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的家庭是一个和天下百姓一样的很普通的家庭,没有人叱咤过风云,也没有人崭露头角。但是我家祖上却是简朴、勤劳、积善、识大体的一个家庭。</p><p> </p> <p>爷爷和奶奶</p> <p> 爷爷宋焱,生于1885.2.11(农历1884.12.27),卒于1962.11.21(农历1962.10.25)。奶奶张存子,生于1895.9.17(农历1895.7.29),卒于1972.3.18(农历1972.2.4)。爷爷属猴,奶奶属羊,俩人都是南李阳村人。</p> <p> 俩人结为夫妻之后,共生四男一女。大儿子福生(天祜),二儿子天祚(冬生),三儿子海生(天祐),四儿子天祥(长生),女儿福花(小黄)。</p> <p> 爷爷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自小受家庭的熏陶,爱生活,爱劳动。由于家庭贫寒,自己没有土地,给别人打工,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披星戴月。但是爷爷从不抱怨,也不叫苦。农闲时,爷爷在家里推碾磨磨筛面,挣点零花钱,维持家里的生活。那时候我们家生活很清苦,除初一十五能吃上一顿酸菜玉茭面河捞外,其余日子早上总是玉茭面清茶茶,中午酸菜饭里面都是菜叶,菜叶上面爬几粒米。由于爷爷的勤劳加上父亲逐渐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后来隔三差五中午还能吃上一顿窝头。</p> <p>我的老家李阳故里</p> <p> 奶奶夫唱妇随,勤俭持家,并且艰辛地养育着五个孩子。每次做好饭后,总是等爷爷和父亲吃完饭,才能让家里的其他孩子们吃,奶奶长年累月也总是最后一个吃。有时候晚上偶尔吃一顿糊哆也得等家里主要劳力吃完剩下了才能轮上给其他孩子吃,自己从来舍不得吃一口。奶奶非常艰苦,穿的衣服总是补丁摞补丁,但很整洁。奶奶待人宽厚热情,邻居之间,一直和睦相处,乐于助人,被周围人称为大善人。</p> <p> 听父亲说,他们小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潜移默化,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虽然爷爷奶奶都不识字,但常常把他们听来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们听,譬如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教育他们爱家更爱国,要为家出力,更要勇于为国献身。</p> <p> 父辈们在爷爷奶奶循循善诱熏陶下,从小培养了一种卫国为民的高贵品德和精神。正直、善良、勤劳、爱国爱民、无私奉献成了我们家的立家之本。因此从我们平凡的家庭中走出了三个不平凡的弟兄。</p> <p>我的二叔</p> <p> 二叔,宋天祚(1919―1941),小名冬生。出生于山西省和顺县南李阳村。二叔身材魁梧,身高一米八一,四方脸,皮肤白净。自小聪明伶俐,口才甚好。曾入小学读书,因家贫辍学。1937年11月,参与抗日宣传,秘密串连组织工会等革命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到中共太行区委党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三区任中共区委书记。在三区任职期间,工作出色成绩卓著,在全省工作会议上被评为“模范区委书记”。(父亲说,二叔曾到过延安学习,毛泽东主席还亲自给二叔发了一把手枪,手枪最后落到告密汉奸手里。)1940年秋,任敌我拉据争夺的第五区中共区委书记(现在的合山一带)。任职期间,由于他和药谌区长工作力度大,积极发动群众组织自卫队,开辟敌区工作,给日寇造成极大威胁,所以曾多次被敌悬赏5000元缉拿。1941年3月10日晚,在新安村开会时,因伪村长告密,被敌包围。二叔和药谌区长等人顽强抵抗至弹尽负伤,落入敌手。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但二叔始终不为日寇利诱和酷刑所屈,敌人看二叔不屈不挠,他们的狼子野心已达不到目的,就把二叔拉到阳泉投入屠宰机中!二叔为国捐躯,英勇就义,尸骨未存,时年仅22岁。</p> <p>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的纪念证</p> <p> 二叔被日寇掠杀的噩耗传来,不多说话的爷爷沉默片刻,扛着农具便到地里干活。奶奶哭的死去活来,最后哭的瞎了一只眼睛。</p> <p>哭瞎了一只眼睛的奶奶</p> <p> 父亲气的怒火冲天。虽然父亲在家中是爷爷的有力助手,家里离不开他,但是国仇家恨激起了父亲参军报仇的决心,爷爷也默许了父亲的行动。前赴后继,父亲参军到了与敌激战的战场上。</p> <p> 父亲,宋福生(1914.5.26—1975.5.14),又名天祜,出生于南李阳村。身材魁梧,性格开朗,敢说敢当。父亲参军后参加过多次激烈战斗,身上肩部、腰部、腿部多次受伤,被鉴定为三等甲级残废军人。受伤退伍后,父亲又回到了我们村南李阳,照样和爷爷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父亲担任了村贫协会主任,还被推选为县委委员。在村里他是个大忙人,除参加生产劳动外,还要帮助有了矛盾的家庭协调和化解矛盾。每过六一儿童节和五四青年节,学校里也要请他到场讲革命故事,讲到痛处,父亲总是声泪俱下。但是,尽管忙碌,父亲也没有以此为由向村里、乡里、县里给自己和家里提过任何特殊要求。(我记得我们家北房门梁上挂着军属光荣和南房门梁上挂着烈属光荣的两个木牌子以及新年时村里代表上级发的一斤白面。但这不是争来的。我也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去世后,是大队救济的一付杨木板和公社救济的八十元钱,才使父亲入土安葬。)父亲退伍后,相继三叔又参军参战。</p> <p>我的三叔</p> <p> 三叔,宋海生(1923.3.5—2009.3.14农历二月十八),又名天祐。农历正月十五出生于南李阳村。儿时上抗日小学,因学校被日寇围攻冲散,三叔才去给别人打短工,后来到现在的河北村给富裕人家抗长工。</p> <p> 一九四七年三月,三叔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四八年五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七年生涯中,先后参加了临汾战役、太原战役,并挺进大西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斗。在部队任过班长、排长、区队长、指导员等职。