事堡垒之中。角楼底层正立面辟拱券门,二层的四面各开一圆形瞭望窗,楼内守护者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可监控和射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犯之敌。</h3> <h3>转过角楼就来到西城墙,按图所指此处是“上西门”的瓮城,上西门也被称为“永定门”,是期冀江山永固,国泰民安。但是在这儿看到的却是一幅此路不通,衰败废弃的景象。</h3> <h3>在上西门的城墙上没有看到城楼,只是在这处面积颇大,高高的砖台上摆放了一组制作精细的铁质桌椅。</h3> <h3>西城墙上的路面显得比南城墙要窄一些,可以看到城墙顶上的外侧筑有2米高的垛口墙,也称挡马墙,全城的垛口墙共设垛口3000个,据说取孔子有3000弟子之数。城墙内侧砌有不高的女儿墙。</h3><h3>前面不远就是“下西门”了。</h3> <h3>“下西门”亦称为“凤仪门”,似乎受到早年关于西门外有凤凰来朝的神话影响,“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是吉祥的瑞应。这座城楼为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从形制上比南门城楼小了一号,显然没有南门城楼气派。</h3> <h3>这是下西门的瓮城,瓮城也叫月城。城墙是战时用于防守的墙垣,可是城门却是防守中的弱点,于是在主城门外再筑起一个瓮城,加设一道重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在战时即使敌军攻破了瓮城的重门,还有主城门可阻挡防御。加之瓮城内地方狭窄不易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便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上的守军则可以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其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h3><h3>平遥古城的瓮城重门有个奇特之处,大多开在瓮城侧面,而不是与主城门同一方向。比如前面的上西门和这里的下西门,其瓮城重门均向南而开,以面对远方的山河,使之“纳气”。这大概出于风水的讲究,然而十分现实的是瓮城足以遮避来自郊外的风尘。</h3> <h3>下西门瓮城的外景,远处是新城区。</h3> <h3>从西城墙下来自然就到了古城的西大街。</h3> <h3>平遥古城里的街道、民居、铺面仍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古朴的风貌。</h3><h3>这座青砖灰瓦的“天眷园”,如同城内许多老旧建筑一样,墙上订有铭牌标明为“历史建筑”。</h3> <h3>街边这座颇为气派的仿古建筑,门头上的牌匾是“山西平遥农村商业银行”,两边楹联上书“金融有量诚无量,事业无声信有声”,似乎是在打诚信服务广告。</h3> <h3>沿街的店铺正在装修,花格门窗油漆一新。</h3> <h3>路过一家并不十分起眼的门楼,却被门里这座照壁所吸引。照壁的砖雕图案很精美,上面的楹联“人勤福中福,德高寿中寿”正是这座照壁的美好寓意。走进院内观赏才发现是一家宾馆。</h3> <h3>这处院落由三座楼阁合围而成,楼上有走廊相连,正中的楼阁上悬挂“鸿禧楼”牌匾,院内建筑雕梁画栋,气势不凡。</h3> <h3>从上房前的便道拐进,又有两处独立小院,十分幽静隐秘,仅偶尔见到一二位打扫房间的服务人员。</h3> <h3>这种豪华建筑和装饰应该是早年间富裕人家的居所,而绝非一般老百姓所能享用。</h3> <h3>街边的这家“聚财源客栈”,其门前的楹联写到“和气致祥话到口边留半句,厚德载福理从是处让三分”,表明了生意人的处世之道。</h3> <h3>这家挂着“平遥小吃”招牌的饭馆,门面色彩甚是艳丽,凸显出乡土气息民俗风。</h3> <h3>这栋青砖建筑的门里是“平遥古民居博览苑”。</h3> <h3>门头挂着“中国邮政储蓄西大街支行”的牌匾,门里边却既不象邮局更不象银行。</h3> <h3>这是古城西大街的骄傲,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一一“日升昌”就诞生在这里,西大街曾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日升昌旧址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设为“中国票号博物馆”。</h3> <h3>来到了古城的北大街,可是北大街与南大街并不相对,而是开在西大街中段偏南的位置。</h3> <h3>离街口不远的当铺“汇源当”。</h3> <h3>立在巷子口的砖楼,门洞上镶嵌着砖刻“凝瑞”二字。</h3> <h3>古城里的公共卫生间,其外貌也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一致。</h3> <h3>北大街上的重要景点“二郎庙”,门前楹联上书“迎客乐游且看香林绝俗,消人烦恼还知道法多情。”</h3> <h3>来到了北门,也称为“拱极门”,取四方归向,众人共尊之意。与南门城楼相同,北门城楼也是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显得高大威猛。</h3><h3>这里正在围挡施工,好像是对城内线缆进行改造,街两边道沿上支撑新架的线缆盒实在有碍古城观瞻。