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化作春雨洒 换来桃李满园香——记武昌区小学空中课堂活动

芳子

<p>  由于疫情的严重性,武汉从元月23日开始封城,武昌教育人各自宅在家中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武昌区教培中心小学教研室在市教育局、市教科院、区教育局、还有单位领导的部署下,2020年元月29日(大年初五)开始着手具体安排全区小学在线学习的相关事宜。主要从以下方面作了一系列工作:</p><p> 1.按常规,每学期开学,小学教研室都会组织各学科各年段的线下集中教学教法报告,今年特殊,各学科的报告由线下到线上。为了便于教师在家里进一步研读教材和备课。在这之前的一个礼拜,教研员们在没有教学用书的情况下,研读文本,因地制宜,熬夜写出了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2月5号开课前通过校长群下发了学校。</p><p> 2.小学教研室在1月30号向全区下发了线上学习的课表以及作息时间。后面根据形势的变化,根据教育局下发的意见要求,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又将课表和作息时间进行了三次的修改和调整。一方面是保护学生视力,减轻家长和学生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也确保相关学科教学的进一步落实。进入三月,小学所有的教研员全部上阵参与网课的研究与制作。</p><p> 3.积极与学校沟通,先后召开了四次教学副校长、各联盟片片长会议,同时,在群里对教学方面的问题及时积极正面的回应。一方面将相关信息予以对接,另一方面也希望学校能积极跟进,做好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安抚焦躁情绪,凸显正能量,使线上教学能顺畅进行。</p> 空中课堂  指导团队 在线教学新挑战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语文高段教研员——张纯</b></p><p><br></p><p> 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2020年春节有序的节奏。特殊时期,特殊原因,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整合资源为师生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教师们在网上教、孩子们在网上学。</p><p> 教研室张纯主任除了全面负责武昌区小学线上学习的相关工作,还负责高段语文网课制作的组织实施工作。从元月底开始,她一共集结了10所学校40余位老师参与了微课的录制,并组建了五年级、六年级微课群。他们开展线上研讨、确定教学内容、编撰打磨脚本,全面实施。</p><p> 线上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和形式对于老师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虽有了前期的摸索研究,当真正开始实行操作时,却发现远比想象中困难。</p><p> 为了帮助老师们尽快的适应,张纯主任毫无保留的和老师们分享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大家集中网络学习各种软件的操作,在群里回复老师们的各种疑问,常常陪伴熬夜到凌晨……正是因为她对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指导,老师们原本紧张与担心的情绪慢慢缓解,对录制的工作更有信心。 </p> 永不掉线的引领者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语文中段教研员——曹琍</b></p><p><br></p><p> 教研员曹琍老师是小学中段语文“空中课堂”团队的灵魂人物,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只要有她在,整个团队便有了主心骨,她总是能点燃团队中每位成员的智慧之光。每当大家在备课时遇到疑惑和困难,或是录课技术问题,只要有曹老师出马,所有问题立刻迎刃而解。无论是一日之晨,还是深夜时分,曹琍老师永不掉线,她那温软的语言、专业的引领犹如深夜里的一盏橘灯,照亮着每一个老师前行的路。每节微课的教案、微课脚本、PPT和视频,只有经过曹老师的审核后,老师们才放心录制和上传。</p><p> 在曹老师的指引下,老师们干劲十足,微课录制成功第一时间分享到群内,听取曹老师和小伙伴们的意见与建议,再有针对性地整理修改。为了研好课、录优课,大家经常工作到深夜,网上研讨的“深夜模式”、甚至是“凌晨模式”已成为常态,力求微课“句句有质量、帧帧画质嘉”。目前,小学中段语文已完成了69节微课制作,还有43节微课正在录制中。</p><p> 疫情防控工作仍未结束,微课的录制工作仍在继续,小学中段语文“空中课堂”团队成员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必将春暖花开。</p> 坚守教书 育人职责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语文低段教研员——王琳</b></p><p> </p><p>  1月30日,正月初六,在接到为“空中课堂”录制微课的任务后,教研员王琳老师即刻组织武昌区低段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在线分工及研讨。</p><p> 微课上什么?怎么上?怎样才能高效?一周内要研制出24节微课,王老师带领老师们不分昼夜地观微课、共微研,对每节在线课程做好全程指导和认真审定工作,用“停课不停研”保障“停课不停学”。一堂堂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一次次新鲜有趣的互动体验,一张张精心设计的课件背后,是老师们为提升课程质量用深情、用足力的努力,体现了教育人在特殊时期的担当作为。</p> 云端的守护者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英语教研员——李昕</b></p><p><br></p><p>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成为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昕老师积极响应政府和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线上教学的工作中。从宏观的内容设置、课时划分,到具体的教案研讨、课例打磨,从微课制作方法指导、答疑解惑,到微课审核、调整,都能认真履行一名教研员的职责。截至3月28日,共动员全区40多名英语骨干教师,录制英语微课60余节。