</p> <p> 三叔在部队曾获得华北、西北、西南解放纪念章各一枚;由朝鲜和中国授予朝鲜奖章和朝鲜战役纪念章各一枚。</p> <p> 在各个战役中三叔负过两次伤。在太行山上打游击时,左腿臀部被敌人子弹打穿受伤,在临汾战役中右眼上骨负伤,直到病逝前子弹弹片都没有取出来。</p> <p>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叔援朝回国,在山东腾县济南军区六十军通讯教导三营任区队长。后到兵役局(现在的武装部)工作,由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谭启龙、第二政治委员袁升平任命,分别在山东省馆陶县、冠县武装部担任助理、科长等职务。</p> <p> 一九五五年九月,三叔由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授予中尉军衔;一九六零年四月由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舒同、第二政治委员梁必业授予上尉军衔。一九五六年三月十五日,获得解放奖章一枚。</p> <p> 一九六四年七月,三叔结束了十八年的军旅生涯,转入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山东省冠县清水沙河林业段段长、清水公社副书记、生产组组长、清水粮所所长。三叔在清水工作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中一直恪尽职守,发扬部队的作战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农村干群打成一片,植树造林,改造沙荒,使沙荒地变成了高产良田,沙荒变成了绿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在粮所工作期间,三叔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没谋过私利,一直到离职休养。</p> <p> 三叔出生入死,在激烈鏖战的枪林弹雨中走了出来,回归到平静的建设家园的欢乐之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三叔从来没有因功居傲,没有给国家和政府添堵,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三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没有给后辈留下遗憾。二零零九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凌晨,三叔没有惊动任何人,安静地走完了他的平凡而不朽的一生,终年八十六岁。二零一二年清明节,根据三叔的遗愿,在儿女媳妇女婿们的护送下,三叔的骨灰安葬在了爷爷奶奶的墓脚下,从此叶落归根。</p> <p> “简朴、勤劳、积善、识大体”是爷爷奶奶的精神,也是对我们后人的祖训,我的父辈们没有辜负而且走的光辉灿烂,成了我们家后人的榜样,激励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辈发扬光大,走的更好!</p> <p> 我们的家庭是平凡的,也是不朽的!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家庭而骄傲!为拥有这样的家庭而自豪!</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后 记</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概三十多页的美篇,用图文简述了“我的平凡而不朽的家庭”,在二零二零年清明节的前一天,重重的画上了句号,为我们已故的祖上献上了一个薄薄的却厚重的祭文。也为后人抛砖引玉,铺垫了将来撰写我们宋家这一股的家史的基石。也终于使我放松了自己几十年想把在儿时听到的祖辈们的事迹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心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深深知道,我的文章并没有完整而详尽地记述清祖辈们的故事。只是从父亲只言片语给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打下浅浅的烙印里勾勒出了他们一点人生之魂。</span></p> <p> 比如,我在正文里没有写奶奶不仅养育了四男一女,而且在生了三叔之后的第二年又奶上了温源村的云荣舅,第三年又奶上了我的母亲翟乃花(1925—1955.6.17)以及奶奶的思想感情。也没有记叙我的姑姑和四叔。一是因为姑姑和四叔与父亲、二叔、三叔相隔年龄大,所处的世事不一样。二是在生活上虽然离我最近的是姑姑(1928.6.2—1995.3.28)和四叔(1938.5.10—2009.3),但由于儿时的我只顾奔跑在两个故乡的跑道上,沉浸在儿时的思维范畴之内,从心理上没有真正去接近和了解他(她)们。所以有了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感觉很不好写。当然,四叔四婶姑姑待我的好我永远没有忘记,平时四婶叫我去她们家吃饭的声音,我到师范学校读书时四叔递给我粮票的双手,待我象亲娘呵护我的姑姑,她(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p> <p> 我写《我的平凡而不朽的家庭》,意在传承和挖掘我们家的发展史以及能够继续承传下去的灵魂支柱。从爷爷奶奶两个人至现在我们的孙子辈,已经发展到了一百多个人。每个人(除孙子外)都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夯实打拼,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事业,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每个人都没有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入歧途。而且有的走的比前辈更加精彩。大家都在努力做着一个清澈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我坚信我们的后辈会用自己的人生给我们这个家增辉添彩,也坚信会有后人续写绘画出我们家发展的详尽的史诗般的辉煌璀璨长卷!</p><p> 宋保俊</p><p> 2020.4.6.写于大连</p> <p>在此感谢清和珍贵的书法绘画!</p><p>感谢保军弟提供的珍贵资料!</p>