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教材呈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文本教学解读</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鸡》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包括三篇课文,《母鸡》是继《猫》之后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作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结构特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舍先生说,他对母鸡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一向讨厌母鸡。”开篇,表明了他对母鸡“一向”的态度。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一次机缘写了他“一向”的态度之后,态度发生了改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情感表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讨厌是有理由的,敬重也是有理由的。通过形象的、情感性的文字描绘出来,让读者如见其“鸡”,如闻其声。他表达对母鸡的“讨厌”,写母鸡的叫声是“没完没了”“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泣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写母鸡有时候“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对遇到的另一只母鸡“趁其不备”“下毒手”;写母鸡“下蛋的时候”的炫耀,“差不多是发了狂”。讨厌的程度,几乎到了极致。改变老舍先生的态度,缘于他看见了母鸡的另一面——母鸡成为母亲后的点点滴滴,都让老舍先生觉得,那是伟大的、英雄的表现,他,“不敢再讨厌母鸡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词中深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敢”讨厌,而不是“不再”讨厌。“不敢”,让人读出一丝反思之意,作者对母鸡的敬重发自肺腑。“不敢”,可能是被动的选择,老舍先生恰恰用这个词语,突出了作为母亲的母鸡,英雄的行为和精神的伟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4.对比发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猫》和《母鸡》通过两种小动物的具体表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的性格特点;两篇文章都讲究用词造句的准确和自然;两篇文章结构都非常简单清晰。两篇文章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放在一起比较,也有突出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作者对两种小动物的情感态度。对于猫,始终都是喜爱之情;对于母鸡,曾经是非常讨厌,后来却对产生了敬重之情。</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根据上述的文本教学解读,本课学习目标设计如下:</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 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4. 阅读链接,布置课外阅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柱子上的母鸡》——普里什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鸡》——列那尔</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课程设计</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谈话导入:大多数小朋友都对小动物感兴趣,觉得它们很有意思,而老舍先生笔下的小动物,因为文字的灵动就让故事显得更加有意思,今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另一篇文章《母鸡》。</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板块一:基于文本,整体感知</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 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篇目《母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检查学生自主预习情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 缘题质疑(在母鸡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伴听,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态度的变化;</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板块二:聚焦细节,发现变化</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梳理老舍先生对母鸡感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和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不是难点),交流自己的发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 结合故事主要内容,谈谈作者眼中的母鸡是怎样的,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暗箭伤人、自大、爱炫耀、无私无畏、日夜操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预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母鸡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 默读课文,思考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研究第4—8自然段,围绕“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勾画,批注、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预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慈爱:“一点儿”东西就“紧叫”;鸡雏的肚子“像汤圆似的”,自己却“消瘦”许多;给鸡雏取暖;任凭鸡雏在它身上调皮,“一声”也不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勇敢:“不论……总是”;“假若……一定……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辛苦:“立刻警戒”;消瘦、夜间睡不好……</span></p><p>(2)品读“不敢”一词所蕴含的丰富意蕴</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预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敢”可以换成“不再”吗?</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板块三:关注文本,探究异同</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比《母鸡》《猫》交流自己的发现,梳理两篇课文的异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预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相同之处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用总分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很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句子中的冒号,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写猫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写母鸡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就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不同之处是:《母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而《猫》从头到尾都运用了“扬”的表达方法。</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板块四:三位一体,落实要素</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 自主阅读《母鸡》——列那尔,与同学交流故事中的母鸡和文本中的母鸡的相似之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 结合“习作”的内容,推荐阅读《柱子上的母鸡》——普里什文,为写作奠基。</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案例反思】</b></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猫》《母鸡》这两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也各有特色。一篇一篇地认真学习欣赏,既是有趣味的事,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阅读《母鸡》经验基础很重要,不同的经验基础,带来的阅读体验是不同的。我支教的学校,孩子们是农村长大的,从小非常熟悉母鸡、公鸡和小鸡,透过老舍先生这样朴实、真切、细腻的文字,结合相应的生活经验认识、了解母鸡,很有味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网课中要引领学生掌握重点,把握基础,但是又因为时间问题有所限制,所以本课教学设计,知识重点就放在引导学生对比同一作者的两篇课文上,两篇文章很容易建立起联系,很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甚至引起情感共鸣。这样从体会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到如何表达这样的感情,学习目标的达成,会有更加亲切的境遇作为基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利用对比阅读的策略,了解同一作者表达的不同方法,或者,相同的方法。丰富的阅读发现和体验,更能促使知识的积累和沉淀,甚至很自然地激发部分学生的表达欲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延续对比阅读策略的运用,引领学生自主迁移学法,自主创造有意思的学习经历和生活。</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不足和改进:</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好每一节网课是我们的初衷,也是在这特殊的时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必须要思考,必须要做到的。网络授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技术层面的问题可以借助人力,物力,大家交流,相互切磋,但是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如何让其在这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下,面对手机屏幕或者电脑屏幕坐下来、坚持下来,是我们一直要尝试改进的问题,希望有更好的方法既能保护好孩子们的眼睛,又能引领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为武汉加油,为国家祈福,期待尽快开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刘杰,刘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毕业于河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学学士学位,小学高级教师,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河北省网络名师”、“ 河北省优秀班主任”、 “ 河北省骨干教师”、“保定市学科名师” 等荣誉、并多次在市、县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奖,现支教于清苑区第五小学,担任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