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陈宗敏</h3><h3>单位:平利县城关初级中学</h3><h3> 受疫情影响,中考在即,开学却延期。网课来的突然,还没做好准备,就傻傻变身为十八线主播。</h3><h3>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中考是绕不过去的坎。且毕竟中考带有分层、选拔的性质,因此,备战中考要一腔热血,也要一定的方法技巧。例如,古诗词赏析,几乎是考试丢分重灾区,“救灾”关键是读懂。如何读懂,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摸索出几种策略。</h3> <h3>一、寻景,读出画面</h3><h3> 凡景语皆情语。诗词中作者常借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多种意象与作者的情融在一起,成了意境。体味意境 ,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分析诗歌的形象离不开对诗歌画面的描述。</h3><h3> 描述画面可根据注释猜读。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先让学生结合注释,描绘的词中点兵场面,这是猜读;在学生猜读的基础上,师要求学生在个别关键词前添加修饰性词语,就是展开联想;把猜读与联想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画面。秋瑾的《满江红》,也可结合注释猜读,把握她复杂的心情。猜读趣味性强,学生很喜欢。对于课外文言文阅读,也可用此法,特别是翻译句子。文末一般只给几个重要字词的注释,所要翻译句子的关键字词是没有注释的,次是根据前后文猜想,推断出句意。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也是课标要求。</h3><h3>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能够在课外独立阅读服务的,教学中务必要求学生积累常见典型意象。如:边塞征战类诗词常用长云、雪山、孤城、楼兰、羌笛、号角、铁骑、阴山、凉州、玉门关等意象表现奇异塞外风光,表达军旅生活的艰辛,将士们思乡、渴望和平之情及保家卫国之志;送别常用长亭、阳关、杨柳、杨花、明月、孤帆等意象表达离愁别绪、依依难舍之情;秋风、梧桐、大雁、夕阳、杜鹃是思乡怀人类诗词常用意象。</h3> <h3>二、炼字,读品诗眼</h3><h3> 每首诗词的灵魂大都集中在一两句上,或情感上引起读者共鸣,或写景绝妙,或用词考究。这类句子考查频率高,学生只知其好,却不知为啥好,考试答题泛泛而谈,不着边际。</h3><h3> 互换角色,以学生为主,出题。允许学生或借助工具书或网络搜集资料,提前整理好参考答案。课堂上同学互考、互问,然后与参考答案比对,找出自己答题的漏洞,并自主探索总结答题思路技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提前布置预习:你作为老师,想考哪一句?为什么?准备好参考答案。利用互动面板进行交流,“出题老师”与答题同学同时在面板上给出答案,然后比对、总结,同学之间也可互相纠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从修辞入手,比喻;亦可从炼字入手,“忽”好在哪里?充分讨论出这一个句子的赏析方法,本首诗中其它句子的赏析就简单多了。几组练习做完,学生自会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课后选取往年中考题作为巩固练习,如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割”的特色等,把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互换角色,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趣味,提高学习效率。一首诗的教学中把一个考点渗透实在,也算是小有收获。</h3> <h3>三、体悟,读懂情感</h3><h3> 理解诗词表达的情感是阅读诗词要达到的首要目标。九下教材第三课《短诗五首》课后阅读提示中明确给出了理解诗词内容及情感的基本方法:阅读诗歌,还可以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月夜》为例加以说明。这种方法是我们平常理解文章,特别是古代诗文的常用且重要的方法,而学生往往忽略。在授课中,要有意多次强调背景,加深学生印象。</h3><h3> 如《山坡羊 潼关怀古》先让学生读后直接说出(不给背景)这首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学生回答不全面。再给出作者在关中赈灾的背景,师稍加点拨:赈灾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曲中表达的情感就呼之欲出,让学生自己总结即可。让学生认识到背景、作者生平对理解诗词的重要作用。<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考题中一般都会注明作者,这些作者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学生比较熟悉。只要结合背景及注释,理解诗词内容、把握思想感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整理熟记重要作者生活背景、经历是很有必要的。</span></h3><h3><br></h3><h3> </h3><h3></h3> <h3> 诗词教学中,以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为依托,紧扣诗词中的名句,从意象、炼字、情感入手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这些方法简单适用且常用,它们也是考试中答题最明显最容易的抓手。当然,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最好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读书,大量读书。中考不足三月,面对书海,他们已来不及读,以上所谈及的方法权当应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