</h3> <h3>古城的南大街是最为繁华的传统商业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家店铺林立,据说清朝时期的南大街控制着全国50%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h3><h3>画面上是位于南大街上的“蔚泰厚票号”旧址,列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汇武林”一一平遥县汇武林传统武术陈列馆。</h3> <h3>“鹦哥巷”一一架在巷口墙上的牌楼(不知称为牌楼是否合适)。</h3> <h3>“平遥银号”一一银号是中国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信用机构,是银行的雏形,起源于银钱兑换,其后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不同区域其名称有所不同,或依据规模的不同也有其他称谓,如银庄、钱店等。这家银号像是一处售卖银饰、银器的店铺。</h3> <h3>店堂里摆放的摇钱树。</h3> <h3>“集升昌”是沿街而建的一家店铺,与其它铺面一样,有高大结实的山墙,檐下描绘着多幅彩画,房梁屋架上刻着彩雕,以及古香古色的装饰,使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既古朴又繁盛的风貌。</h3> <h3>南大街的街景。</h3> <h3>座落在南大街上的“市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楼下有一副楹联:“朝晨午夕街三市,贺凤桥台井上楼。”应该交待的是市楼的右下角处有一孔石栏围起的“金井”,从楹联下句来看“楼”和“井”是有所关联的,只是在此处没有见到相关文字介绍。</h3> <h3>“协同庆”一一中国钱庄博物馆,大门处楹联:“众力聚英才知人则哲,一心共天位仰国之光。”作为平遥票号旧址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亦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h3> <h3>中国镖局博物馆。</h3> <h3>“激扬坊”一一巷子口上的牌楼。</h3> <h3>这里也是一家银店,铺面挺排场,只是没有牌匾字号,大约仅仅是借地行商吧。</h3> <h3>店铺里的装饰布置倒是够气派的,只是客人不多。</h3> <h3>“同兴公”一一同兴公镖局旧址博物馆,大门楹联:“大智大勇威震四海,立信立义诺重千金。”</h3> <h3>“百川通”一一晋商家俬博物馆。</h3> <h3>在南大街中段路西出现了一条横街,叫“衙门街”,街里有座过街楼引人注目,楼上悬挂两块匾额,正面是“听雨楼”,背面则是“观风楼”。</h3> <h3>穿过街楼,就来到了“平遥县衙博物馆”。这座建筑称为“仪门”,柱上楹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两行文字宣誓出县衙父母官的行事风格,既爱民如子,又法度严厉。</h3> <h3>县衙大院宽敞平坦,迎面的最高建筑是“大堂”,檐下悬挂着“亲民堂”牌匾。大堂为明代建筑,坐北朝南居中而建,其东邻为“赞政厅”,西邻为“銮驾厅”。院内东西庑房为“六部房”,与朝廷六部相对应,并按文东武西分列安置县衙中的主要职能机构。</h3> <h3>大堂内设“暖阁”,上悬“明镜高悬”大匾。大堂乃听政之所,布令之堂,明清两代知县多讲求大堂办事,为能“日与百姓相见”,以增强和彰显父母官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必要时对一些“顽劣之徒”,要坐大堂面众杖之,以惩一儆百。大堂也是知县恭迎圣旨,接待上宪,举办重大庆典的场所。</h3><h3>大堂内的东梢间为“钱粮库”,西梢间为“武备库”,两房师爷专为知县大堂理事服务。</h3> <h3>大门上悬挂“宅门”的院落,应该称为县衙机关的内院吧。</h3> <h3>进大门直接面对的是“二堂”,这是知县日常办公及调解民事纠纷的场所。堂内东侧为“简房”,归礼房下设,掌管知县的信件、名片、帖子;西侧为“招房”,归刑房下设,存放司法诉讼方面的各种文书档案。在二堂东邻的“县丞房”是县衙中正八品官员的办公场所,西邻的“主簿房”是县衙中正九品官员的办公场所。院内的东西厢房是“钱谷师爷房”和“刑名师爷房”,分别是县衙中“户房”和“刑房”正头的办公场所。</h3><h3>一个县衙的机构设置并不简单,绝非像某些影视剧所描写的一位县太爷带上师爷和捕快头目,凑在一起就能唱出一台大戏来。看来以往的某些认知真是被一些古装影视剧误导了。</h3> <h3>这里是“粮仓院”,是钱粮师爷和六房中的户房经承书吏的办公场所,经管全县的户籍、田粮和财税。正房门前有楹联:“万事莫苛求只要大家共守此法,一心惟清白期与斯民相见以天。”体现了封建衙门里也是教导属下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h3> <h3>这里还有一处称为“内宅”的院落,是知县日常生活起居之所,面前的正房为知县的卧室、客厅和书斋,平时只有知县一人在此居住,清时朝廷规定知县不准携带家眷。</h3><h3>院内东、西厢房为客厅,供上级官员或知县的同窗好友来访时居住。</h3> <h3>这栋楼房称为“大仙楼”,为元代建筑,楼上供奉着保护官印的狐仙,此为平遥县衙所独有。楼下窑洞为知县的餐厅,同院里的东房为厨房,西房是炊管人员的住所。