虽然无法出现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但我们愿做照亮前路的一块屏幕,用技术跨越距离,用数据衔接课程,用爱心倾注知识,用真情温暖童心。</p><p> 老师和学生见面的地点变成了空中课堂,开始了“隔离病毒却不隔离爱”的云端教学,让课堂成为疫情期间对孩子们最好的守护。</p> 云中数学  疫期克艰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数学高段教研员——徐丽萍 </b></p><p><br></p><p> 为了让隔离期间更多的学生听到他们久未谋面老师的微课,也为了锻炼提升我区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数学教研员徐丽萍老师先后集结了全区30所学校52名老师,加入到高段数学微课制作团队之中。</p><p> 教师微课技术及要求的培训,三个年级教学内容的人员统筹安排,每周从开始的15节到后来的12节微课的审阅,从初稿ppt到成品微课,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徐老师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从2月10日到三月底,高段数学一共上传102节微课。在徐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画面,让微课更直观;一声声孩子和学生的对话客串,让微课去干涩;一题题精彩细腻的分析讲解,让知识入人心;一节节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让数学更好玩。</p><p> 正如她说:莫道春来早,更有早行人,云中“做”数学,“疫”期共克艰。每个人的尽职尽责就是这个社会最强大的免疫力,这样就能穿过风雨引来春天的阳光!</p> 三尺讲台  四方屏幕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数学低段教研员——肖芳玲</b></p><p><br></p><p> 为了抗疫期间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按照市区教育局的部署,武昌区迅速反应,决定新录制一批微课推送给武昌区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使用。</p><p> 1月30日,武昌区低段数学自愿者火速集结建群,由教研员肖芳玲牵头,25名市区骨干教师组成的第一批“微课”团队正式成立。从三尺讲台到四方屏幕,受到资源限制,摆在老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克服技术难关。开始的几天群里每天消息不断,有对微课技术的求助与分享,有对录课形式、结构的探讨,深夜里教学研究的声音是最动听的声音,积极回复的语言是最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使命告诉她,努力去做好一件看似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是担当。</p><p> 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四方屏幕”还要继续,但她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等到疫情结束,我们会重回热爱的三尺讲台,挥洒热情,播种希望!</p> 团队协作 互帮互助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科学教研员——彭明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武昌区教育局组织实施线上教学以来,老师们一直在坚守,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投入到战役中。武昌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彭明辉老师率领骨干教师团队,制作了小学科学全学段微课,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后盾。</p><p> 2020年1月30日,武昌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彭明辉老师创建了“武昌科学在线教育2020.2”微信群,召集了22名一线骨干教师,开始了小学科学在线教育的“战役”。彭明辉老师早早地将细致的制作安排、明确的要求、具体的注意事项发到群里,根据师生线上教学活动的特点,统一了微课的版式,因此,科学团队制作的微课具有小学科学鲜明的学科特色。微课制作完后,彭明辉老师组织大家逐个逐个地审查,小到标点、注意事项,大到教学目标、板块结构,力求准确无误、合理合情,整个过程严谨而有序,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形成区内科学教师的线上教学资源。</p> 云上携手 思政有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吴智勤</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庚子鼠年,一场突入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熟悉的生活节奏,我们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1月26日武汉市教育局发布公告:本学期开学时间将延后,各区中小学于2月10日开展线上教学。一声令下,武昌区小学思政人也开始忙碌起来。</p><p> 1月30日教研员吴老师在微信里搭起了教研平台——“道法在线研讨群”,和区里的教师们商讨: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有效开展线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随后,吴老师详细地写出1--6年级各年级学科指导意见和线上微课教学指南,并连同1--6年级的电子教材、教参等一并发给老师们,供大家学习、参考。接着,她带领着10余位骨干教师迅速投入到1--6年级的微课制作中。在制作微课时,老师们坚持将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学习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法治教育等有机融合。从微课模板的选定、脚本的撰写、素材的选取、音量时长的控制.....每一个环节吴老师都亲自参与并指导。微课制作好后,她又组织大家一课一课反复审阅,力求达到最佳效果。