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粟裕大将和陈赓在天安门城楼</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战之英雄内战之战犯王叔铭<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莱芜战役場面</h5> <h3>王叔铭,山东诸城人,是国民党第一名空军上将,也是唯一的一名一级空军上将。曾先后任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本部参谋总长。是中国抗战的空军英雄,曾出战230多次,战功非凡,因为作战勇猛,敢犯险,在空军中有“王老虎”之称,是国民党有名的空军王牌,对国民党空军建设贡献甚大。</h3><h3><br></h3><h3>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公布“罪大恶极,国人皆曰可杀”的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王叔铭列第36位。</h3><br><h3>王叔铭为人倔强奸险,脾气暴躁,善长手腕,又贪财好色,他爱好广泛,最喜欢跳舞,常由亲信驾车寻找舞伴,尤其爱好京剧。但是,他又重友情,讲义气,与国军名将李仙洲一向关系密切。</h3><br><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绥靖区中将副总司令长官李仙州</h5> <h3>两人同为黄埔军校一期生,还是山东老乡。李仙洲比王叔铭大11岁,是黄埔一期年龄最大的学生;而王叔铭入学时才19岁,是山东同乡(也有说是一期军校生)中年龄最小的学生。二人称兄道弟,情同手足,为莫逆之交。</h3><br><h3>两人毕业后各自在不同的部队,却一直联系不断,时常见面。然而,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身为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的王叔铭亲自驾机,却都没救出自己的这位大哥。</h3><br><h3>当时,李仙洲为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奉命指挥三个军进攻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占领了莱芜城。冷不防,解放军一举又突然攻占吐丝口镇,将他的三个军全部包围。</h3><br><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叔铭亲驾飞机营救李仙州</h5> <h3>当李仙洲被四面包围,失败已成定局的时候,王叔铭急得不得了,亲自驾机飞到被围的国军上空,用无线电话与李仙洲直接对话,喊着:“大哥你退回莱芜,守城待援,武器、弹药,粮食由我负责空运。”</h3><br><h3>但是,华野粟裕副司令员一声令下,解放军包围圈很快就缩小,李仙洲不仅退回莱芜是不可能了,而且在包围圈中愈发艰难了。王叔铭又驾机飞临李仙洲部上空,与李仙洲通话说:</h3><br><h3>“大哥,我来救你!只要你设法冲出包围圈,我就能接你回去。”</h3><br><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俘虏的蒋军官兵</h5> <h3>可是,李仙州部已被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围得像铁桶一般,李仙洲也只能望着天上的飞机,跺脚唉声叹气。</h3><h3><br></h3><h3>1947年2月23日,李仙洲指挥两个军队伍平行于河两岸起伏的丘陵间,钻入陈毅、粟裕预设的“口袋阵” 。战斗打响后,国民党73军与46军原有各自的指挥系统本来就“不和”,慌忙中更是“全乱了套” 。战至中午,华东野战军攻占莱芜城,下午5时,莱芜战役结束,国民党6万余人全部被华东野战军歼灭,中将副总司令李仙洲也被俘虏。</h3><h3><br></h3><h3>王叔铭获悉李仙洲被俘后,伤心非常,号啕大哭:“李大哥呀,你怎么一个人都跑不来!粟裕的‘铁桶包围’咋如此厉害啊?”</h3><h3><br></h3><h3>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李仙洲并不是无能之辈,抗战时期他曾屡立战功,并因此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莱芜战役之所以惨败,并非李仙洲指挥无能,主要是因为他遇到了这三个人。</h3><h3><br></h3><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诚(中)与蒋介石</h5> <h3>第一个人是蒋介石执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员长”之称的参谋总长陈诚,也是李仙洲这次惨败的罪魁祸首。莱芜战役前期,李仙洲已经发现了我军有围歼他的意图,多次发报给总司令王耀武请求收缩。</h3><h3><br></h3><h3>王耀武也同意了,但陈诚却断定华野已在临沂遭受重创,根本无力再战,因此一再严令李仙洲不得“畏敌不前”,硬是把这6万多人送进了我军的包围圈。李仙洲被俘后谈及莱芜战役失败的原因时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次到前方来,不过是陈诚的高级传令兵而已。</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练成中將</h5></font></h3> <h3>第二个人是地下党员、李仙州手下主力46军军长韩练成。李仙洲被围后,知道固守莱芜是守不住的,因此决定趁解放军的包围圈还没有完全合拢之际率部突围,到吐丝口和第12军会合,然后再抱成团撤回济南。</h3><h3><br></h3><h3>李仙洲在2月21日夜下令突围时,韩练成仍然强调自己“未部署妥当”,推迟行动一天,为解放军合围进攻提供了最佳战机。韩练成将突围命令下达后,即隐藏不出。李仙洲为寻找韩练成,又延迟50分钟才出发。</h3><h3><br></h3><h3>利用这延迟50分钟的时间,我华野三、四个团跑步赶到吐丝口一线增设火力点,完成包围,彻底切断了李仙洲的退路。46军失去指挥,战斗力大打折扣。莱芜战役的完胜,韩练成将军功不可没。</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粟裕大将和陈毅元帅</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第三个人是解放军军神粟裕大将军。解放战争中有太多的国军名将败在粟裕将军手中,就连大名鼎鼎的张灵甫也葬身孟良崮。李仙洲是有指挥才能的,但和粟裕将军相比的话,差距还真不是一星半点。</h3><h3><br></h3><h3>莱芜战役前期,李仙洲一路南下,先后占领了新泰、莱芜和颜庄等地,此时的他志得意满,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粟裕的故意示弱和诱敌深入之计。</h3><h3><br></h3><h3>李部被包围后,粟裕将军认为强攻莱芜代价极大,就故意在城北给李仙洲开了一个口子,李仙洲果然由此突围,并在高家洼落入粟裕将军预先设置的口袋阵,最终全军覆没。</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仙州先生</h5> <h3><h3>没有救出大哥李仙洲,成为王叔铭的终生遗憾。以后,只要有人一提起此事,他就眼泪汪汪伤心至極。</h3><h3><br></h3></h3><h3>在80年代,在北京的李仙洲知道此事,派人捎话给王叔铭说:</h3><h3><br></h3><h3>“兄弟,我在大陆很好。当年人称“黄埔三李”的李玉堂、李延年,一个被判刑,一个被枪决,就我一人现在还活着,善得始终,你我应该庆幸,我那一次没有被你救出去!现在想来,我很感谢解放军的铁桶包围!”</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