</h3> <h3>据介绍,这棵古汉槐萌于元初,至今已有600余年树龄。</h3> <h3>县衙内还辟有一处幽静闲适的园子。</h3> <h3>花墙曲径,小桥流水,柳荫隐亭,在这北方县衙的高墙深院里也自有一番情趣。</h3> <h3>设在县衙一角的“酂侯庙”,也称衙神庙。平遥县衙建此庙,表达对安邦定国贤相萧何的景仰之意,旨在鼓励官吏效法,以对朝廷尽忠守责。</h3> <h3>沿县衙街返回,与之相对的是城隍庙街,街上的两座牌楼成色较新,不像是古建。</h3> <h3>“城隍庙”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此处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组建筑群构成。城隍庙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所敬者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h3> <h3>民间有“皇帝有难上天坛,县官有难到此来”的说法,不知出自何处,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职确实高于县令。明太祖曾诏令各地必须要建城隍庙,并与县衙署对称设置,其“阴阳各司其职”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人神共治”的思想。</h3> <h3>城隍庙街的出城处一一“新东门”,古城原来没有这道门,应该也是为了方便交通和居民生活而后开辟的吧。</h3> <h3>沿着环城路南行便来到“上东门”,近距离感受到作为城池防御建筑瓮城的高大坚固与厚重。上东门也称为“太和门”,因其地处朝气方位,取生机盎然、保合太和之意。瓮城的重门没有向东而是面南而开,即与前面讲到上西门、下西门瓮城的重门一样,面南对着远山河流,使之“纳气”。</h3> <h3>建在城墙东南角的“魁星楼”。</h3> <h3>昔日的“护城河”已变为城南迎薰公园里的一道风景。</h3> <h3>夜幕下的古城别有一番韵味,几条主街上灯光闪烁,五彩斑斓,商家店铺前人来人往,一派繁华热闹景象。</h3> <h3>店铺门外挑着“娘家醋坊”的幌子,门里的牌匾上又是“娘家酒坊”,难不成一个作坊可以出两种不同的产品?倒是听过酒坊里做好了是酒,做不好是醋的说法,也可能是玩笑话吧。</h3> <h3>家家店铺里都是灯火通明。</h3> <h3>门前整齐摆放着各色老陈醋,货架上陈列着各种档次汾酒,绝对都是山西正宗的土特产。</h3> <h3>这家店里陈列销售的推光漆器是平遥一宝。作为山西著名工艺品的平遥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所制漆器外观古朴雅致,绘饰绚丽多彩,手感细腻滑润,视为漆器中之精品。</h3> <h3>平遥牛肉也是当地一大特色。</h3> <h3>“这儿是个酒吧”,小舞台上的歌声早已传出店外。</h3> <h3>又看到了这家银店,这情景比白天热闹多了。</h3> <h3>迎门摆放的操作台前,几位年轻工匠忙的不亦乐乎。</h3> <h3>同一字号,既开饭店,又开客栈。</h3> <h3>“玉宇琼楼笑迎四海客,佳肴美酒迷醉五洲宾”一一好大口气。</h3> <h3>夜色中的小巷牌楼也迷人。</h3> <h3>“肯德基”入乡随俗,变了装璜打扮。</h3> <h3>彩灯下的“协同庆”比白日里的形象可漂亮多了。</h3> <h3>平遥银号里顾客不多,显得很清静,正好进来再仔细看看。</h3> <h3>据介绍,现在的平遥银号是一家银文化体验馆,恢复还原了晋商时期的商业民居院落,刻意营造出清末时期平遥商贾的品质生活氛围,传播晋商传统文化内涵,展现银文化在不同时代与社会生活丝丝相连的深厚渊源。</h3> <h3>店铺后面是青砖灰瓦规整严谨的四合院,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木质花格门窗图案精美,柱础、石鼓以石雕装饰,天井地面以大方砖铺就,展示着汉民族地区古代民居的特色。</h3><h3>院内一块“四水归堂”的木牌专门对民居“天井”作如下介绍:中国古代天井设计,需平衡室内自然釆光和通风,也讲究风水和藏蓄。晴好时,阳光自天泻入,称为“洒金”;落雨时,雨水自天井流入,称为“流银”。所以天井既是藏蓄之所,也是财禄的象征。水主财,商人忌讳财源外流,天井能使屋前脊的雨水顺流而入天井之中,水聚天心,来财聚气,名曰四水到堂或四水归堂。</h3> <h3>院内东、西厢房,室内均展示着各种银饰和银器。</h3> <h3>还布有展板、字画、古旧家具摆设。</h3> <h3>各种银餐具。</h3> <h3>顾客如有需要,各房间内随时有服务人员接待并提供服务。</h3> <h3>店里的装饰陈设使人赏心悦目,亦充分展示了银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展板及文字介绍了晋商讲求信义的经商理念。</h3> <h3>银号的隔壁又是一家推光漆器店,有器具,有漆画,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h3> <h3>漆画,“翠木苍藤一两家,门依古松抱溪斜”。</h3> <h3>漆画《逸韵》。</h3> <h3>客官慢走,欢迎再到古城来!</h3> <h3>附:平遥古城旅游线路图</h3> <h3>制作:华文看客</h3><h3>画面:手机随拍</h3><h3>音乐:昭君怨</h3><h3>时间:2019年9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