</p> 疫期战役  云约综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综合实践教研员——成芳</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武汉市“空中课堂” 集结号响起,武昌区综合实践团队的十五位老师应教研员成芳老师之请,即刻“云”上相约——武汉市综合实践主题推荐、武汉市慕课制作、武昌区综合实践空中课堂微课、武昌区综合实践主题推荐。</p><p> 疫情无情,人有爱!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武昌区综合实践教研员成芳老师指导大家结合武汉文化、居家生活、校区特色,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采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这让宅家已久的孩子们心潮澎湃、跃跃欲试,也让陪同在旁的家长们露出了欢欣的笑颜。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活动成果是师生交流的温情瞬间,老师们凭己之力助力“抗疫”:实践活动,一字一句推敲,一招一式切磋;微课录制,一页一页审阅,一遍一遍修改,这都是对宅家孩子们的最好示范与鼓舞。</p> 话说偶像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心理健康教研员——赵亚萍</b></p><p> </p><p> 偶像可以寄托我们的理想,是自我成长的动力,偶像也会给我们归属感,让我们获得轻松和快乐。今天我们话说的偶像,她们的背后是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质,真实的教育场景催生了小学心理网课研制的偶象,她们抓住疫情教育难忘的时光,把灾难危机转化为时机,转危为机;她们顺应线上教学特点,以自己的辛苦工作陪伴学生居家学习、居家备考,积极开展居家教育。像偶像一样,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p><p> 用心的线上教育,做孩子温暖的守护者的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白兰老师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积极响应区里号召参与心理健康课的录制。结合学生特点,及时定下课程《父母的小帮手》;关注网课特点,精选教学目标;找寻整理素材,完成方案设计。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同时,以服务社区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场景、大格局、大情怀,在志愿者行动中,身体力行为抗击疫情而努力。</p><p> 何家垅小学陈琳老师,市心理健康学科优秀青年教师。这次她承担了空中课堂《为我们喝彩》一课的录制。从接到任务那天起,她便沉下心来,为录课做准备。家里,孩子年幼需要照顾,丈夫又参与志愿者服务。她的白天时间总是安排得满满的。只有深夜才是属于她的个人时间。这样挑灯夜战,录制课程,实在是太辛苦,陈老师只是淡淡笑着说:“一个人静静备课磨课,没有外界的打扰,这样录出来的课,效果才会好。”</p><p> 当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解放路校区杨琦老师正在思考:在疫情之中,作为老师可以为学生做些什么时,正好看到区里招募老师录制心理健康的网课的消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定下选题《玩出你的智慧》。可手边没有任何资料,怎么办呢?杨老师决定在生活中去寻找备课素材。结合在疫情期间学生足不出户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利用居家环境,通过开动脑筋,智慧玩耍。克服家庭种种困难,杨老师一人主挑大梁,顺利完成了这次任务。</p><p> 早就是“希沃讲师”的新河街小学涂妙妙老师,网课录制对于她而言,驾轻就熟。可是因为疫情,涂老师滞留在外地,缺乏设备,只有自己组装成了一台简易的工作电脑开始了她的录制。录制后,她邀请家人观课,反馈听课感受,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终,才确定了定稿,这期间的心力付出,令人感动。</p><p> 感谢武昌区心理健康团队一起奋斗的日子,难忘这一路不问西东、一心研课的美好,愿学生早些返校,一切皆安好!</p> 学前教研云端行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幼儿园教研员——胡慧</b></p><p><br></p><p> 春暖江城,陌上花开,开学延期,教研如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相聚的脚步,但武昌学前教研工作始终在线。</p><p> 结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与特点,武昌学前教研于2020年1月31日开启了 “宅家战疫、共享智慧”的线上研讨活动。疫情发生以来,我区组织了二十多所公办园研讨、录制了生活习惯培养、亲子音乐游戏、亲子美工等微视频,参与了武汉市教科院学前教研研究室《武汉教育云学前教育空中指南“幼儿健康快乐的一天”》的定期推送工作,引导家长和幼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帮助学龄前儿童更好的度过居家生活。 宅家办公的日子,胡慧老师组织一线教师参加了网络培训,“停课不停学”,相约空中学习平台,让教师们利用加长假期“充值成长”。还组织了武昌学前绿色评价项目组27所幼儿园30名教学园长以及湖北二师的7名专家开展了线上项目研究,通过文献推送、线上培训、例会研讨、集中审议、一对一交流等形式,初步拟定了3个指标体系草案及相关的监测工具,提升了项目组成员的评价研究理论水平,为开学后的入园实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截止4月3日,完成了八周共617节课的线上教学任务,有200余名骨干教师完成了网课的制作和播出。疫情爆发正是春节休假期间,制作网课的资源十分有限,每天不定点的工作,深更半夜工作,没有周六周天的休息,这样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了小学教研员的常态。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为武汉抗击疫情做贡献。现在,随着网课的顺利进行和赢得的各方面好评,各学校老师以能够上网课为荣,经常有老师找教研员申请上课,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p>

微课

老师

教研员

武昌区

疫情

教学

录制

小学

空中课堂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